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东方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 271018
摘要:城市园林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观赏、休闲、调温、降噪等,不仅是人们日常休闲、游玩的重要场所,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园林建设之前,科学、合理地开展城市园林设计,是确保城市园林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从而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基于此,必须不断提高城市园林设计水平,为确保城市园林建设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
关键词:城市园林;海绵城市;设计;运用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发展,城市规划中遇到内涝的问题,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内涝成为城市建设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城市建设中把内涝调节纳入到园林规划设计中,在园林设计中积极采用海绵城市理念,促使园林工程具有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能力,表明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可用性。
1海绵城市基本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使用各种生态水文学和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城市建设工程设计不同,也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市政和园林工程尽可能地保持雨水,在降雨中具有出色的“柔韧性”,有效调节水循环,适应环境变化,并应对暴风雨灾害。大多数传统的城市建设计划和设计都采用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的概念。城市道路和公园道路均用水泥或沥青硬化,雨水也不会渗入。硬化的地面形成雨水收集表面,可以快速收集雨水。另外,各种排水设施使用多个管沟。这很容易阻塞排水并形成积水。
2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应遵循的原则
2.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和水文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进行应用时,需要与各地自然特征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统一进行规划和科学安排,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城市建设标准,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2遵循相应的引导原则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时,需要将与城市内水系相结合作为核心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改进和优化水系,实现对城市径流的科学管控,实现雨水的自然循环利用。在实际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内容,因此需要提前制定具体的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并明确具体的建设责任,做好建设责任落实工作,确保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得以全面推广。
2.3遵循基本的生态原则
城市园林设计需要全面落实好蓝线管控工作,即要恢复原来城市中河流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管控和保护力度,加大对河流水文情况的治理,进一步促进自然排水功能的实现,实现自然存积和自然净化的效果。通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来科学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改善功能。而且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生态理念放在首位,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建设,从而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3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策略分析
3.1自然排水系统的规划
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城市中原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促使雨水通过不同的集水管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的排放过程中,为城市中的土壤还有植被提供水源。
构成这一系统的包括城市中的植被和城市中的地表坑洼地、人工改良的土壤,本土的土壤,以及城市原本的排水管道。
3.2雨水花园的规划
在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过程中,雨水花园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是应用浅凹陷的方式来种植植物,多以灌木、鲜花及草地等形式为主,具体还可以将城市基础设施和带有植被的土地囊括其中。通过合理规划雨水花园,充分发挥出土壤和植被的雨水渗透功能,并为雨水的顺利渗透提供重要的通道,以此来降低雨水径流量,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在具体规划设计雨水花园时,需要将园林设计与雨水管理系统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降水过程中雨水渗透量,也有利于美化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质量。
3.3雨水储蓄系统的合理设计
(1)集雨型绿地
在具体建设集雨型绿地过程中,在具体配置植物时,宜选择不怕涝的植被,并通过将多余的雨水导入到集雨型绿地中来,有效实现对雨水的存贮。集雨型绿色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具体可以以湿地的形式进行体现。
(2)人工湖
将人工湖加入到城市园林景观中来,可以有效的增强园林景观的意境,而且人工湖还能够实现有雨水的存储。但在具体设计人工湖时,需要把湖水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在下雨时具有足够的储水空间。而且还可以将各种水生植物在人工湖中进行配置,这样泥沙进入到湖中后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水体与堤岸覆盖
在当前城市河流和水体环境中,存在严重的人工痕迹,如将自然的排水渠或是河道演化为人工的排水渠和河道,水渠和河道内的水与大地有效分隔开来,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水体和堤岸覆盖合理进行规划,并针对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改造的河流区域,需要先做好疏通工作,将其打造成人工行泄、滞蓄及营造良好的水景观和水娱乐,在满足园林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与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构建相符合。
3.4可渗透路面设计规划
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和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中,透水路面的设计主要包括将各种不能渗透城市雨水的道路改造成透水路面,从而形成地表雨水径流的各种技术。全面运用战略手段。渗透性路面设计的主要形式是增加渗透性并减少径流。在某种程度上,在城市雨水管理中实施渗透性路面措施实际上可以减少雨水问题。同时,减少使用其他雨水管理技术和应用,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提高城市雨水管理效率。当前,除了可渗透的混合混凝土外,水泥砖还被广泛用于可渗透的路面。
4结束语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城市园林设计需要思考多方面内容,但其根本还在于人本思想,在尊重人为需求的基础上同时尊重现场场地肌理基础建设,做到“森林进城”和园林设计最大优化,保证城市海绵特性优势发挥其应有作用,并将海绵城市理论贯穿于园林设计体系建设始终,优化城市的总体环境发展水平,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化健康发展提供无限的、有机的、可变通的技术支持与生态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郑苗苗.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19(35):117-118.
[2]王庆银,孙杰.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252.
[3]袁峻,戴卫.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