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塔机事故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李传栋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李传栋 杨光 陈永明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和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塔机诞生百年以来在全球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其自身在智能化、自动化的程度上却基本停滞不前。
        浙江省建设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0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和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塔机诞生百年以来在全球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其自身在智能化、自动化的程度上却基本停滞不前。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大力推进,市场呼唤智能化塔机的出现。基于多年的业内经验,结合其他领域的科技发展,展望了不久的将来塔机将脱胎换骨,成为全新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设备。
        关键词:塔机事故;几点思考;建议
        引言
        近几年,有关塔机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每次事故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痛心、惋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方面所造成的,而这其中最容易出现事故的就是塔机升降过程(即塔机的安装、拆卸过程),这可以算作塔机最危险的一种工况。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减少塔机事故的发生。下面将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方面就塔机升降过程中存在的几种安全隐患和解决方法加以分析研究。
        1塔机存在的问题
        1.1塔机质量良莠不齐
        近年来,随着塔机需求量的逐渐攀升,主要厂家纷纷改进制造工艺,提高质量,小厂家逐渐被市场淘汰,塔机质量明显提高,但制造质量良莠不齐仍然比较突出,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厂家不能严把质量关,生产工艺提升缓慢(尤其是焊接工艺),尤其中小塔机比较突出。①设计方面。片面追求臂长性能,塔机稳定性不足;塔顶或回转塔身焊缝过小,易产生疲劳破坏,导致焊接结构开裂;为减小回转支承规格,随意改动回转上支座;力矩限制器的设计存在缺陷,灵敏度较差;爬升装置强度低;回转支撑座固定方式不可靠;液压系统设计缺陷等等。②制造方面。在一些重要部件(譬如大臂、塔帽、平衡臂等)的连接部位焊接质量差,出现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关键焊缝尺寸的不足或存在虚焊等导致钢结构焊接达不到标准或要求;主材不符合选用标准,选用的重要零部件或者钢结构的几何尺寸与设计图纸不一致;安全装置不合格,保护装置不完善;出厂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缺失;无批次说明,未注明对原有设计的改动等,都可能导致惨重的事故。③赶工期轻质量。为赶交货期,缩短制造周期导致质量下降,为塔机事故埋下了隐患。
        1.2安拆环节存在隐患
        在塔机安拆方面,由于安拆人员操作水平差异,拆装队伍无资质、借资质、挂靠资质,或者有资质没水平,致使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安拆人员从事安拆作业,为塔机事故埋下了隐患。一些安拆单位未按说明书及有关规范设计、检测、验收;安拆无专项施工方案或未完善审核、审批手续,有些安拆方案本身没有问题,但安拆人员不认真阅读方案,凭经验违章蛮干;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不注重安拆前的细节检查;新旧标准节混用、不同厂家标准节混用;安装与拆卸单位的人员无证上岗,或者未经过专业培训;安拆单位的技术能力、设备数量等不具备作业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重大隐患,可能导致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塔机附着的安装和设计环节中,附着支反力计算偏小或附着墙体连接强度不足,可能会导致附着连接失效,造成塔机倒塌;附着距离不满足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却未对附着装置进行设计计算;附着杆结构不合理,附着前后塔身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由于塔机使用中因附着装置设计、安装不合理,安全隐患多,造成的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屡见不鲜。
        2塔机事故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2.1安全保障贯穿全寿命周期
        ①设计阶段。基于全寿命周期安全考虑的塔机设计及验证是保障安全的前提。塔机设计应考虑塔机全寿命期内,包括制造、使用、环境、维保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其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和防范措施,甚至在操作失误或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还要注重理论设计的安全校核,如果设计的产品本身就有安全缺陷,即使有再好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手段也无法根除安全隐患。②制造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只能证明检验过的零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或符合检验人员认可的要求;只有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验证、确认持续有效才是保障零部件符合设计的前提。通过分析并制定产品各零部件的质量控制计划,严格按相关流程进行外购和生产样品的过程确认,持续监督、验证包括供货单位和各生产过程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比通用验证标准更为严格的实物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来核实设计方案的正确可靠,评估产品的安全性,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保证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2.2规范安拆,提升人员素质
        塔机安装应充分考虑风速、建筑物、周边环境甚至包括作业人员工作习惯,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制定全施工期内安全作业的风险管控计划。安装、顶升、拆卸作业人员必须理解作业过程安全要点、掌握规范的作业技能,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并具备一定的危险识别和纠正能力。规范的安装拆卸以及操作作业是施工现场安全作业的必要条件。建议缺乏安全管理经验的塔机安拆企业深入了解行业风险节点,针对性完善管理细则,指定适合该类从业人员的实用性操作规程,建立对现场操作人员的考核机制;同时强化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熟知环境/危险因素,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熟练掌握塔机基本原理和安拆常识外,还要熟悉、了解不同形式塔机的特点、操作、维修保养等方面的知识,注重作业细节,严格遵守塔机“十不吊”准则,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方能尽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2.3提高塔机安拆和使用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目前塔式起重机安全使用监控管理系统较为成熟,特别是在多塔作业防碰撞管控方面效果明显。通过安装使用塔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对塔机使用过程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和运行全过程监控记录,大幅减少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现象,提升塔机安全使用性能。针对塔机安拆和顶升作业事故高发,安拆、顶升过程中的危险状态判断仅靠人工经验,急需研发和使用塔机安拆、顶升作业安全监控系统,对塔机安拆、顶升运行状态参数实时监测,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产生重大伤亡事故。通过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加强安拆、顶升过程防倾覆控制,进一步提升安拆、顶升作业的安全性,大幅减少塔机较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塔机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塔机设备电子化履历,实现对塔机从产品出厂、产权备案、租赁、安拆、使用、检验检测、维修保养、转场使用、报废等全寿命周期管理和全程可追溯性。完善特种作业人员数据库,实现对特种作业人员从实名制培训、考核取证、延期复核、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持证上岗到“刷脸”开机、“刷脸”操作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杜绝无证上岗、无证操作现象。
        2.4塔机维修保养
        维修保养检查是塔吊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直接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检查维修人员必须要经过技术培训,熟练掌握钳工、电工的基本技能,而现在大都是驾驶员填写一下检查表格。
        结语
        塔式起重机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只有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责任心,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勤保养、勤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方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大伟,王金龙,周立新.塔吊的安全使用和拆卸的事故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5,28(07):106-107.
        [2]徐子安,马建芬.施工中塔吊事故原因的分析及解决方案[J].建筑安全,2014,29(03):6-8.
        [3]郭寒竹,彭文学.起建筑起重机械责任事故统计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3(5):9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