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杨雪锋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分析,并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及主要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促进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
        关键字: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创新、策略
        一、引言
        随着建设工程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在建筑工程中的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及建筑安全风险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再加上投资主体已呈现多元化格局,对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建筑安全不仅关系到国民经 济的发展,还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影响。
        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作为一项行政管理工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必须通过创新才能有效提升其监管效能。对于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来说,其创新的主体就是监管机构与监督人员。其中创新的动力就是监管时所出现的新问题等。而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另外,外部形势的不断变 化也是监管工作创新的动力之一。随着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且当前的安全质量形势也比较稳定。但在工程建设发展中,依然存在建设量大及风险较高的问题,且工程投资模式呈现多元化、多级化的发展。另外,虽然人们对建筑的美观、舒适、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导致现阶段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和之间所确立的相关法制、机制及体制在运行中出现各种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完善建设市场管理制度、落实参建主体责任、鉴证类机构服务效能的发挥及对工程监督机构、质量安全核心的定位等方面。因此,为了保证其能更好地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与满足社会对提升建筑的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就要加强对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切实保证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改进,大大促进了行政收费制度的改革。因此,对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非常有必要。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其监管效能,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原则
        3.1 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监管工作理念的创新
        建筑行业具有产业规模大、参与主体多等特点,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建筑行业还具有从业人员多、劳动密集等特点,但同时也是一个以承包为主与分工合作的产业。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其质量安全的水平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多。而在当前的一些政策与制度中,无法实现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而提出的策略所起得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只有切实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并结合国情等制度上及施工设计上,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创新制度。
        2.2 以人为本是实现持续创新的动力
        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而言,施工现场的安全与施工质量水平的保障要是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身上的。而工程质量安 全监管工作是否到位则要体现在监管人员的身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则可以落实到施工过程中每一个人的身上。监管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一支稳定、创造力较强及综合素质较高的监督人才队伍去落实。而对人才 使用的关键,就是对制度的创新,通过突破束缚人才发挥作用的障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是代表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因此在分 类改革、划分岗位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以提高监管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以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
        (1)工程勘察设计精细化、标准化程度、后期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不足是指勘察设计单位能力参差不齐,设计标准化未落实,具有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指导作用的设计方案,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即工程周期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方案以及工程设计规划等均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这就对后续的工程结构与系统建设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
        (2)从业各方主体责任未能全面落实、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是指,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由多方单位而负责接管落实的,这就对工程实践的质量整体效果造成了影响。部分项目从业单位质量意识不强,质量自检、内控体系未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有部分施工单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加之部分监理单位未能全面有效履行职责,导致项目管理存在“缺位”现象,质量管控能力不足。在实践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各方并未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所处的市场环境,来制定相应的机制,这就降低了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效用。此外,在施工管理方面,其落实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不能作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这就导致个体管理的效果未能达到目标需求。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建设使用需求,着手对建筑工程的监督工作进行控制,以缓解现代化经济建设对道路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需求压力。
        五、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新途径
        5.1 创新监管理念
        坚持创新的理念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前提,即是在责任主体中纳入质量安全责任,将监督工作准确定位为执法活动。比如,可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及时揭发违法行为,并严格将其清出市场,以健全奖优罚劣机制。作为管理部门,应该增强信息公布的透明性与公开 性,加强信息在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落实全方位的社会和舆论监管等。同时,采取保险、担保等综合市场手 段,实现市场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行政管理的时效性等。   5.2 创新监管法制
        制度创新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可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责任与义务,使工作人 员在实际的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依法行政要求日趋严格,需要实施强制性要求,才能切实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维持建设工程企业的高效稳定发展。
        5.3 创新监管体制
        监管体制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合理的构架搭配,才能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工程监督应该实行两 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此模式与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具有差异性,在街道乡镇一级无配置监督队伍。目前,乡镇小型项目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因此,需要突破创新监管体制,才能打造乡镇一级的监管队伍,使建设工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长久的不败之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建筑业的发展改革日趋成熟,时代赋予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更严格的要求。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监管体制、监管机制等方面,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走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琼波,周冉冉.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创新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175+185.
        [2]张恒祥.关于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创新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2):257-258.
        [3]彭健.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创新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05):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