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顾钦文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顾钦文
[导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0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践行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是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文章通过对村庄规划的回顾,对新规划主要内容的梳理,指出新规划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优化与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主要问题;优化建议
        引言
        生态环境建设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有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在我国村庄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不同地区实际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村容村貌,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貌”,在环境低影响的约束条件下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农村生产条件。
        1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原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的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注重村庄土地利用,对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指导性不强,受原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约束,局限性较大,审批权限不明确,实施监管困难。住建部门组织编制的村庄规划大多套用城市规划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普遍侧重空间布局安排以及建筑形态设计等问题,忽视村庄现状,缺乏可操作性,不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导致村庄规划图愈发美观,但图纸上的预期效果距离转变为现实仍十分遥远,且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实施监管困难。综上,传统村庄规划缺少了乡村管理的功能,未能将乡村管理中较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组织管理等深度融合到村庄规划成果中。若让村庄规划真正落地,需要将政策规定、村规民约、文化传统习俗等融合后,转换成村民可理解、易接受的约定,并纳入村庄规划中。因此,新时代的村庄规划既要具备规划设计功能,描绘村庄发展蓝图,更要具备能够促进构建村庄管理秩序的乡村管理功能。
        2空间规划与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体系下的对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规划控制,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让空间结构、运行效率、要素统筹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次研究以明确乡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为基础,开展多规融合的模式探索,对村庄建设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和监督管理。空间规划体系指的是政府各级相关部门的空间管理权利和责任,想要做好空间规划,就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机制,让空间规划管理职权更具整体性的同时落实到实处,起到让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生态系统管理更加科学、社会经济更加协调、城镇化建设更加有序等作用。在我国实际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五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类,而村庄规划是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
        3空间规划视野下的村庄规划
        3.1以空间规划为引导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村庄规划应以生态优先、强化管控为重点,落实尚未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控制性指标。通过用途管控、减量规划、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利于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3.2总平面布局
        在总平面布局中,规划师应该做好实际村庄的自然文化资源以及建设用地等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在实际规划中落实生态优先的原则,让村庄规划形成自然的格局布置。让农田、住宅、河流湖泊、池塘、山川等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村庄建设更加适合农民生活需求、适合农业生产发展需求、适合旅游业发展需求、适合村庄建设管理需求。


        3.3规划成果更简洁、精准,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成果模板
        简化现有村庄规划及村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体系,真正做到一张蓝图做到底,将规划成果分为基本内容和可选内容。基本成果应包括“一图一表一规则”,分别为村庄规划总图、近期建设项目表和村庄规划管制规则,将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包括村庄用地现状图、村庄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图等)、村庄规划数据库作为可选成果内容。
        3.4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基于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的村庄规划更具有实施和落实的属性,在一张蓝图的目标指引下,应更侧重于实施,尤其针对近期建设、农村人均环境改善、厕所革命等方面,合理引导各项水环境治理任务和计划的有效落实。居民用地、农业生产用地所占建筑用地比例明显高于相关规定的比例,而河道的用地比例低于标准比例,因此说明乡村水环境保护还需要加强对乡村河道治理的力度,增加河道用地,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治理,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理帮助乡村地区居民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恢复和改善水环境的生态系统。乡村水利部门应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的有关工作,及时清理堵塞的河道,修复受损河道,同时避免使用简单直接的修复方法,要以疏通工作为主。乡村水环境保护工作要建立起相应的长效保护机制,要注意乡村水环境的动态监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时监测村庄周边的工业区、河流湖泊,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及时发现水资源污染原因,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根源的问题,提升水环境保护的工作效率。
        3.5转变理念,共同缔造
        对于乡村规划师而言,应转变思维理念,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强化“指标管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思维,实现“一竿子插到底”的管控体系,秉承“设计思维”,优化村庄国土空间布局,助力乡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3.6工作流程适当简化,突出村民主体地位
        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将村庄规划编制流程简化为现状调查、规划编制、规划报批、规划公告四个阶段。规划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即可按程序报批。创新工作组织模式,采用全面覆盖、同步推进的组织形式,建议采用总—分—总的工作组织模式。压实各级责任,成立镇级村庄规划工作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镇政府需配合事项。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新要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得见乡愁等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是有意义和必要的。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子项,我们必须根据乡村的历史传统、布局肌理和特点,统筹考虑城乡关系,两规合一,节约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还应注重公众参与,增强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便于农民操作,制定配套技术文件,用以指导村庄实施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嘉楠,张巧平,邱秀芳,等.“美丽乡村”视域下的水环境保护研究——以梅州五华地区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8,84(01):243-244.
        [2]倪妍.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水环境保护研究[J].包装世界,2018,54(03):104-106.
        [3]刘冰,周剑洋,卢霞.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治理,2018,26(06):073-078.
        [4]郑颖莉.内蒙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环境保护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8,65(09):073-074.
        [5]于冰沁,陈丹,车生泉,等.乡村景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低影响途径——以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为例[J].城市建筑,2017,25(36):058-059.
        [6]高原.农民合作视角下的乡村环境保护:合作化运动中晋东南的历史经验[J].东岳论丛,2018,39(3):45-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