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和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郑建汀
[导读]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40
        自有了人类便有了人居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现在人类仍然在不断探索合宜的人居环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社会物质发展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人居环境将更多地融合精神层面的内涵。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共十九大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有一条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国家政策下兴起了“田园+地产”、“养老地产”、“特色小镇”等充分强调了“人本中心”的核心思想。大到城市的规划,小至居住小区,无不在多方面地探索着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中人居环境发展的新型模式。
        在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中,人居环境的发展形式也在不断被探索和实践。我国在较长时期的农业社会形态中,以造园立景为代表的人居环境打造堪称世界绝学,这一时期突出功能性、娱乐性,同时强调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国近现代随着工业文明、信息化文明等社会新形态的不断进化,人居环境也在不断快速发展変化。纵观新形势下人居环境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空间规划
        越来越强的共识是:地球资源有限,人类应该珍惜资源。在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珍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科学严谨地进行城乡空间规划被认为是带有全局性甚至决定全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人居环境工作者把规划上升到一个战略思想的高度,并付诸具体的行动计划。如强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同时顺应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潮流,对未来人居环境的发展规划也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如共享交通的出现将对交通建设重组,而智能化的发展与共享经济的发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或空间模拟技术、数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城市结构形态与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发展的新模式。
        2.推动绿色基础建设
        中国城市化不足百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二三百年才走过的道路,同时也面临了全球城乡环境需要共同面对的各种问题。应对这样的挑战,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加重,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至极。20世纪末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未来发展的方向,则不仅在人居室内环境,更侧重于人居室外环境,而小区园林绿化使人们不需远行,出门便可满足心理需求。这一时期,创建绿色生态是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保护人居环境、改善民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发展,是一场人居环境的绿色革命。
        3.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旨在将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社会发展融合为一个整体,以共同的目标使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以单纯追求经济、粗放的发展模式进行建设,消耗了大量环境资源,资源与环境的问题目前已十分突出,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这要求我们除了在理论战略方面作新的探索,还要努力以城乡为载体,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美好宜居的居住环境。
        4.艺术化的发展方向
        从古到今的居住环境的建设与审美文化是并行的,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人居环境的多重要素与人类精神物质的需求密切相关,物质要素都是“有体有形”的,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空间环境与虚实相生的空间,它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艺术、建筑、园林自然的审美显现,因此它必将是艺术化发展的方向。


        5.生态智慧人居引领新潮流
        根据人的生理体验和行为心态的认知,“智慧人居”的快速兴起和“景观风暴”、“健康风暴”一样,不久的将来将遍布全国。现代人居环境已经从当初兴起的景观实用性,即人居环境越来越摒弃传统“观赏”为主要目的,向参与“沉浸体验”的方向发展了,人民需要健康运动,需要娱乐体验,需要通过更多的形式宣泄情感。还有智慧人居,在人居环境里注入“互联网+”、“智能化”基因,在物互联的时代,智慧生活、智慧购物、智慧出行等将成为新的主流。
        一个和谐生态的人居环境,人与人交流的空间,人与自然交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所以,我们特别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力求安全、生态良好、宁静优美、方便舒适、保障隐私、称意可心。如人居环境更多强调人的参与性与体验感,如智能化设备的广泛运用以及便捷的归家园路、邻里交往的空间与会客厅、有氧的绿色运动体系、亲子活动场所、宠物乐园等的设置与考虑等。
        现代人居环境的设计潮流不管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植物、地形、水、山、石这些自然景观要素,只不过设计时布局手法会因时因地而有所变化。如何巧妙地组织这些园林景观要素,为现代都市人营造出一派鸟语花香的湖光山色,使城市变成一座自然的乐园,以下是我多年来对人居环境工作的一些思考。
        1、规划先行,倡导文明场所
        对人居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室内外大、中、小地区环境应综合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在手”的创新手法。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入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融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使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以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2、健康绿植营造绿色宜居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之间是大片开阔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露出土的颜色,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每逢春天,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这是冯骥才描写的维也纳森林的迷人景象,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实写照,因此打造全国各地多样化的健康绿色宜居环境是文科园林多年来所追求探索的。
        3、水景设计巧妙融合海绵生态
        水元素作为园林景观中设计的主要要素之一,历来备受设计者青睐。如何利用好这一元素为现代都市人居环境营造湖光山色,或飞流瀑布,或亭台楼阁,或小桥流水,是人居环境设计中要不断探究的课题。
        4、植入文化元素彰显情怀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这里不仅指尊重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指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回顾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鼎盛时期,人居环境的建设也已经进入发展的成熟期。我们一直紧跟时代对人居发展的需求,在人居环境建设领域,一直行走在人居环境发展的前端。人居环境是复杂巨大的系统,人居环境科学是致用之学,关注生态文明,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作为的人居环境建设的焦点,以创新、开拓、匠人的精神实现新时代下绿色生态人居环境的理想。在这里借用吴良镛先生的词“哲匠之门康庄道,人居环境齐创造”,与诸同道共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