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032419680911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桥梁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桥梁工程中分段现浇施工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所须设备较少,且无需单独设立脚手架,施工工作比较简单、便捷。特别是水流速度较快的桥梁施工环境,首选分段现浇施工技术。关于分段现浇桥梁施工,为确保整个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悬臂施工技术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分析分段现浇桥梁施工的前期准备及悬臂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分段现浇;悬臂施工技术;挂篮施工;后悬臂施工
引言
桥梁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要点控制,加强桥梁的建设质量,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是建筑方的应有工作内容。研究结果显示,分段现浇桥梁中的悬臂施工技术不仅在操作应用上较为简便,而且性价比较高,承载水平也相对较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施工中。为了实现对施工环节技术要点的有效控制,提升现浇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也需要对悬臂技术加以严格控制与管理,实现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1.悬臂浇筑法
首先需要一对挂篮,就地进行浇筑,同时,这一对挂篮能够移动,因为浇筑是需要分段进行的,每一段过程同第一次相同,都要等到上一段的混凝土基本的养护时间达成,就将挂篮随之对称推进,进行下一段的作业,这就是循环过程。循环何时结束时间要看桥梁何时合拢,变成一个连续的桥梁。墩顶浇筑起步梁端这一主要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或者连接步骤描述,首先对墩顶浇筑起步梁端,进行施工。然后如上面描述的循环过程,准备悬挂篮,接着按照顺序分段浇筑,最后,也是需要施工人员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注意边跨,当然还包括中跨以及合拢。并依此进行分段悬浇梁段;边跨及中跨合拢。
2分段现浇桥梁施工的前期准备
2.1明确技术分工
确定桥梁施工的主要技术后,可根据桥梁设计的需求以及施工场地的实际条件,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做到对技术的明确分工,为后续的施工作业做出正确的指导。
2.2明确混凝土浇筑方案
针对桥梁工程而言,往往要求桥梁结构具备较高的强度,所以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首选强度较大的C55混凝土材料,加上桥梁工程的施工现场环境都比较复杂,所以一般不可在现场制备混凝土材料,应就近选择拌和站,所制备的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必须满足相关规范,才能够运输到施工现场。对于桥梁结构规格较大的施工作业,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需以分层浇筑为主,结合结构类型与混凝土的性能来明确每层浇筑厚度,通常厚度不可大于28cm、小于25cm。
3分段现浇桥梁的悬臂施工技术要点
3.1挂篮结构
挂篮是可以滚动的,方便后续循环过程中分块浇筑工作的进行。挂篮起初是固定在施工梁的顶端,固定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它的锚悬挂其上即可,当一段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推动挂篮向前前进,到达下一目的地,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结束。从这一过程不难发现,挂篮发挥了两项主要功能,一是空间移动,转移施工材料,二是承重。
3.2先悬臂施工技术
在对主桥进行施工时,首先运用到的技术为先悬臂施工技术。对该技术进行控制的若干要点如下:①对施工流程进行安排。具体来讲,利用主桥的中心轴线为分界线,将主桥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同时对主墩承台和临时的固结柱进行施工操作。其次,将永久支座放置在主墩上后,需要对支座的承载水平等物理参数进行测量和检验。若检测结果能够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则开始进行第一部分块施工。最后还需要将第一部分块和主桥墩有顺序地结合在一起,并对荷载进行测试。
②对不同桥梁节段的施工技术施加控制。第三部分节段至第八部分节段是桥梁的主要结构,该区域的施工质量与桥梁的整体质量密不可分。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各节段的施工顺序进行设计与安排,并确保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合龙时间的选择应当定在温度相对较低的下午,合龙完毕之后需要洒水进行养护。考虑到施工环境的复杂差异,还需要对混凝土施加相应的养护措施,在夏季应该以保湿为主,在冬季应该以御寒和防裂为主。
3.3后悬臂施工
先悬臂施工完成后,需依据顺序拆除支架,并实现对由先悬臂向后悬臂的转换。主要施工方法为:进行先跨合龙施工时,施工人员需对两侧的边跨高度差进行实时测量,施工规范中要求,两侧的边跨高度差应小于15mm。施工中,需合理控制差值,使其始终处于标准范围内;温度变化也会对其高度差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便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养护,严控裂缝问题对结构质量的影响;进入中跨合龙施工阶段后,不仅需要控制高度差,还需做好应力的控制操作,有效得出合龙完成后的应力上限值,以免由于应力集中,导致桥梁结构受损的问题。
3.4线形施工监测
桥梁结构的安全受到桥梁结构的形变的影响,加上分段现浇桥梁施工技术在每个环节的施工作业中极易出现线形形变,所以相关人员必须对悬臂施工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测,也就是开展线形施工监测工作,主要选择全站仪来开展这项工作,以桥梁两端为参照,全方位地监控分段浇筑施工的每一项参数,待得到监测数据后,需及时传输至计算机,这样不仅实现了在线监测,还能够实时分析这些数据,为后续悬臂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其中,这项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比较与复核工程具体标号和立模施工标高、全面合龙后线性的流传度、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幅度等。
3.5悬臂施工的实际效果
在分析悬臂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时,以施工记录等材料为分析依据。具体来讲,工程在技术控制方面获得了以下效果:①在分段浇筑悬臂施工过程中,对工艺流程的遵循程度较高,各环节的施工任务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得以完成,尚未出现技术层面的难题;②在实施线形控制后,合龙标高的误差被控制在了合理范围内,对线形偏差的控制也符合工程要求;③施工结束之后,由有资格的单位对此次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在依据有关要求记录并分析数据后,得出以下结论:此桥梁工程的质量符合合格标准,施工技术的应用符合规范。在该工程投入使用两年后,质量状况依旧良好,尚未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车辆均能在该桥梁上实现顺利通行,受到了施工单位及驾驶人员的一致称赞。
结语
道路桥梁不仅为驾车出行提供了方便,而且为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加迅捷的渠道。为此,应当以科学的施工技术来建设桥梁工程,保障桥梁的整体质量。分段现浇施工技术是我国用于桥梁施工的重要技术,在悬臂施工中对各类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严格控制,才能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质量保证,避免桥梁施工给桥梁结构安全造成潜在隐患,进而确保桥梁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徐文中.分段现浇桥梁悬臂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运用[J].交通世界:运输,2015(5):120-121.
[2]王涛龙.分段现浇桥梁的悬臂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000(008):251-251.
[3]陈民骞,陈育奇.分段现浇桥梁的悬臂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433(19):98-99.
[4]徐小刚.分段现浇桥梁的悬臂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7,000(020):137-138.
[5]魏征.关于分段现浇桥梁悬臂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运用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8,No.542(33):264-265.
[6]王湛,于志平.分段现浇桥梁的悬臂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