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135
摘要: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缺点多,质量层次不齐,浪费人力物力,施工中产生很多建筑垃圾,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高质、高效、高环保的施工要求。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使用装配式建筑及铝合金模板体系代替原先的混凝土和木模板体系,从而达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时和保护环境“五节一环保”的目的。本文结合浦东新区孙桥社区A6-8地块项目(以下简称A6-8项目)进行装配式与铝模结合施工技术的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A6-8项目是一个装配式结构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10万㎡,预制率40%,14栋单体,1#3#楼结构17层,采用铝模早拆体系,一套模板配合三套独立支撑搭配,共计铝模模板面积31500㎡,预制构件类型包括预制内外剪力墙及围护墙、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凸窗。在单层建筑面积500㎡约有80块竖向预制构件,60块水平预制构件。
一、装配式与铝模结合施工技术优点
1.1 工艺新、材料环保
装配式技术通过分拆的方法把图纸分割,在预制工厂内生产、养护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安装,这种方式减少了现场混凝土浇筑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周转材料的的使用和占地空间。铝合金模板体系拥有重量轻、刚度高、精度高、易于拼装分拆、施工效果质量好、回收率高、支撑体系独特、施工更安全,不产生建筑垃圾等优点。这两项技术都是上海市十项新技术,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推广。
1.2 节约成本、效益好
铝模图纸深化时,带掉二次结构过梁及100mm门垛,节省二次结构费用,施工中控制模板垂直平直度,实测实量合格率95%以上,达到免抹灰的标准,节省内墙抹灰费用。经商务部门计算,本工程应用这两项技术创造效益100多万。
二、结合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2.1 螺杆眼精度差,位置不合适,造成铝模安装加固困难和效率低。
PC构件上的预留螺栓孔洞尺寸和水平度与铝模板预留螺栓孔洞尺寸偏差较大,造成铝模需开孔或PC预留螺栓孔机械扩孔。由于预制板在预制中存在土建误差,造成铝模已经开孔的在下一层又无法正确对位,故需重新扩孔处理。预制构件通常通过锚固筋与现浇部分连接成L型约束边缘柱,铝模拼装时模板向两侧压住预制构件50-100mm,以保证接缝处平整度和加固效果。但一般预制构件预留的螺杆眼到边距离最多100mm左右(外墙窗洞口较多,洞口两侧窗垛宽度200mm),造成铝模板压住螺杆的情况。
解决措施:图纸深化过程中考虑PC板的安装偏差,预制构件改用直径匹配的螺杆套管;铝模加固螺杆位置改到现浇段内,预制构件的螺杆眼位置不符的不使用,或减少铝模压边至50mm。
2.2 外墙PC构件与铝模墙板进行抱箍加固时出现裂纹。
外墙PC构件与铝模为了防止外斜爆模,会用两根型钢加固背楞,用螺杆螺母连接,形成“回”字型抱箍措施。由于加固背楞为刚性材料,受力会直接传输到PC构件上,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破坏。
外墙PC构件窗洞较多,构件外形多成“回”字型,运输及吊装安装过程也容易对构成内部产生伤害,导致构件产生裂纹。
解决措施:加强对PC构件的质量强度检查。首先要对PC构件的加工尺寸、平整度、外观、强度等严格检查,不符要立即上报并进行退场处理。吊装安装及加固完都应进行工序验收,保证安装加固精度。加固时用的是刚性构件,抱箍背楞与PC构件直接接触的位置需贴软胶条或者木块,起到缓冲力的作用。其次,在PC与铝模结合处现浇混凝土的出汞速率要放缓,用高频振动棒减少幅度,降低PC在施工中承受传递过来的力。
2.3 装配式构件斜撑与铝模支撑加固体系相互限制。
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杆件碰撞,装配式建筑与铝模各自拥有一套独立的支撑体系,因操作空间有限,装配式建筑墙板的斜撑与铝模的支撑及加固体系会出现碰撞的情况。尤其是在转角或斜撑密集区域,有工人操作时为了方便拆除PC斜撑杆或者铝模斜撑支撑不到位的情况。很容易导致爆模、漏浆的问题。
解决措施: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斜撑及加固体系都不能随意拆除,记录碰撞的部位,优化斜撑埋板和拉结点的位置,或优化支撑体系。铝模厂家安排技术人员蹲点指导前几层模板的施工。施工单位及时总结PC与铝模的碰撞问题
2.4 铝模与墙体接缝处拼缝不严,出现烂角烂根问题。
解决措施:铝模与PC墙板拼接处,事先在PC墙板上粘贴双面胶,待构件与侧模加固时将拼缝挤死。安装墙柱板前按标准放置水泥条,这样才能很好控制墙柱垂直度,平整度。销钉按标准敲打:①、墙板2.6米标准板,坚向9颗销钉
②最下面打第一个孔位150mm,最上面第三个孔位150mm,中间孔位任打间距300mm③墙板宽400mm以上楼面C槽与墙板相连打2颗销钉,侧板相连部位销钉间距100mm,相连板打2颗以上;④与梁底相连销钉间距300mm与楼面C槽相连销钉间距300mm,梁底与支撑、梁C相连端头必打2颗,销钉大头朝上,楼面板长边打3颗销钉,短边2颗销钉。
总结
装配式建筑与铝模结合施工技术在本工程实施几层后达到预期效果。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大多初次接触铝模及装配式建筑,虽然施工也遇到很多技术问题,随着标准层的施工,这些问题逐渐克服,特此总结本文章。项目在后续施工加强精细管理,达到上海市优质结构的创优目标,为项目及公司在此类项目积累好的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1]黄南杰,浅析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研究[J]福建建材,2018.06期.
[2]张磊,装配式建筑+铝模一体化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2-27.
[3]陈耀钢,郭正兴,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节点连接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7,(42).
[4]杨宝仓,宋昌哲,安冬,组合铝合金模板用于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结构[J],施工方法,2017-09-05.
作者简介:
张家涛,1991年出生,助理工程师,现供职于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