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健全民本型乡村治理体系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刘昊
[导读] 摘要:十八大以来,乡村治理的系列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十八大以来,乡村治理的系列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从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协商民主、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乡村振兴战略这两个方面来展开,通过对其进行文献综述,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来探寻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乡村治理;协商民主;乡村振兴;文献综述
        乡村如何治理?乡村何能不愁?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进程中永恒的话题,也是乡土中国的数千年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乡村基层民主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乡村治理的新部署,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也在十八大以后,对此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但是侧重点又各不相同。通过归纳整理文献,笔者主要整理了目前学术界基于乡村治理体系中协商民主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这两个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对乡村治理体系中协商民主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发展协商民主,尤其是基层的协商民主做出了专门部署和具体规定。要健全我国民本型乡村治理体系,乡村的协商民主必不可少。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关于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协商民主的介绍和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和全面。由于能力有限,笔者主要从对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协商民主的纵向研究这个方面着手。吴兴智研究员的《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一文中,将当前中国乡村协商式治理实践归纳为咨议质询式、民意测验式和民主审议式三种模式,并指出中国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特点及意义、困境和路径选择。[1]在相关会议方面,2019 年 5 月由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承办,《理论与改革》杂志协办的“乡村振兴与协商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充召开。国内外60 余家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此相关的会议还有很多。在专著方面,有薛亨微,唐庆鹏著的《乡村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探讨》[2],以及陈鹏著的《国家与社会合力互动下的乡村协商民主实践》[3]等冠名书籍。由此可见,学术界在十八大以来一直致力于对乡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研究,成果颇多。这对于推动我国新时期乡村振兴与协商治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理论的丰富完善,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二、对乡村治理体系中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七大战略工程,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排在正中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颇为集中。近年来,研究水准逐渐提高,成果也十分丰厚。笔者主要对现有文献整理的基础上,以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适当梳理。
        (一)专题性研究
        即专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的某个思想元素或理论贡献。廖彩荣和陈美球教授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一文中,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这几个思想元素进行了分析。[4]武汉大学的贺雪峰教授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力为占中国农村和农民大多数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雪中送炭,为缺少进城机会与能力的农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尤其不是及不能是为资本下乡、城市富人下乡提供市场通道。[5]刘合光教授的《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抓好四大战略关键点:明确战略目标,落实总体要求,抓住关键要素,聚焦关键难题。

[6]
        (二)综合性研究
        这类研究的特点是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历史进程,注重动态研究和整体性研究。黄祖辉教授的《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一文中,提出要从宏观上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准确把握“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又要把握好这“二十字”方针中五大目标任务的相互关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重视“三条路径”的协调推进。[7]这类研究主要从纵向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一个宏观把握。
        总之,由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积极响应,近年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正当其时。大量学者的研究工作有力推动了国内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和落实。但是,缺少从比较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研究的成果。从农民主体的角度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与民生的关系,以及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状况的文献也较少。
        三、研究评述和反思
        综上所述,十八大以来,由于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国内关于民本型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已取得不菲成果。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探究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政治制度上协商民主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经济上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和落实。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是为当代民本型乡村治理体系的纵深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丰富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文献资料,促进了国内学者对于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二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积聚了新的经验,为中国日益走入世界视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为改善我国农民的实际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
        近年来关于对民本型乡村治理体系的研究,不论从研究范围来看,还是从研究深度来看,或者从研究队伍和研究视角来看,其成果都十分丰硕。但是,就乡村治理体系内部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这些核心议题,各种理论之间有怎样的分歧和共识;不同基层民主制度、乡村振兴具体实施方法的对比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对各种民本型乡村治理的措施分析的基础上,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性研究,以揭示民本型乡村治理体系具体特点、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进一步的发展。第一,在时间界限上,立足新世纪最近10年,关照历史沿革脉络,进行历史(即纵向)比较,突出时代变迁、理论创新以及民本型乡村治理体系的当代化和现代化趋势。第二,要揭示一般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有很多条,有特殊规律,也有一般规律,只有透过乡村治理体系之间的分歧、共识以及原因,揭示一般规律,我们才能防止以偏概全、盲目自大,才能真正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民本型乡村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兴智.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38-41.
        [2]薛亨微,唐庆鹏著. 乡村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探讨[M].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16.04.
        [3]陈朋著. 国家与社会合力互动下的乡村协商民主实践[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08.
        [4]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5]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3):19-26+152.
        [6]刘合光.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12):35-37.
        [7]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04):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