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探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杨庆福
[导读] 摘要:我国随着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人们开始重点关注水利建设项目,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提防,属于基础设施,该工程的功能包括生态平衡调节、防洪度汛,从而确保环境质量,堤防工程的主要特征为综合性,基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理念下,在设计堤防工程中开始纳入生态理念,从而确保生态效益,美化城市,提升经济水平。
        兰坪县水务局  云南省昆明市怒江州兰坪县
        摘要:我国随着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人们开始重点关注水利建设项目,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提防,属于基础设施,该工程的功能包括生态平衡调节、防洪度汛,从而确保环境质量,堤防工程的主要特征为综合性,基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理念下,在设计堤防工程中开始纳入生态理念,从而确保生态效益,美化城市,提升经济水平。本文主要围绕生态堤防设计在建设水利工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堤防;生态设计;水利工程;基本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工程师应将水土应用理念渗透到水利工程设计中,有利于预防水土流失,防止破坏生态,与此同时,对附近耕地生产力加以保护。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水土保持理念可起到关键性作用。
        1设计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原则
        1.1对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量
        堤防工程基于传统条件下会对整治河流系统内部加强关注,确没有重视整治周边环境及生态的情况,特别是对修复自然组织能力及河流调节系统造成忽略。在治理过程中需对防洪建设高度关注,从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还应基于生态系统条件下提出针对性的设计方法。
        1.2应重视多样化的堤防建设
        建设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并维持多样化的生物系统。因此,在建设期间应与当地河流走向及形态相结合,尤其需注重当地动植物的生存情况[1]。基于对生物多样性和河流系统基本形态的保护进行建设和设计,确保维持平衡的当地生态系统。
        1.3注重修复生态系统
        在建设堤防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合理间距,合适的间距可为河流提供有利空间。堤防间距地提升,可促使滩涂总面积的增加,从而促进动植物的良好生长,维持多样性及稳定性的生态系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快修复生态系统。
        2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情况
        2.1建设生态防洪工程
        建设生态防洪工程主要是建设河道堤防或建设一体性的城市景观。在建设河道堤防期间,需注意水生物与水周边环境的关系,在建设防洪工程时,需对防洪问题加强考量,还应融合环境及城市,实现绿化的工程建设。
        2.2建设生态开源工程
        在建设生态开源工程时,需监管建设水库汛限水位情况。我国现阶段的水库数量较多,应依据实际情况,固定病险水库,从而提升水库的汛限水位,还能够借助洪水资源,确保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涵养水源为建设生态水利的主要方法,可依靠自然力量,自我修复已经退化的生态[2]。
        2.3建设生态环境工程
        建设生态环境工程中,跨流域调水工程需采用跨流域调水的形式,统一调度全流域。依据近期发生过的灾害问题,凸显出建设生态补水工程的重要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水源调度,满足最低水需求,预防发生河库干枯情况,降低水资源污染问题。
        3设计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要点及思路
        3.1选择堤型及堤线布置
        因对江河的自然形态给予高度关注,以良好的方法对河道分差形态与蜿蜒区域进行保存,防止施工工程破坏生态系统,以便于对当地实行稳定、安全系统加以保证,还要对生态恢复及保护生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考量,明确堤防间距,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宽,并对水资源与土地开发的联系性合理利用,还应充分了解洪水泄洪及保护生态之间存在的矛盾,基于对泄洪加以保障的情况下,维持河滩和河慢之间的合适宽度,将河流净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动植物创建良好生存环境。


        3.2设计河流断面
        注重河流深滩浅滩及宽窄存在的多样性变化,多样性河道可促进形成多样性生态景观,促使当地逐渐有生物群落形成。在建设过程中,不仅需对如何对土地行有效利用和对土地的主导功能进行考量,还应与计算机软件技术或水力学相结合,确保维持不规则断面河道,防止出现平坦化、单一化情况,并对当地自然景观进行合理协调,促使生物更具备亲和力,比如矩形断面和梯形断面基于传统情况,会对繁殖生物群落加以阻止,从而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实施复式断面,可降低洪水泄洪压力,有利于形成连续性的当地生态系统[3]。
        3.3设计防护岸
        防护河岸会明显影响河流的区域在陆地与水面的连接位置,这些区域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遭到破坏,以至于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原有的植物、动物种类及数量,这一区域与生存环境及动物繁衍有着直接的联系,建设大型水利工程会严重破坏当地河岸系统。因此,因注重对当地原有的河岸风貌进行保存,并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建设水利工程,保证维持多样性的堤岸防护,并留存当地动植物种类。在建设工程期间,所采用的混凝土应具备较强透水性,从而为当地生物提供良好生存条件,为鸟类及鱼类获取食物。在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不采用硬质或不透水材料,为系统储水能力做好防护工作。除此之外,应使用缓坡结构,保证植物的生存空间良好,并对河流通透性加以保障。
        3.4设计周边景观
        应对建设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环境充分认识,并对当地河流、湖泊条件良好利用,通过人工景观、自然生态景观,保证所营造的环境是具备人与自然的亲近感,以便于对原有的生态风貌加以保障,还需考虑生物的生存区域,防止水流区域过于广阔,为当地生物提供有利生存环境。在设计堤防工程期间,需对周围自然环境良好保护进行考量,尤其是应重点保护生物生态环境,备注施工日期,保证不在生物发育期间进行工程建设,防止严重破坏生物系统。不仅如此,对于当地濒危品种及稀有品种,应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防止物种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3.5生态袋的应用
        生态袋是一种无纺布的袋子,制作过程中所用到的成分是过聚酯纤维,生态袋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功能和化学功能,其主要作用为抵抗紫外线。在应用过程中,土壤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普通的袋子会在土壤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化学反应。生态袋具有无毒害、耐腐蚀的特征,对建设工程项目可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时应合理应用生态袋,保证实施安全性、稳定性的工程项目。
        3.6生态砼护坡的应用
        在建设工程项目时,生态混凝土的作用十分关键,其主要特征为较强的耐久性、抗冻融及抗冲刷,且是具有持续性的生态。在应用过程中需对以下几点施工工艺加强关注。首先,注意整修坡,明确坡上存在的腐蚀和杂草,保持整齐坡面。其次,安装模板需依据施工具体要求进行安装,科学合理地安排模板位置及高度[5]。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设计生态堤防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为交叉性,应维持河流生态平衡,尊重自然,基于环保和自然,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挑选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断面形式,创建和谐、环保地生态堤防景观,确保在工程设计中真正的应用生态堤防。
        参考文献
        [1]尹海涛.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研究[J].冶金丛刊,2018(7):216 -217.
        [2]高裕鸿.生态堤防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9,48(3):5-6.
        [3]崔云发[1].探析水利工程建筑的生态化设计[J].水能经济,2018(2):345 -346.
        [4]周兴建.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研究[J].大科技,2018(30):183-184.
        [5]张学义.浅析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J].城市周刊,2018(52):48-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