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本文介绍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及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体系等角度与方面提出了方法策略,阐述了个人浅见。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技术;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具体实施操作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高质高效地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工程质量与安全整体水平,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
1、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对现代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工作构成了严峻挑战与考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技术人员在工程质量与安全管控工具方法方面具备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便是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长期以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在标准化建设、方法过程控制、综合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为新时期高质高效地推进建筑工程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同样在创新信息化技术应用流程,优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效果显著[1]。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方面要素影响,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阻碍着其整体效能的优化提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及问题
2.1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模式不健全
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需要高效完善的监督模式予以推进实施。纵观当前建筑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实际,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安全监督模式缺失,既有监督模式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等共性问题,未能将信息化思维管理理念融入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全过程。由于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模式不健全,无法根据建筑工程的有序推进而形成真实、可靠、全面的监督档案信息,不利于后期查询与检索。
2.2信息化技术的共享水平有待提高
在特定范围内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这有助于充分挖掘既有数据信息的时效性价值。实践表明,部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尽管一定的程度上引进了信息化技术,搭建了信息化平台,但由于整体运行效能较低,共享水平有限,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始终停留在浅层次状态。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阻碍信息机技术应用成效的关键因素。
2.3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匮乏
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信息化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是执行信息化方法制度,落实信息化目标责任的直接实施者与操作者,其综合素养高低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效密切相关。从当前现状来看,部分建筑工程项目未能配备专业化技能人才,相关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组织架构、方法措施、过程任务等掌握不清晰,对信息化技术工具的操作经验匮乏,责任意识与创新意识淡化。
3、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3.1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体系
要根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工程项目类型实际,建立健全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相关管理制度,为信息化技术的充分深入实施提供制度性依据与保障,以制度化的方式将信息化技术的目标要求、方式方法、预期效果、保障措施等固定下来。要打造完善的信息化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平台,设定的具体操作目标,优化各项功能模块之间的顺序逻辑关系,对工程项目技术数据进行全面搜集与整理,形成数据信息库,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处理,保持数据信息的动态化、全面化、客观化(如图1所示)。
.png)
图1 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体系示意图
3.2依托信息化技术,强化工程质量体系标准化建设
现代建筑工程的实施节奏不断加快,在工程质量与安全方面面临的潜在影响因素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若漠视宏观把控,则极容易诱发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法,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应用,强化工程质量与安全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体系标准建设是一个连续性、长期性的过程,其间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科学比对分析工程质量与安全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根据偏差波动起伏幅度,做出针对性的纠偏技术处理。要科学配置工程质量与安全技术指标参数,根据其影响深度与范围的不同,为其赋予各自不同的技术权重。
3.3实施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工程质量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因此,对工序管理进行加强,就对工程质量的事中控制进行了加强工程的工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工程质量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iOMS工序控制部分,为其提供了快捷的质量分析以及工具控制工具,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产生各类的报表,从而对其进行规律性研究。在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中质量月报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它由各个单位遵循自然月的规律定期向上级汇报,其中主要包括本月实验检测台账等资料。质量分析是质量管理进步的表现。当工程质量数据库得到建立,便会有效的解决掉基础数据的来源,数学模型可采用统计或者是排列的图法建立数学模型。
3.4强化对信息化技术应用成效的绩效评价
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要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效进行实时评价与分析,对其在工程质量与安全管控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科学评估,找准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予以改进提升。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构建建筑工程数字化模型,将复杂抽象的工程结构及质量控制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对各类风险点进行仿真模拟,对不同层次、不同强度、不同影响范围的风险隐患分门别类地作出有效防范与化解。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对其各模块功能进行拓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的关键应用优势决定了其在现代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地位,技术人员应该从建筑工程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信息化技术的基本应用原理与规律,创新方式方法,为提高工程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爱涛,李陵阳.浅谈新时期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逻辑与路径方法[J].中国投资与建设,2019(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