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张二庆 陈红娟
[导读] 摘要:在当代教育教学进程中,所有学校都在积极响应教育部素质教育的号召,不断与时俱进对教育手段进行现代化创新。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在当代教育教学进程中,所有学校都在积极响应教育部素质教育的号召,不断与时俱进对教育手段进行现代化创新。但在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逐渐优化的同时,往往忘记了对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实际上将合适的空间组合运用于校园建设也能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就校园空间组合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空间组合;中小学;建筑设计;应用
        国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从侧面推进了社会各界对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投入更多的关注。在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加强自身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建筑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想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内的人文气息、推动人文建设,就要将空间组合应用到校园建筑的整体设计中。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们的发展与成长,建设者应立足全局,对校园建设的空间组合进行设计考量,并做到妥善处理,确保建筑与环境二者关系的和谐。
        1.空间理念
        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各中小学已经加紧了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脚步。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往往不能认清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校园环境的构建。其实合理的校园环境建设不仅能够对素质教育起到推动作用,还能更好的促进中小学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结合中小学校园的特点,在进行校园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时要尽可能的利用多维度的空间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确保了校内建筑更具新意的同时,对多微空间理念与校内建筑设计的连接度进行提升。可以在确保以人为本的设计基础上,有效地提升校园建筑的设计效果和建设质量。空间组合在运用当中往往会将建筑当做整体,设计师在整体空间建设中将设计主题与建设环境的环境需求进行结合,从而建成更具特色、更有新意的校园建筑。
        现代化教育、校园职能与主要受众的总体特殊性,无形中给中小学的校园建筑设计与建设增加了难度与挑战性。中小学建筑设计与建设在达到各项标准与要求的同时,还要彰显出不同学校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内涵。通过空间组合进行校园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在立足“以人为本”、完成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要求的同时,将设计重点放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上,为中小学的学生们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2.空间组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内部功能分区模糊化,忽视建筑的空间时差
        在对校园建筑进行设计时,大多数设计师往往会忽略了建筑内部空间的时差,导致建筑内部功能分区不明显,对其后期的实际使用造成一定影响。在设计时不能合理的利用空间时差,就很难在投入使用后显示出建筑功能分区的应用效果,进而致使整体建筑都变得毫无意义。
        2.2校园建筑千篇一律,不注意合理规划
        许多学校的实际建筑风格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很多中小学建筑往往只是将长相相同、内容一致的高层建筑“复制粘贴”的进行“排排坐”,在建筑间加上少许绿植就描绘出一个校园的全貌。千篇一律的校园建筑风格,往往刻板单一、严肃紧张,无形中营造了沉闷压抑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寻不得半点趣味,从而导致学生们整体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与发展。
        2.3对功能化过度追求,导致空间形式的变化
        每个建筑在设计与建设之初,都具有其一定的功能性与使用要求。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建筑的功能性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与空间形式形成相互对立统一的局面。然而很多建筑在设计之时,都将其建筑功能放在了整体建筑建设的主体支配地位。所以,一味对功能要求的追求将会导致空间组合理念无法在实际建筑中实现,从而失去空间组合的意义。


        3.应用分析
        想要将空间组合运用到中小学校园建筑建设之中,就要先对中小学校园建筑进行简要了解。在我国中小学的校园中主要包含了:教学楼、办公楼、操场与生活区(学生宿舍、餐厅等)四大部分。所以,想要将空间组合运用到建筑的实际设计与建设之中,就一定要妥善处理四大建筑空间之间的有效关系。
        3.1教室的空间组合设计
        教室作为整个教学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各类文化教育场所的核心所在,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场所,根据其不同属性进行必要的空间组合设计就非常关键。在中小学校园中,教室基本分为普通教室与功能教室两大类。普通教室一般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部分教室呈梯形或多边形。教室作为学生校园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时就更应该根据班级人数、所用年级和教学模式等因素的不同来进行具体制定,使教室的结构设计进一步迎合现代教育教学标准。每间教室不同的功能需求也进一步决定了教室内部空间安排的不同:多媒体教室要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相对专业化的电气设备,以实用性为标准进行合理规划;实验室与实践室在整体运用中关联较多,所以在建筑设计与安排过程中可以将二者放在一起;就整体教学楼而言,要做到分区明确,条理清晰。尽量将不同年级、不同功能的教室区分开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冲突。以小学教学楼为例:将学生按照年级不同将教室分别安排在不同楼层,可有效减少不同年级间的流线干扰、降低冲突发生概率。
        3.2半开放空间设计
        在校园内部建筑中,半开放空间主要是指教室外的走廊和露台等。该空间也正是学生们小课间的主要活动、娱乐场所。半开放空间属于教室的向外延伸,是现代教育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空间设计时,可以放置一些绿植、名人典故或学生们优秀的写作或手工作品,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增强班级文化氛围。
        3.3教师办公区与阅览室划分
        教师办公往往需要足够且明确的档案资料存放区,以便于教师将各类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存放。由于学生管理、课间时长和课程安排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办公区不适合远离教学区,所以在教师办公区的安排上要与教室相结合。
        阅览室作为全校师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为了便于师生借阅,一般都设置在校园的中心位置或行政楼中。为了良好的采光效果,阅览室往往会使用清晰明亮的隔音大玻璃作为落地窗,在保障室内采光的同时隔离了外界的嘈杂。
        3.4楼梯设计
        设计师在进行楼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房屋楼层、位置和宽度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设计为内部楼梯,就一定要充分考虑楼梯的通风与采光问题。在楼梯建设中将其贴着墙壁并进一步提升内部空间结构利用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整体建设成本。另外,因为楼梯剖面与平线位置和建筑空间位置存在一系列的必然联系,所以设计师在进行楼梯设计时务必要把握好楼梯剖面、平线位置和建筑的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和谐。
        结束语
        现代化素质教育更像是一场全面因素下的综合战役,想要更好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一定要从基础建设出发。尤其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通过对空间组合的应用从而创造出更良好的建设价值。在对空间组合进行运用时,要时刻将整体性原则作为立足点与出发点,从而进一步进行建筑空间的科学划分。将校园空间进行合理化排布,形成一体化中小学校园建筑,促使学生们能够在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子安.研究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J].建筑建材装饰,2018,000(006):145.
        [2]王玺.建筑空间组合设计要点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4):23-23.
        [3]管如意.廊院空间在校园建筑中的设计运用[J].工程与建设,2017,031(006):768-769,775.
        [4]朱妮娜.探析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4):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