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胡鑫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胡鑫
[导读] 摘要: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
        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我国土地资源丰富,部分开发利用不足,甚至存在闲置浪费,所以树立土地资源忧患和保护意识,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因此,节约集约用地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节约;利用;发展;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将突土地 集中交付给少数人来统筹管理、统筹生产、统筹利用,以发挥土地的更大的使用功能,现在农村土地流转就是 为了集约化而出的一个政策。同时,在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达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用地目的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重要性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约和集约用地是国土资源有限性和我国土地基本国情决定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的基础。当前,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给的缺口很大,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优化、布局合理的用地格局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惟一出路在于节约和集约用地,走“内涵挖潜”之路。通过节约集约土地可以不断减少基础设施的运行费用,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与基础性设施,提升城市建设用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保障社会发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土地,人们之所以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能全面节省城市建设。投入到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能适当减少对土地本身的投入,提升城市用地的布局以及人口分布的积聚程度。还可以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建设用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完善科学可行的建设用地标准体系,修订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三)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土地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资产,是推进科技城超常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努力实现土地资源保护更加有力、利用更加高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能将土地的集约程度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应逐渐加强到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方面,使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水平有所提高。加大土地供应的外延型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常态,需继续加快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创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二、积极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规划管控,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土地是重要的民生资源,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用地,将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土地规划和管理,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遵照“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突出先导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完善政府引导机制。以资源、效能、机制“三位一体”的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依托,全面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大力宣传集约用地典型,充分发挥典型代表的示范、带动效应,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树立“珍惜每一寸土地”理念,进而形成社会共识。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低效用地盘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达到用地集约、效益集显,实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严格落实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是搭建完善生态文明机制体系的有利途径。要严格落实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严格把关用地审批和土地供应等环节,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耕地保护目标统一协调,努力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视为保护环境的有利手段,通过强化监督、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及严格准入等方法落实土地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进一步推动其制度改革进程。制定完善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政策,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通过制度的实施,必将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使得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国民经济科学发展。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每一个层次都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所起到的引导、控制作用,在城市规划的每一个层次需要明确土地整理和置换的具体内容。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和布局控制,保证耕地保有量,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向规划要土地,重新布局、规划,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合理规划集约用地。向机制要土地,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严把审批关,建立处置闲置土地与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挂钩机制。所以,要抓住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积极探索、妥善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进一步发挥建设用地标准在规划编制、用地预审和土地利用管理中的控制引导作用。同时,形成用地标准实施评估、定期更新工作机制。
        三、结束语
        总之,节约和集约用地是由土资源有限性和我国土地基本国情决定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个长远目标,应不断完善体系完备、措施有力、切实可行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利用好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最少的土地役入,获取最在的利用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晓;张伟;;国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2期
        2、罗丽;;浅谈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管理与土地价值评估[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0期
        3、卢一唐;;试论土地整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