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现状与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汪永习
[导读] 摘要:本文对水质检测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述,并介绍水质检测的标准与技术要求,对现阶段常用的水质检测分析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一些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措辞,以提升水质检测金属的应用,推动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
        昌吉州水资源管理中心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本文对水质检测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述,并介绍水质检测的标准与技术要求,对现阶段常用的水质检测分析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一些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措辞,以提升水质检测金属的应用,推动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水质检测技术;水质标准;发展历程;技术分析
        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早期的工业发展中,由于人类没有充分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关系,没有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污染。尤其是对水环境的破坏,极大的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水质检测,对于人类利用水资源,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饮用水现状与水质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居民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桶装水成为人们生活中主要的用水选择。桶装水的质量主要依靠水质检测进行保障。桶装水进行生产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水源地,取水之后先进行第一步净化,即通过絮凝剂清理水中的较大不溶性杂质,然后沉淀过滤,第二步通过活性炭吸附其中的杂质,过滤后进行消毒。由于自然界中部存在纯净的水,在自然的循环中,水中会融入各种各样的矿物质以及产生非常多的微生物。而水质检测就是对水中的成分进行检测,水质检测广泛应用与桶装水的检测中,此外,还应用于对水污染状况的评测以及对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检测。水质检测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保障安全用水的重要技术之一。
        1. 水质检测的目的
        水质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用水安全,其主要检测的指标分文两种,一种是水的基础指标,主要包括pH值、浊度、温度、色度、悬浮物以及生物需氧量含量的测定,这些指标主要是体现水质的情况;另一种是水的成分指标,主要包括矿物质含量、有毒物质检测、有机物污染以及微生物情况等。以上两种指标共同决定的水质的情况和具体评级。
        2.水质检测研究的意义
        水质检测对于水资源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可以整体推进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开发使用,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对于我国人民而言,水质检测是保障安全用水的基础,可以完善水质的监督与管理,为生产生活提供可用的安全水源。
        二、水质检测概述在发展过程
        自然水中主要含有的是矿物质、有机物以及微生物,而在工业废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在我们的生活污水中主要是食物残渣以及人体排泄物。自然水的利用以及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都需要进行水质检测。水质检测是保障安全用水的基础,保障污水处理的合格的基础,对于水质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水质检测主要分为实验室检测和外部检测两大内容。在我国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下对水质检测的发展过程进行介绍:
        (1)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指的是我国建国开始到七十年代,这短时间,我国对水质检测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了净水设备,基本实现了自来水的净化处理。但是成果还不显著,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为通过絮凝池先对水进行初步净化,然后在平流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再透过气水反冲过滤以及臭氧工艺,对水质进行改善;
        (2)第二阶段: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我国的水质检测技术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主要有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完善,可以有效提升三氯甲烷紫外消光值以及降低毛细管柱的气相色谱数值;遗传毒理学成功在水质检测中应用,通过水与气体的融合,可以通过是否发生氧化现象进行观察;通过塔式生物滤池针对去除水里的杂物、氯气等物质,并且可通过水力负荷使生物膜不断脱落、更新。
        (3)第三阶段:九十年代后,随着现代仪器的发展,水质检测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通过引进和发展先进的现代检测仪器,我国的水质检测水平已经逐渐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三、水质检测的应用
        水质检测对于居民的用水安全非常重要,主要分为常规检测与非常规检测两种。随着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准确检测出水中的多种物质,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用水安全。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水质检测是要注意,检测时要考虑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检查,并对水的理化性质进行感官判断,利用现代仪器检测器成分。对于生产生活的排放水的检测要注意对其污染物质的检测,并评估其影响。具体而言水质检测主要在以下场景中应用:
        1.水源水质检测化验
        水源水质的检测检查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其技术标准与要求也是最高的。安装相关的规定,对于水源水质的检测检测要保证每天至少一次,并形成数据链进行对比,评估水源水质的变化情况,保证水源水质的稳定。水源水质的检测中首先要从感官对其进行判断,注意其透明度、漂浮物以及气味,仪器检测时要注意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检测,其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2.出厂水质检测化验
        出厂水质的检测检测主要是对期污染物进行检测,此外还包括微生物、氮氧含量等,出厂水质的检测对于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绿色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厂水质的要定期与不定期结合进行,除常规检测项目外,还应该增加非常规检测项目,综合评估水质的净化情况,以及水质是否符合使用标准。
        四、常见的水质检测分析技术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其检测的数量级为原子级别,具有灵敏高效、检出限度低、操作简单快捷的优点。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重金属污染,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于重金属检测非常有效,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主要是将检测试样汽化为蒸汽状态,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会吸收现代仪器光源辐射出的具有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观察特征谱线光的减弱程度判断检测试样中的待测元素。
        2.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主要指的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通常情况下氧化剂使用的较多,去除的也主要是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比如亚铁离子、含氯、含硫物质。最常用的是在自来水厂用次氯化物清洁饮用水,以及高锰酸钾去除还原性污染物等,氧化还原法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利用电解法代替。
        3.电化学探头法
        电化学探头法中最关键的是选择性薄膜的应用,该薄膜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氧气或其他气体自由通过,但是水域可溶物质无法通过。主要是用来检测水中的溶氧量。
        4.离子色谱
        离子色谱法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是对在水中易分解的物质进行检测,通过色谱柱,利用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进行连续多次的交换分离后再进入检测器检测的技术。
        结束语:
        随着我国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水是我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对于生产生活都极为重要,水质检测技术是保障用水安全的重要技术,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水质检测技术对于水资源的安全利用,水污染的治疗以及水环境的保护都非常重要,因此,要重视对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促进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保证用水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铁强,章权,平兴刚,朱方正,李春辉.水质检测现状及发展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000(019):179-180
        [2]高明.水质检测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25):46.
        [3]孙建伟.水质检测技术研究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2016(27):33.
        [4]夏宏生,凌刚.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15,10:40-42.
        [5]刘亮.饮水问题与国民政府城市危机管理———以抗战胜利后的青岛为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02-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