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路径 孔斌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孔斌
[导读] 摘要:青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青年的发展水平代表了国家的未来。
        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摘要:青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青年的发展水平代表了国家的未来。青年发展的好国家才能发展的好,只有青年一代强大国家才能更加强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培养个体使其适应时代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它对于个体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年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年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更应该突出对青年群体成长成才的关注。基于此,文章结合时代特色,提炼出新时代下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践行;路径
        新时代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瞄准目前青年群体所急需加强的方面,结合时代和青年自身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现了其理论的与时俱进与科学性。实质是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以现实生活为基点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水平,通过对青年进行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够让青年群体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青年合理定位,建立符合时代和自身发展的完备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便青年群体更加热爱生活,更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改造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推动青年群体增强政治参与的意识,可以增强青年群体的政治理论知识,提升个体素质。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等都是我们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让青年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将青年群体与国家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一、弘扬传统文化,以优秀文化育人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于个人和社会乃至国家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传统文化早已经内化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信仰,使得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热血儿女都对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能够发自内心的认可我们的文化,并身体力行。过去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在国内外众多场合引用中华典故,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感召青年群体,来启发和激励青年。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无论是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相关内容的教育,还是加强青年一代的法制教育等,我们都可以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找到出处。习近平经常借用传统文化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人的诗句用以激励青年,通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真理性认识来推动青年一代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来进行教化,用适合青年的正确方式来激励与鼓励青年。
        因此,对当前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点启示就是要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进行思想教化。我们要认识到渊博的中华文化对于青年群体的重要作用,用传统文化来装扮我们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将传统文化灌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改变青年群体,使青年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的发挥正能量,为社会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新时代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二、以人为本理念,关注青年发展
        过去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忽略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带来的愈加激烈的竞争,从而使得青年心理压力过大。这种压力不仅对不利于青年的学习工作,长此以往,必然会对青年的生活及成长成才带来不良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3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心理关注,认为心理教育应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党和国家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增强个人能力,这种能力是全面的能力,既包括认知能力,也包括提升个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坚持用马恩列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正确思想教育人们,使之成为四有新人,使其能够迎合新时代的要求为实现中国梦,用自己的汗水展现青春,不断为建设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而不断奋斗,实现价值。


        以人为本,重视青年,在对青年的教育中要从青年本身出发,加强对于青年的心理教育,受外界因素和内在压力等影响,近些年来青年心理问题急剧增加,因此,我们要关注青年群体的心理状况,多种途径对青年心理进行辅导和教育,在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青年作为教育对象的主动性,才能让其更加积极主动接受教育,完善自己。多方面、多层次推动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以人为本,教书育人,高校作为青年群体的聚集地,承担着青年群体的学习和生活等,因此,我们要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高校要加强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关注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形成完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宏观微观营造,优化育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屡次强调我们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创新,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除了利用正面的宣传主渠道外,还要用现实的环境对青年进行熏陶与教育,让他们投身到一定的实践活动中,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作为沟通桥梁,拉近与青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教育青年,增强青年的教育意识,促进青年发展成长。在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中脱颖而出的家庭代表,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主动亲切地与其交流沟通,肯定其家庭氛围。在相关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家庭的重要作用,家庭作为个体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具有其他环境所没有的功能,家庭对于青年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很重要,家长要有正确的三观,要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受教育意识,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学习,良好的家风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缩影与基础。
        新时代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宏观和微观的两方面着手。重视家庭、学习和社会三者教育的相结合,缺一不可,每个教育环境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其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最大的价值。优化家庭环境,一是要提高家长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责任感。二是要特别注重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要仅仅用学习成绩的高低来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客观的评价孩子,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关注孩子品德的养成,将德性放在第一位,关注孩子三观的养成,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优化学校环境,结合学校教育的理论性和整体性,在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上,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在加强建设社会环境的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到同辈群体对于青年的影响与作用,我们要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对青年心理的关注,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断优化我们的教育环境,以促进教育与环境、教育对象与环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和谐互动,使思政教育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随时可进行对青年对青年的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结语
        互联网思维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载体是新媒体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的教育模式,教育者主动进行思想干预,抓紧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使青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让青年既有才情又有品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2).
        [3]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孔斌(1996.03—),男,汉族,山东济宁,硕士研究生,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理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