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17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多。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交通事故率高于普通路段,尤其是追尾、撞击洞门事故频发,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为提升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的交通安全,在《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技术指南》对交通工程设施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隧道入口区域交通工程设施应满足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和驾驶任务的基本原则。隧道入口区域典型问题集中于可变信息板、标志信息和视线诱导设施上,主要是信息组合不良、交通标志位置不当、诱导信息不连续和不一致。由此进一步提出隧道入口区域标牌内容、形式和位置的设置建议,并提出通过增设环形立面标记、隧道轮廓带、警示型线形诱导标、柔性警示柱和防撞桶等视线诱导设施来加强隧道入口区域的视觉环境过渡的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入口;交通工程设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隧道特大交通事故,开展公路隧道交通设施与环境评估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需要。由于隧道路段存在封闭、光线差等特征,难以开展实地测试,因此提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隧道交通设施与环境评估技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安全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在施工中不仅要加强管理,而且还要重视后期的维护。在保证机电设施运行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的基础上,能够为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效保证。
1公路隧道环境特性
随着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长隧道及特长隧道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隧道工程的发展[1]。公路隧道具有以下特性:(1)隧道内部为长管形空间,空间狭长且封闭。当汽车经过隧道狭长封闭的空间时,排放的汽车尾气会长时间停留在隧道内,最后沉积、附着在路面和隧道侧壁上形成一层油膜,不易清理。长此以往,使得隧道内路面摩阻系数大大减小,很容易使车辆轮胎打滑,从而引发交通事故。(2)隧道内的视觉效果不好。虽然隧道内有灯光照明,但与隧道外的视觉条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此外,隧道多建设在山区,受地理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这使得隧道在养护施工时的工作环境艰苦,且维修困难。(3)隧道事故救援困难。隧道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极易引起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和热量聚集在隧道内难以排出,使得隧道内温度短时间内迅速升高,破坏内部基础设施,甚至可能烧毁隧道内壁。
2交通工程设施设置原则
2.1空间路权原则
路权是指交通参与者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道路上进行道路交通活动的权利。空间路权可分为横向路权、竖向路权和纵向路权。横向路权可以提供清楚的车道信息,防止车辆轨迹偏移过大,避免与周边障碍物发生碰撞。竖向路权可以提供隧道轮廓信息,防止碰上洞门和侧壁。纵向路权可以提供前进方向连续一致的视觉参照信息,保证隧道内外视觉过渡平稳。
2.2保障路侧交通安全原则
路侧一般定义为路面边缘以外到道路红线边界的区域,对此行车道以外空间的安全设计为路侧安全设计。隧道进出口存在严重的黑、白洞效应,驾驶人出现视觉震荡,车辆易失控撞击侧墙或偏离路面,需使失控车辆有合理机会重返路面、安全停靠或减轻事故后果。路侧安全设计的核心为宽容性设计,对无心之的驾驶人应尽可能减少事故或降低严重程度,主要采取设置路侧净区、积极引导、全天候保障安全。现有隧道入口段需要设置良好的视线诱导及防护设施,实现对车辆的警示、缓冲、导正功能,保障各种自然气候条件下(白天、夜间、雨雪气候)交通安全,从工程设施层面实现宽容性设计理念。
2.3驾驶任务原则
驾驶任务是指驾驶员从出发点沿途行驶直至目的地的过程中,有车辆控制、保持车距、选择路径等任务。
驾驶员在行驶时,会通过视觉、听觉等感性认知,将前方各种信息传入大脑中,然后据此调整其驾驶行为完成各项驾驶任务。若隧道内视觉信息不足或信息过载,驾驶员就无法依据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因此,需要优化隧道内行车环境以减轻驾驶任务,保障驾驶员能顺利完成行驶路径(避免车道偏离)、控制车速(避免超速、疲劳分心驾驶)、保持车距(避免跟车过近)等驾驶任务。
3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对策
3.1加强高速公路各方管理工作
现行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对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及标准,并把工作落到实处。从隧道的施工到隧道的运营管理,再到隧道内的行车规范严格把关,改善隧道的施工环境,加强隧道的管理和养护,规范隧道内的行车秩序。
3.2高速公路隧道接近段交通标志设置
(1)隧道入口前交通标志与隧道洞门的距离应根据限速值确定并满足识别视距,当多个标志同一断面设置时,断面标志数量不宜超过3个;(2)应根据标志的重要程度优先级别设置交通标志,重要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进隧道开灯标志、限速标志、禁止变道标志、指示标志;(3)驾驶人在低照度环境的公路隧道路段应提前开灯,因此进隧开灯标志最为重要(现状对于先开灯后进隧道或者先进隧后开灯指示不明),建议采用图形与文字组合行驶单独设置于隧道入口识别视距位置(约10s行程),并采用5类黄绿色荧光反光膜,以增加显著性及可视距离,若有条件洞门位置可再设此标志,双重提醒避免信息干扰与遗忘,确保驾驶人先开灯后进隧;(4)禁止变道标志宜辅以双白中心线与猫眼道钉使用,以压缩车道、控制车速、降低车辆换道概率,隧道开灯警示标志、限速标志、禁止变道超车超车标志推荐右侧低位设置,提升可视性,尽量过顶设置。
3.3采用高频柔性警示柱,提高隧道入口视觉过渡的连续性
可以在入口两侧护栏与道路边线之间设置高密度柔性警示柱,采用荧光黄绿反光膜,设置范围由隧道外3s行程到隧道内3s行程,其高度不小于130cm,高于护栏和小车的高度,确保不被小型车辆遮挡,且能遮住护栏,保证较远识别视距范围内的可视性。采用荧光黄绿色,能确保在黄昏和黎明时段光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的高逆反射系数。隧道入口区域的柔性警示柱,能保障隧道入口区域的线形诱导的连续性、一致性,避免护栏对驾驶员产生不良诱导。同时,在柔性警示柱开始路段需设置多个防撞桶,避免车辆从车道边线与护栏之间插入行驶,减少车辆撞上洞门的可能性。
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必须要保证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的整体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加强日常管理、专项维护以及故障维修力度,这样才能够为隧道机电设施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此外,还要根据隧道所处的地理环境,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才能保障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1]张立媛.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评价与应急管理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2]胡文娟.城市隧道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以厦门市隧道交通组织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3]吕凡.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安全设施优化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11):167-169.
[4]陈洪林,周亚枫,范子中,等.湖南省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分析及安全改造技术[J].上海公路,2015(3):72-76.
[5]张帅.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特征与安全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6]刘浩印.浅谈单洞双层隧道[J].科技资讯,2018(2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