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施工中植物造景运用浅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李猛龙
[导读] 摘要:植物造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它既蕴含着大自然赋予植物的自然美,也具备人类赋予植物景观的艺术美,是硬质景观所不能替代的。
        身份证号:13012819830327XXXX
        摘要:植物造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它既蕴含着大自然赋予植物的自然美,也具备人类赋予植物景观的艺术美,是硬质景观所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具备这样的特性,所以更应该用发展的理念来进一步丰富植物造景的理论,用现代的栽培技术丰富植物造景手法,营造出更深层次的园林意境。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植物造景;运用
        1 植物造景步骤分析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园林植物造景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植物造景在原有的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基础上,注入了生态上的、人文上的可持续理念,更注重意境营造。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乡群众的需求变化,不断更新城市园林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的园林植物造景模式,实现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1 选好主题,做好设计
        每一座城市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名片,更应该是展示特色风格和文化底蕴的窗口。所以要把可持续性作为主线贯穿到城市园林的设计建设当中,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建设时既要着眼城市特点和风格这个全局,也要从构成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这一具体载体入手,使植物景观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园林,更好地突出城市园林的主题和特色,使其在保持与城市地域文化统一性、整体性的同时又不失植物造景的个性。
        1.2 合理配置,选好植物
        按照确定的城市园林风格特色,对城市园林实施地域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勘测,依据城市园林主题进行植物造景布局分析论证,对照实施地域土壤、水肥、光照等条件选定造景植物。对于不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造景地段要通过开沟换土、开穴换土、整体换土及地埋管道、架设喷滴灌的方式改善其立地条件及水肥条件,确保所选用植物的能达到造景所需的正常生长状态。
        1.3 严格要求,精心施工
        严格按照植物造景方案,严格把好“苗木、栽植、缓苗、造型”等关口,明确方法步骤,认真组织施工,达到预期效果。一是“苗木关”。严把苗木检疫关,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品种、规格选取苗木,杜绝引进病苗、弱苗,条件允许时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入圃选苗做到随起随栽。二是“栽植关”。栽植前对无病虫害、无伤病的壮苗进行蘸根、消毒后,按照景观布局及设计密度进行栽植并浇足定根水。三是“缓苗关”。对于栽植的苗木要根据树种特性、移栽季节,树冠树形及相应树势,结合植物造景需求适时做好“缓苗”。四是“造型关”。树木成活后就可以按照造景的总体设计,删繁就简构建景观层次,因势而动进行形状分配,搭配色彩完成景观定型,使整个植物造景融入到园林绿化之中。
        1.4 紧扣实际,做好维护
        根据特性,科学养护。植物造景的维护主要包括造型维护、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3 个方面:①造型维护。主要包括春、夏、秋季修剪,分别根据不同季节植物的不同生长特性,进行景观造形、成形、定形。修剪的对象以生长较慢、树冠密实的灌木及小乔木为主。②水肥管理。园林植物造型的水分管理与造型植物的种类、观赏的主要植物器官、植物造型、气候和土壤等条件息息相关。通常的浇水原则是阔叶树比针叶树的浇水量要大,观花植物比观叶植物的浇水量要大,夏季比春秋 2 季的浇水量要大。浇水时应根据土壤情况,一般采用“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经验做法,肥沃的土壤较贫瘠的土壤浇水量要多些。与此同时,要根据实际采用根部施肥、叶面喷施等多种方法做好施肥工作,以满足植物造景生长、开花、结实期间对养分的不同需求。③病虫害防治。在日常维护中,要多观察,发现造景植物发生病害,应区分引起病害的菌种及时用药,保证植物健康成长。发生虫害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的方法及时灭杀。


        2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2.1 植物造景技术的基本手法
        整体布局要自然,坚持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理念,减少人工痕迹,细节方面要重视,不能让细节毁了整体,在设计之初可以添加一些趣味的点或创新的点,让人赏心悦目。很多植物都有四季的变化,在设计之初要了解植物四季的特点,特殊的植物要特殊配置。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植物的四季变化、颜色和形状等基本特点,尽可能达到移步换景效果。在夏季和冬季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
        2.2 园林工程设计中对植物的选择
        园林工程设计是一个有规律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各个之间的生长关系,例如对光能、土壤的水分和矿物质的利用等都是需要细心考虑,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要按照生态群落来设计安排植物。一般来说为了达到生态效益与美化环境,互相之间相互弥补等作用,采取的是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相结合的方式。一些乡土植物可以反映当地的特色,彰显当地人文气息,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城市特点。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从当地的植物群落中寻找,利用当地的本土特色植物构建景观,这样才能够展现当地的特色风貌。一些具有传统风貌的植物也可以选择,它们承载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梅花,表示只有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才能展现自我,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可以带来精神慰藉也可以鼓励人们。
        2.3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路建设与建筑修饰的应用
        植物造景技术伴随场所的道路进行变化,需要根据功能和表现形式来选择适当的植物。一些颜色鲜艳的植物可以设计在道路的交叉路口,这样可以突出显示,吸引行人的注意力;一些花草科植物可以用来点在小区的小路,展现一个惬意的环境;一些乔木类植物,可以采取整齐的种植方式应用在交通主干道上,让道路两旁的环境更加的清晰明了。在建筑物体上,为了使其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运用植物造景技术利用选择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物可以增添观赏性。
        2.4 植物造景技术在建造公园环境的应用
        植物的种植搭配可以让公园环境带来不一样的美感。让公园植物和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相结合,可以让人体会到不一样的城市风貌。例如公园中的人工塑造的假山、雕像等建筑,可以利用植物枝叶来衬托,通过颜色的对比形成美感,加深人们的印象。枝繁叶茂的树种一般种植在大型建筑物附近,衬托出建筑物的庄严特点。如果地形比较特殊,可以利用地形高低起伏的特点与植物造景技术结合,利用植物的种植来强化地形,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觉。为了突出高耸的感觉,可以在高处种植乔灌木,为了突出平缓的感觉,可以将花草科植物种植在凹处。
        2.5  植物造景技术在湖泊池塘的应用
        湖泊、池塘的园林景观建设也可以采用植物造景技术。利用影与型的结合采用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让湖泊池塘更加的具有美感。湖边铺设草坪、周围种植灌木类植物,让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为了观赏这些美景,还可以在湖泊水池中央建造凉亭为游人提供休息场所。
        3 结束语
        总得来说,物造景技术能够营造出主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季节感明显的园林景观,这类景观在符合现代人们对绿色景观设计的审美要求的同时,也有效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对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姚芳芳. 园林景观绿化中运用植物造景技术分析[J]. 花卉, 2018.
        [2] 罗倬.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运用[J]. 南国博览, 2019.
        [3] 赵孔英. 探析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城镇建设, 2019, (004):157.
        [4] 张久胜. 基于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析[J]. 农家科技, 2018, (002):212.
        [5] 秦小君.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