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付双泉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付双泉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促进了了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同时,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使得水电、农业和航运等多个行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身份证号码:36012419830628XXXX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促进了了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同时,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使得水电、农业和航运等多个行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在不断增大,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对环境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对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如果这种破坏过于严重,将会对人们的生存造成威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基础设施,其对民生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水利水电工程的支持,这也使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影响和相应保护措施的研究意义重大。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1影响水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水质发生改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水利水电工程是人为对水资源进行改造的一项活动,而水资源通常处于自然流动状态,水利水电工程改变了水资源的原有状态。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河道和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整个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并且会对河流中的植物、动物造成一定影响。
        1.2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周围土壤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很大一部分目的是改善农业灌溉环境,提高粮食产量,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农田周围的自然河流会被拦截改造,进而使得土壤中的水分结构和养分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水利水电工程下游的平原肥沃淤泥逐渐减少,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加剧下游周围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1.3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势必会降低水体流速,因此也会改变水利水电工程的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输送以及沉淀模。例如,我国的三门峡水利水电工程,由于该工程的建设造成上下游泥沙沉淀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虽然下游变得清澈,但是上游却变得泥沙淤积,造成渭河严重污染。
        1.4工程建设对其他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中毫无疑问会产生土、灰、等尘类污染,工程车以及施工的机器也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现场原材料的泄露和运输中的遗撒会对大气造成一定量的污染,而且施工中机械作业、安装脚手架以及拆除会产生分贝很高的噪音,在施工区照明也会造成光污染,这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此外,工程施工会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废渣,施工部门往往没有做出及时处理,随意堆放,这样不仅仅会导致水土流失,还会堵塞河道。以上的污染不论是哪些方面,对人体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再加上施工现场条件简陋,很容易导致流行疾病的传播,势必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人员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期间,设计人员要合理规划工程项目,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同时,要将生态效益作为整个分析过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尽量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附近陆地动植物、水生动植物的破坏,尽量以最小的环境破坏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定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人员进行培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使其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保宣传期间,要适当利用奖惩机制和法律法规等,对工作人员的各项行为进行约束,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中。
        2.2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人们要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核算评估结果为基础,合理分析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损失,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方案。在以往采用的补偿方案中,补偿资金通常无法实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完全补偿,重点集中于对农田、建筑物等的补偿,生态环境补偿不受重视。人们应该构建有效的补偿机制,形成专项补偿资金,将部分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将补偿资金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补偿资金具体应用的透明度,将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修复。此外,还应当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区,采取人工养鱼等措施,确保生态核算评估与补偿机制的一致性,尽量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对环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由于施工垃圾的管理不善,随意倾倒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震动噪声等对水体生物的影响。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的生态保护工作,首先,要严格规范施工过程,通过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来防止工人由于偷懒而私自倾倒垃圾,将工业生产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其次,对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严格按照规范来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和震动。最后,当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和绿化的恢复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环境破坏。
        2.4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格局进行有序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到量水而为,建立合理的用水体系,并且要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效率,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要进行回收处理,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合理安排水资源的配置模式,做到水资源与汉江中下游已有的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提高经济效益,使之在收获经济利益的同时,又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2.5培养专业建设人才
        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状,可以看出我国专业人才和已有人才的素养严重缺乏,因此国家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院校专业的培训,并设计相关专业进行扩招,邀请这方面有权威的学者专家编写教学文稿,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对问题的临时解决能力,对人才进行从知识储备到实践技能等多方位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人员胜任这些艰巨的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努力和付出,只有建设人才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身素养的情况下才能满足科学建设的实际需求,使水利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创造良好条件。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民基础民生项目,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的不断深入,由此带来的生态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和加剧。文章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社会产生的影响,展开具体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通过文章的研究全面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生态环境影响初析[J].水利科技,2013(3):25-26.
        [2]陈馥娟.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9):49-50.
        [3]张荣彪.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9):44.
        [4]刘广军.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141-142.
        [5]唐新佳.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8(16):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