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类型建筑项目的可持续性设计探究 苏少波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苏少波
[导读] 摘要:医院建筑作为高能耗的公共建筑之一,其可持续性设计尤为重要。面对不断更新发展的医疗技术与服务模式,医院建筑设计不应是固定僵化的,而应是一个动态适应的过程。
        身份证号:13013119870903xxxx
        摘要:医院建筑作为高能耗的公共建筑之一,其可持续性设计尤为重要。面对不断更新发展的医疗技术与服务模式,医院建筑设计不应是固定僵化的,而应是一个动态适应的过程。
        关键词:医院类型建筑;可持续性;设计
        一、可持续建筑的内涵及主要目标
        可持续建筑被解释为一种长期的思想和行动哲学,包括建筑规划、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建筑的破坏或再利用。可持续设计的特点是它能够将建筑系统的生命周期与生物圈的生态系统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生态系统破坏的最小化。可持续建筑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灵活多变条件的长寿命建筑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浪费;能有效降低健康和安全风险;使用可再生能源;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健康。
        二、可持续医院建筑的设计原则
        (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可持续建筑的重要特征。医院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到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生态观念,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相互适应。主要体现在:
        1. 保护自然环境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改变自然,而是走进自然,维持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前期对场地周边环境的充分调研是后期设计重视环境保护的前提。
        2. 利用自然资源
        摒弃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利用,合理地利用多种可再生资源。同时,尊重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被动式设计。
        3. 防御不利的自然因素
        面对不利的自然因素,应当制定相应的建筑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等措施。
        (二)节约资源、生态环保
        绿色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效地节约能源和利用资源这一原则上,设计时遵循“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境保护)的基本思想。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的设计原则在医院建设中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社会资源(人力、财力、物力及场地空间)和天然资源(实物性资源、能源等),在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大到前期投资、定位、规划小至具体的流线、功能布局,均以高效节约为目标,从而使社会、自然、建筑和谐共生。
        (三)以人为本、优化建筑环境
        医院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应同时体现对患者、探视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爱。设计中理应建造优良的内外部空间环境,保障生活安全便捷,提升舒适度,注重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健康要求(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第二,为建筑提供舒适的室内外空间和微气候环境;第三,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调节。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和景观设计,采用生态环保材料,营建一个健康安全、舒适便捷的微气候环境。
        (四)整体性
        建筑的整体性原则是指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经济与生态的矛盾。综合考虑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这样只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设计中注重把握整体利益,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等因素,协同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医院建筑设计
        (一)合理统筹前期规划
        医院是一种技术需求高、发展速度快的功能性建筑,这种功能性决定了医院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亦对医院有着巨大的影响。医院建筑设计的前期统筹策划是一个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决策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对医院未来发展的精准定位、项目的分期管控以及建设的投资策略等。该阶段须要院方以及建筑设计、设备设施等技术人员在初期介入。

前期统一规划、后期分期建设是目前我国医院建设中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场地设计
        1. 院址的合理选择
        新建医院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其服务人数和半径以及交通的通达性。医院应避免邻近闹市区、大型交通枢纽(火车站、机场等)、垃圾处理厂以及儿童集中活动场所。除此之外,医院需要大量的水、暖、电,邻近城市的主要管线有利于院内医疗活动的有序开展。从选址地形来看,基地力求规整,形状完整的矩形用地比狭长分散的用地更有利于院区的规划设计。最后,医院前期的规划设计要有超前性,要与时俱进。
        2. 总平面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医院场地设计中绿化的作用尤为重要。要想营建良好的场地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尽量降低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提高绿化面积。第二,充分利用屋顶、退台、阳台、挑檐、墙面、外廊等建筑部位进行绿化设计第三,良好的周边绿化是降低外部噪音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医院建筑的外部交通组织以便捷、安全为原则。医院的主入口一般设置于城市主要道路上,且须要设置较大的入口广场,以便人员疏散并解决部分停车问题。同时,门诊、急诊出入口须分开设置。医院的次入口主要用于食材、药品等货物的运输,一般设置于城市次要道路。除此之外,医院的垃圾处理区和尸体停放处应远离医疗区设置。
        (三)建筑空间的弹性设计
        医院建筑的弹性空间可以简单理解为: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能够适应医院功能变化的空间。目前医院建筑大多采用框架结构,该结构体系为平面的灵活布置提供了可能。其中建筑空间内的楼电梯、设备机房、管道井、卫生间等可变性差的空间为刚性空间,其他具有较大可变性的功能空间为弹性空间。医院建筑空间弹性设计的核心是集中布置刚性空间,创造完整的医疗功能空间,使其灵活多变,适应多功能空间。医院建筑空间的弹性设计还可以通过空间的模块化设计及预留发展空间来实现。可以将诊室、病房、手术室、候诊空间等医疗功能单元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其成为一个空间尺寸相同的标准单元。
        (四)建筑节能环保设计
        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做到:注重建筑的整体布局、造型、平面、体形等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可从这5个方面考虑:在可行性及合理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低碳环保、可回收再生的建筑材料;建筑立面采取合理的遮阳措施;建筑内部引入“绿色庭院”“绿色中庭”等,降低空调负荷,促进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使用地源热泵供热制冷技术等节能环保技术;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如公共区域灯光照明系统的自动控制等。
        (五)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医院的改扩建设计,应当统筹医院长、短期的发展,综合利用现有资源,在对功能空间进行优化、添加、整合、更新设计的同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为日后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可能。当前传统的建造方式依然应用于许多新建医院的项目中,出现了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系统化,不仅可以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建造速度、节约建材,更能够减少现场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从前期规划的统筹设计、合理的场地设计、建筑空间的弹性设计、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以及建筑寿命的延长5个方面探讨了医院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对医院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医院建筑品质,对我国医院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航, 山东省建筑设计院第六分院. 实例详解——绿色医院的规划设计[J]. 绿色医院解决方案国际研讨会, 2012.
        [2] 何天朗. 浅析案例医疗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策略[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000(027):525-526.
        [3] 乔丽华, 杨辉. 论医院暖通设计的可持续发展[J]. 城市建设, 2011, 000(005):304-305.
        [4] 刘建平.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划设计并管理医院基础设施[C]// 全军,武警总医院院务工作学术研讨会. 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