物联网技术,激荡农业发展新活力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齐馨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3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改善。中国农业从传统粗放式经营的“红海”,过渡到精细化经营的“蓝海”,离不开农业技术的创新。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业通过与物联网技术融合,逐步实现现代化转型和产业链升级。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激荡农业;发展新活力
        引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以仅仅相当于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几乎占世界1/5的人口,中国农村人口有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第一产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50.1%。几千年来,传统农业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荒年造成的损失不尽其数,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动荡,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以及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字农村农业发展规划》中提到,要构建基础资源体系,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长期以来,农产品收入是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物联网技术的“庐山面目”
        何为物联网?它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络交互传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根据国内外的数据显示,物联网从1999年至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渗透到每一个行业领域。农业物联网多应用在大棚等相对封闭可控的设施农业系统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采集信息,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在以规模化、标准化为特点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它使农业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
        2种植时管理
        2.1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环境、天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播种时根据往年数据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建立农场环境与病虫害发生之间的模型,提前寻找方法,避免损失。在作物生长周期内,通过传感器、无人机和摄像机等设备,安装病虫害检测预警系统,全程实时监测,做到精准防治、有效防治,降低农业投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2.2精准施肥、灌溉
        精准控制施肥和灌溉时间,有效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作物根系对营养的吸收,降低农民支出。集成现有技术,让农民及时获得指导性明确、参考性强的施肥方案、灌溉技术,明确分析土壤的营养变化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每一单元的施肥方案,从而定量平衡施肥作业,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应用无损诊断技术,记录作物生长情况,做到田间施肥适时调整,提高准确性。
        3在农业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3.1全程监控农作物和畜牧业产业链信息
        当前,媒体上曝光了多起食品安全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严格监管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的全过程。为此,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全程监控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避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确保所有流通于市场的农产品都符合质量要求。例如北京奥运期间,负责食物的工作人员采用PFID电子标签和GPS技术启用追溯系统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查询产品的生产原料可以找到其对应的身份信息。通过查询菜谱追溯农产品的种植地,确保选用的食品原材料安全,还可以实时监控所有材料的加工到配送环节。一旦出现异常参数,会自动启动报警装置,以此保障食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3.2实现智能化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
        温室或大棚种植农作物,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相关人员控制好湿度、温度及光照等。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测量、调节温度、湿度等。如果传感器中反馈的数据有异常,说明需要灌溉或施肥或喷洒农药等。

使用无线传感器,不仅可以为农作物生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也能获取更丰富的农作物生长信息,还能为使用者自动分析相关信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可以使水产养殖户管理更加便捷。例如天气发生变化时,造成水塘氧气不足,水质、pH值出现较大波动,使鱼、虾等无法正常生长。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全天监测水塘中的水质情况,一旦变化较大就会报警提醒养殖户,及时解决水质和投食问题,减轻养殖户的劳动强度,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3.3定期推送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包括天气及使用传感器收集到的各种数据等。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农业部门可以有效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发出相应的预警报告提醒养殖户,有效预防病虫害。
        3.4加大投入力度
        为了保障农业管理,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宣传,让种植、养殖户感受到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是有效的、可行的。政府也可以设计实验基地或示范园,让种植、养殖户切实感受到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益处。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保障农产品质量达标。同时,相关部门可以为种植、养殖户开设讲座或发放宣传手册和视频资料等,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物联网技术。
        3.5农产品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指的是借助电子媒体等渠道,改善传统销售模式,建立消费者信息数据库,科学分析潜在客户,为农民构建针对性强的营销方案。以大数据平台作为技术支撑,利用平台的海量数据,针对农产品特征和消费者爱好,精准推送,增加农产品销售的可能。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电商可以及时了解客户需求,锁定目标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3.6在养殖领域中应用
        在传统畜牧业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有效解决畜牧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转化,使现代畜牧业向信息化和产生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在发展中主要使用物联网技术中的智能拓扑结构,实现精细化养殖,更高效、智能化地管理家畜。在养殖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家畜生长所需环境和食物等方面的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分析和处理各种数据,从而监督管理家畜生长的全过程,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
        结语
        物联网,作为农业农村新经济的新形态,正逐渐成为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它借助于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信息网络以电子商务平台的形式,将农民合作社的产品与生产、加工、检测、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机结合,为发展高效农业搭建信息化平台。随着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小农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投入三产或其他领域中去。田里的人少了,一场线上的“智慧农业”与“体验农业”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新玩法,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农规发〔2019〕33号[A/OL].(2020-01-20)[2020-03-12].
        [2]孙晓勇,刘子玮,孙涛,等.数据在农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蔬菜,2015(10):1-5.
        [3]史东旭,高德民,薛卫,等.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农业病虫害检测技术[J].南京大学学报,2019,42(5):967-974.
        [4]何山,孙媛媛,沈掌泉,等.大数据时代精准施肥模式实现路径及其技术和方法研究展望[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6):1514-1524.
        [5]龚映梅,曹新波.大数据环境下云南农产品精准营销模式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65-71.
        [6]李巧丹.基于大数据的特色农产品精准营销创新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6):318-3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