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城乡规划编制中心 河南新蔡 463500
摘要:城市绿地归属于城市园林系统,指的是以自然或人工形式存在于城市区域内的植被系统,可用于城市生态系统调节、环境保护,并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的良好场所。绿地规划设计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态建设活动的深入,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优势不断凸显。为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工作,需对其作用做客观认识和重点明确。本文基于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展开论述。
关键词: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
引言
生态二字既是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生态化,还是将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生态化,因此,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可以将其综合效益有效地发挥出来,使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1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的转型
城市园林是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与城市当前的建筑特点进行结合,可以为城市的居住者提供小型与自然进行接触的观赏性空间,在其中,绿化工作主要就是通过对某些植物进行栽种与修剪,使植物可以对城市起到美化作用以及对城市的环境进行改善的作用,保证该地区的城市功能环境,在进行结合时,还可以将城市的水土人情进行充分的展示,从而达到提升尝试文化底蕴的目的。在传统的园林城市建设,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来讲,体系中的内容过于单一,并且在建设完成后在平衡性方面较弱,甚至与有些地方的园林需要专人进行培养与维护,才可以使园林满足供人观赏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园林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城市发展需求,所以为了使城市的园林工程可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使城市园林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的新观念,并且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试验。城市生态园林的提出,对传统园林城市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对城市外围的生态资源安全进行了有效的保障,避免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还为城市环境质量监测系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有效的数据,还使人们在城市内居住的幸福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在生态园林的发展中,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数字化技术的落实,还为城市的可持续经济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也对绿色系统规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生态园林城市是园林城市的有效转型。
2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居民生活空间和发展城市绿色产业的作用,在开展绿地规划设计工作时,需遵循功能优先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利用绿地规划设计有关技术,将绿地系统融入到城市空间系统当中,不断强化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从宏观角度出发,大致把握公园绿地的空间特征、空间氛围,在绿地中添加合理的景观元素,并依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融入城市人文、历史特点,以简单、直观的方式表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生态功能,调节城市微气候,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中,设计重点则应放在道路与绿地间雨水利用的差异性上,制定相应的排水、分流、径流系统,以实现道路与绿地之间的雨水管理联动关系。借助道路绿地,提高城市道路排水能力,并发挥阻隔噪音、降低扬尘等作用,使绿地成为城市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强化其使用功能。
3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园林建设,降低城市防污成本。合理利用城市雨水灌溉植物,不仅节约城市的水资源,还能增加城市应对内涝危害的能力,为城市建设节省建设基金。其次,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增加城市的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协同工作,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增加城市生活的稳定性。并且城市绿色属性的增加,会使得社会生活更具美学效果,生态宜居,吸引大量的投资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海绵城市的建设还能够增加城市的生态效益。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控制城市水资源,促进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绿色空间进行评价和规划管理的有效手段。建设部于2002年印发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内容做了说明,具体是在绿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定了绿地规划的指标、目标,绿地的结构、布局与分区,五类绿地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古树名木规划等内容。按照《纲要》的要求,我国很多城市都已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但我国现行的大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本上是将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绿地空间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大多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增量规划为主,且其核心仍是注重土地的最大使用价值。城市绿地由于投资回报较少,在用地布局时经常让位于其他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也就常与实际脱节。如何将绿地的景观、生态和社会等隐形的外部价值量化,是促进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实施到位的关键命题。此外,当前由于缺乏对规划内容、标准和方法等规划编制规范的约束,导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随意性较强,主要表现为城市绿地资源现状调查不准确、绿地系统空间布局设计方法科学性弱、绿地系统的空间尺度和层次性不明显、定量管控的指标较弱等。
5可持续规划
城市绿地是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文明的缩影,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城市绿地的规划工作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势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绿地规划时一定要确保规划的可持续性与合理性,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长远发展。确保可持续性对于城市的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进行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时,要能够将绿地系统的可持续性体现出来。城市绿地规划人员在制定并完善绿地系统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适时地做出调整和改变,要明确了解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本身的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和综合素质。作为规划的内容,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可持续经济之间要协调统筹发展。城市绿地规划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升,还可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园林学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相关学科只有相互融合才能符合当前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景观生态学的整体观和生态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兰.浅谈生态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19(24): 101-102.
[2]徐群.城市绿地系统对桐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J].河南建材,2020 (01):107-108.
[3]王宵寅.浅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J].居舍,2019 (31):103.
[4]孙晓鹏.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刘明芹.城市绿地中园林建筑及小品规划探究框架构建[J].居舍,2019 (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