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现状及建议分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罗聪
[导读] 摘要:一般工业污泥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广东粤风环保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310
        摘要:一般工业污泥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当前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系统化工业污泥处理体系、强化工业污泥处理能力、规范工业污泥数据信息管理、增设工业污泥收集点等建议,以优化一般工业污泥处理质量,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参照。
        关键词: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焚烧
        前言:作为常见一般工业固废,一般工业污泥的处理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当前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不足。这类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工业污泥处理效率、质量的提升。如何改善工业污泥环境管理质量逐渐成为污泥处理管理面临的重点。因此,探讨提升工业污泥环境管理工作质量的可行建议具有一定必要性。
        一、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现状
        结合当前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现状来看,污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为:
        (一)处理技术单一
        环境管理制度中规定: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填埋法、干化法、焚烧法、加螯合剂固化等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般工业污泥[1]。但结合当前一般工业污泥的处理现状来看,各处置单位、处置点对一般工业污泥的处理技术手段较为单一。以某工业区内一污泥处理单位的处理利用状况为例,该处理单位的日均污泥处理量约为75t/d。其中,约60%-70%的一般工业污泥均通过焚烧方法处理,仅有少量一般工业污泥采用其他技术处理。工业污泥处理技术的单一化问题,严重限制着污泥环境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工业污泥利用率低下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生产企业日均污泥产生量逐渐增加。大量一般工业污泥的产生,不仅为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对污泥处理再利用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当前环境管理现状来看,当前各处置单位对一般工业污泥的处理主要以减量化、无害化以及成分稳定化为目标。主打工业污泥再利用(转化为堆肥、建材等可利用材料)的处置单位相对较少。以某工业城市的一般工业污泥处置状况为例,仅有5%的处理单位主要从事工业污泥的再利用加工、处理。这一问题提示污泥环境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工业污泥数据信息不清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对一般工业污泥处理的要求为:产废单位需通过互联网提交一般工业污泥产生量(日均产生量、年产生量)、待处置种类等信息,以便相关环境管理部门通过系统查看相关数据,并制定适宜管理决策。但在当前实践环境管理工作中,部分产废单位并未按照上述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中上传一般工业污泥相关数据信息。一般工业污泥来源数据信息的缺失、瞒报、漏报问题,对环境管理工作、污泥处理优化工作形成了较大限制。
        (四)收集点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一般工业污泥的收集处置模式为:收集处置单位在相关环境管理部门督导下,于各区域布设污泥收集点;产废单位定期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般工业污泥送至收集点,收集处置单位定期将各收集点的污泥统一送至处置区域,利用填埋法、焚烧法、物理或化学方法,完成工业污泥的处置。从当前一般工业污泥收集点的分布状况来看,收集点整体数量相对较少,且主要分布于大型工业企业较为密集的工业区,中小型工业企业周围的收集点相对较少。这种收集点设置模式,虽然可基本满足大型企业的一般工业污泥处置要求,但中小型企业则常常会面临污泥超期储存、处置困难、污泥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二、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建议分析
        为了提升一般工业污泥的环境管理质量,可将以下几种策略,应用于实践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工作中:
        (一)构建系统化污泥处理体系
        在污泥环境管理中,处理方法、技术的配置状况,直接决定这类一般工业固废的处理利用质量。为促进污泥环境管理工作质量的改善,可将当前环境管理中的处理技术体系作为重点,通过构建系统化工业污泥处理处置体系的形式,为环境管理质量的优化提供助力。
        可行的系统化处理体系构建方法为:第一,工业污泥调质深度脱水技术。该技术属于新型污泥源头减量处理手法。运用该技术达成工业污泥减量目的的原理为:收集到一般工业污泥后,运用一般处理方法,将原始工业污泥进行初步脱水处理,使其含水率达到80%水平;随后运用专业深度脱水设备开展深度脱水处理(处理条件:75℃),直至一般工业污泥的含水率降至10%水平后停止。第二,超临界湿式氧化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超临界水的可克服不同相物质传输阻力优势,实现一般工业污泥的优质处理。在基于超临界水(作为污泥处理的反应介质存在)的一般工业污泥处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引入该处理模式后,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明显下降,且设备占地面积较小。此外,整个处理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可经超临界湿式氧化处理机制实现工业污泥的一步处理。
        (二)强化污泥处理能力
        伴随着各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工业污泥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强烈[2]。形成上述趋势的原因为:一方面,各企业工业污泥产生量处于增长状态,而处置单位数量扩增速度、技术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工业行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工业污泥环境管理要求、处置标准形成一定变化,进而加剧工业污泥的处置矛盾。基于上述状况,可通过强化污泥处理能力这一途径,助力污泥环境管理质量的改善。
        具体方法为:第一,政策支持。政府可为处理单位提供适宜政策优惠、福利待遇,鼓励其主动优化自身污泥处理技术体系,或加强处理设备的引入与更新,进而实现污泥处理能力的提升。第二,建设规划管理。由相关部门主导,为各工业污泥处置项目、处理单位,提供可靠的建设规划指导,引导项目、处理单位规范发展,以此化解当前一般工业污泥在供需两方面的矛盾问题。
        (三)规范污泥信息管理
        在污泥环境管理工作中,完整、真实的数据信息,是相关环境管理单位制定管理决策、推行管理措施的重要支持。对此,可污泥相关信息管理作为重点,通过对这项管理工作的调整,促进环境管理质量的提高。
        例如,相关部门可在污泥信息管理工作中引入奖惩制度,对产废单位的标准污泥信息提供行为、不合理行为等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未能按照时间规定向信息管理系统中提交一般工业污泥相关数据的产废单位、存在虚假信息、数据不准确问题的产废单位,由具备行政处罚权的单位按照奖惩制度的要求,予以适当处罚,以此提升工业污泥信息管理的规范性。
        (四)增设污泥收集点
        鉴于污泥收集点布设对工业污泥处理效率、处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可通过优化收集点布设模式这一途径,提高工业污泥环境管理质量。具体而言,收集点的增设应满足如下要求:
        第一,收集点与产废单位分布、污泥产生量的匹配性。处理单位在设置临时污泥收集点时,需结合周围产废单位数量、位置分布特征及各单位的污泥产生量差异,合理选址,设置数量适宜的设置点。第二,收集点与产废单位运输成本要求的契合性。在设置收集点时,需考虑产废单位,尤其是中小型单位对污泥运输成本的把控要求,合理确定收集点与产废单位距离间隔,利用适宜的收集点布设体系,提高产废单位的污泥运输主动性。
        结论:综上所述,强化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工作的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了纠正当前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可在深入挖掘一般工业污泥处理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可行策略,推动工业污泥处理质量的提升。此外,为助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将一般工业污泥的再利用作为处理工作的优化重点,借助可靠再利用技术、方法的支持,提升工业污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汪洋,李波,马大平.钛白粉行业生产废水处理污泥一般工业固废属性鉴别研究[J].现代矿业,2020,36(03):207-209.
        [2]陆祎品,郭赟,黄晓峰.一般工业污泥环境管理现状及建议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05):121-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