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岗南水库管理局 河北省平山县 050408
摘要:作为基础性资源,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过度开发,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剧。本文就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水环境;环境保护
1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到位
1.1.1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人们的认识程度不到位,由于局限性的因素,常常将两者区别看待。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多考虑的是工业以及农业的用水问题。而居民生活用水,往往会忽略生态保护用水的问题。二是在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问题上,关心最多的是开发的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很少关注水资源过度开发而失去补给能力的问题,乱采、滥采引起的的水资源枯竭、水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1.1.2降低水环境质量标准
对于水资源和水环境,我们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资源在利用和开发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曾经有一段时间降低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呼声很高,一些人认为降低水环境质量标准就可以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一旦水环境质量标准降低,尽管增加了差额容量,却不能增加同化容量,而同化容量恰恰是可以利用的水环境容量。差额容量虽然可以短时间的进行利用,一旦差额填满,将严重导致水环境丧失自净能力,所以,降低水环境质量标准方法坚决不可取。
1.1.3水环境保护前瞻性不足
相关部门和专家对于常规的污染讨论的比较多,如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但是却忽略了一些新兴的、微观的污染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地提升,面对新的发展时代新的生存环境,不能仅仅关注以往地面水资源的保护,更要把眼光放远,关注空间水环境的保护。绝大多数水源地的水源都是大气降水所形成的,水环境的污染导致大气的污染,雨水资源质量就会大大降低,大气降水携带了空气中的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严重的甚至形成酸雨,致使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存在巨大的隐患。
1.2部门利益导向问题
我国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主要是由水利和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辖下的事业单位负责,这些部门主导的研究往往都是从部门角度考虑,因此导致这些部门在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淮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问题,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之间就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提供的数据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建设部门与环保部门污水处理率的数据也存在不一致问题。此外,水资源和水环境战略规划不到位,水利部门在灌溉工程计划实施中,着重强调灌溉工程的综合效益,对灌溉工程的资源和环境效益盲目乐观估计,直接影响水资源效益的发挥和水环境保护的效率。
1.3制度设计缺陷问题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收费”,这几句话已经成为我们进行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可是,为什么在遵循这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水环境仍然在不断地恶化,究其原因是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谁污染,谁治理”,但从污染方面来说,企业废气的排放超标属于污染,只要企业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排放标准,就不属于企业污染。如果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尽管有污染物排放,但污染物总量没有超过制定的标准,属达标排放,排放的污染物就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可是如果某区域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虽然单个企业排放标准都达标,但是企业但聚集过多,所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量必然会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长此以往,生态系统就会逐渐的退化,环境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终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污染物由企业产生,我们也会说让企业进行治理,但是这些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已经达到了国家或者地方治理的排放标准,他们无需承担责任。因此,必须改进和完善相应的制度,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计算当地污染物可承受的总量。目前,地区设置污染排放总指标分配手段是不严谨的,很多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想方设法获得更大的排污指标,导致地区排污总量超出当地的环境自净能力。所以一味只喊口号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要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确定合理的污染物控制总量和排放标准,进而明确企业污染所承担的相应责任。
2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2.1切实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
合理的水资源规划能够为水利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而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的规划理论,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水资源规划中注重对自然规律的有效尊重,并且确保规范的全面性、合理性,确保规划能够同时满足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需求,保证规划的务实性、可实践性,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搞好各个专业规划之问的系统衔接,将传统的治水经验与现代治水技术相结合,努力提高水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2.2突出水资源保护首要位置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就是节约用水,节水本身也是保护水资源的一种手段。此外,增强对废水的回收利用也是实现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对水资源进行严格的管控,坚持开源节流的基本原则,实现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并重,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要大力提倡并推行节约用水,把建立节水型社会作为全社会的努力目标。
2.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安危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也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大家对当前紧张的水资源形势形成更加清楚的认知,提高人们对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杜绝水资源浪费,利用好每一滴水。另外,大力开展水利工程环境整治,及时清除垃圾、废渣等污染源,加强对水环境的有效保护。
2.4切实加强水政执法工作
水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完善的法规机制给予保障,因此,应该加强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机制的建设与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网络平台、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等媒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加大水法规的普法宣传力度,逐步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氛围,提高整个社会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进而有效的规范用水行为,实现依法治水、管水。
2.5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整个生态环境中的水资源是处于不断的转换之中的,如地表水与地下水、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等,相互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强化管理措施,保证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精准计算和确定每条河流的水资源量和流域水环境承受能力,严格控制污水排放。
3结束语
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肆意的污染和浪费,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从而威胁人类生存。我国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距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加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必将促进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常青山.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J].区域治理,2019(43):113-115,共3页
[2]刘莉娅.中国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若干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1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