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盛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而水利工程有作为农田发展的一项基本工程,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农田水力技术的不断更新,日益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在农业发展期间有效控制水资源极为关键,就当前而言,保护与节约水资源就是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应用
1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意义
国内由于缺乏足够的水资源,如何提升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率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只有将节水灌溉技术引入农田水利工程中,才能保证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提升。对此在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建设节水灌溉设施,结合各地区生产与发展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方案。针对部分农作物而言,要在适当时间采取针对性灌溉措施,为农作物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也保证水资源利用更加合理。
2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因素
2.1地理因素
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农田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常部分地区淡水资源丰富,且降雨量充足,而一些地区存在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水资源分布和农田面积出现一定矛盾,这一矛盾将严重影响灌溉工作的展开,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地理位置作为影响灌溉效果的主要因素,需要在设计灌溉工程时加强注意。
2.2环境因素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且经纬度具有较大的跨度,造成我国气候条件跨越热带和寒带。环境差异也造成各地区气候条件、空气流速、季风干扰以及阳光照射等农业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到灌溉设施的应用。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也有很大差异,对于灌溉用水量差异较大。
3农田水利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问题
3.1缺乏有效的规划,灌溉区域调度不合理
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低、资金投入少,传统的灌溉模式一般为人力管控,人力管理不能及时了解各块农田具体的灌溉情况,人也没有能力实时掌握农田各区域的灌溉现状,受这一现状的约束,未能及时掌握农田水利的切实需求。很多先进技术未得以充分利用,进而导致了严重的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当前我国的节水灌溉系统所用的水资源大部分都源自于水库,而由水库到农田又需要运输,这也就造成了灌溉区域水资源的浪费,未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区域调度不合理的现象越发显露,不能彻底解决地区缺水的问题。
3.2灌溉方式的选择不合理,灌溉时间与灌溉量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为喷灌技术,在具体的灌溉期间政府与农民对技术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甚至还出现盲目使用的现象,传说哪种技术好,就直接使用哪种技术,没有任何的现场调查,这种不当的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力资源的使用率。并且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并没有经过一定的实践研究,也未对灌溉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不同农作物的灌溉量也没有科学设计,因为不同的农作物其需水量以及需水季节有差异,如果对一些需水量较少的农作物没有合理控制灌溉量,不仅不会增收,还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进而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
4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的策略
4.1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当前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当中,要实现农业技术的经济化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以保证技术人员可以迅速掌握最新的灌溉技术,进而更新自我的节约用水思维模式。在农田灌溉技术发展期间,需不断增强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平,进而实现农田灌溉技术的更好发展。
4.2合理制定农田灌溉方案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在种植农作物时为了节约用水,不同地区应综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设定节水灌溉指标,因为各地在种植农作物时,其基本比例不同,因此用水量也有所差异,所以针对农田灌溉的具体方案应综合农作物的具体结构合理进行调整。另外,各地在种植农作物期间,还需适当增加用水量较少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科学安排高用水量的农作物,通过创建完善的农作物种植体系,以提高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进而增强农民节水灌溉的意识。
5农田水利工程中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5.1喷灌技术
这一技术是众多节水灌溉技术当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也较为常见。所谓喷灌技术即利用管内压力将其中的水传送到需要浇灌的田地当中,而且使用喷涂将水资源喷洒到将要浇筑的农作物上面,以保证水资源能够均匀的洒落在农作物的枝叶上,进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通常而言,利用喷灌技术灌溉农田能够很好的实现均匀灌溉的目的,并且均匀度可达到90%以上,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也达到了60到85%,和以往的灌溉技术比起来,能够减少30%到50%的用水量。
5.2微灌技术
此技术在很多地区也得以广泛传播,原理上是在以往滴灌技术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其灌溉的方式有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以及渗灌等,主要组成包含输配水管网、灌区首部、灌水器、水资源四部分。和其它类型的灌溉技术比起来,这一技术有着灌水流量较小的特点,一次灌溉时间持续很长,并且灌溉周期较短,这样农户就能够更为准确的控制用水量,以保证水分直接传送到农作物的根部。所以,微灌技术一般被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与灌溉工作中。除此之外,和以往的地面灌溉技术比起来,微灌技术能够降低50到80%的用水量,并且还大大降低了肥料、农药以及人力的耗费。在利用微灌技术之后,水分的利用率比以往提高了32.7%,而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5.4%,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结构的改善。
5.3步行式灌溉技术
如果农作物急需被灌溉,此时再使用喷灌或滴灌技术并不能达到及时的效果,在这一情况下,便可以使用步行式灌溉技术。此技术即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电力与机械设备作为灌溉所需的动力,然后利用一些配套设施,紧张移动式灌溉。事实上,这一技术可以有效的将农业机械化操作与节水技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而且不必配备其它的机械设施,通过直接组织就可以完成机器装配。因此,此技术具有适应性强、流动方便的优势,因此对于一些急需被灌溉的农田可采取这一措施。并且在使用不行灌溉技术期间也不需要开展任何修渠工程,从而大大降低了灌溉所投的资金与劳动力,很好的保证了灌溉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5.4薄浅湿晒灌溉技术
一直以来在种植水稻期间,大多会使用串灌与漫灌技术,针对这两种灌溉方式,水稻灌溉一般会处于一个较深的水层当中,这就会导致水肥严重流失。当中,农业领域的一些专家一起研制出了薄浅湿晒灌溉技术,这一技术刚一推广就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并且在节水与灌溉方面得到了不错的效果。所谓薄浅湿晒灌溉灌溉技术就是农民先利用薄水插秧,然后在返青时利用浅水加以灌溉,并且在分蘖前期,保证田间处于湿润的状态,待分蘖后期,再开始晒甜处理,在进行水稻拔节与抽穗期间,需利用薄水灌溉,在乳熟期间要确保田间湿润,最后在水稻成熟时再将其湿润。
6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主要受到地理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影响。在实践中常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微灌式、喷灌式以及井灌式节水技术。未来必须要加强技术推广,设计科学灌溉方案,完善灌溉管道,才能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探析[J].王东亮.河南建材. 2020(02)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技术的应用[J].周继莹.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7)
[3]论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J].史金亮.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6)
[4]探讨农村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应用[J].龚继国.建材与装饰.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