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锦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随着近两年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BIM技术也逐步得到了优化,如帮助设计人员展开管理、设计、评估等工作,最终帮助设计师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目前常用的BIM技术综合了软件设计和3D模型两种数字技术,不但提高了工程建筑质量还避免了一些施工风险,提高了工程安全性。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BIM技术已逐渐成为建筑工程各环节中的主流技术。在以往传统工程成本控制中,过程控制往往被轻视,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及造价均采用手工计算,耗时耗力,精确度低,实际施工中往往还会出现大量返工的问题,大幅增加了施工成本。如今我国在各方面均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皆随之发生巨大变革,BIM技术的出现为建筑行业信息化的普及带来了新的机遇。
1BIM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BIM技术可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动态仿真模拟,且能合理收集真实准确的数字信息,并连接数据分析和模拟数据,使施工人员更全面的了解在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隐患和问题,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质量以及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工程检测与统计中运用BIM的预知性能,不仅能完成建筑工程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还能控制超标及危险施工等,大幅减少危险施工现象。另外,借助BIM可视化功能,能了解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协助管理、施工人员更清晰、全面地观察工程整体情况。
2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准备不完善的问题。由于装配式建筑方式进入我国时间较短,其在不少工程的应用中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导致施工准备不足的现象,此过程中人员专业知识储备量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吊装设备不全等问题,都会影响工程建筑进度,并进一步降低工程质量。(2)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虽然不少建筑行业已跟随时代改变,完成了现代化转型,但其各部门间信息化建设水平却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信息传递不对等或延误等问题。尤其在装配式建筑管理中,设计、运输、装配等任一环节出现了信息传递质量低或传递不全的问题,都会对后期项目施工产生重要影响。(3)预制构件生产管理不足问题。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而言,其构建质量好坏会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由于建筑产业链被拉长,也会相应降低对于预制构件的管理效率,其在设计、制造、运输等环节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不会被及时发现,降低了施工效率。
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工作中运用BIM技术的应用
3.1在项目管理初期的应用
在这一阶段,技术人员要做好两方面工作。①运用BIM系统建立好工程数据库。每一项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其具体施工时所需要的建设参数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后,尽可能多地输入项目建设信息,提高数据库的准确性,为后期模拟分析打下良好基础。②工程建筑方案优化工作。技术人员可利用BIM技术进行环境性能模拟等,提高材质选择、布局的精准度,从而提建筑物的后期使用效率,其还可利用碰撞检查等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内各路管线分配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提前为楼板、花池等大量构件预留孔洞,解决管线与土建的碰撞问题,从而避免在后期装配过程中预制构件与实际安装位置不匹配等问题。另外利用可视化技术,也能帮助设计师与业主负责人进行建筑物环境模拟,如采用人形模拟方式体验建筑物建成后地下车库的布局情况,从而提高实际空间在建成后的视觉感官良好程度。
3.2构件拆分
在结构分析模型方面,导入Revit将形成一个全新的结构模型。
在此期间,为了实现预期的操作目标,有必要导入相应的内容,它包括构件的截面形状、材料和配筋信息。在导入的初期阶段,需要做好局部的修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经过修理后,实现了构件的标准化和自然科学的拆分。在构件拆分过程中,首先对模型拆分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构件的可视化编程将构件及其零件进行拆分。拆分前要做好相关拆分的步骤计算,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有序进行,不得只根据主观意愿进行。作为工作人员,要按照柱、板、墙拆分的原则,实现不同类型构件的高质量拆分。要了解不同零件的不同分离方法,必须熟悉相关细节。从构件计算的角度来看,详细深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
3.3协同设计
首先,基于BIM技术在设计阶段产生的三维模型,设计人员对构件的生产成本、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切构件的安装进行规划。精确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合理化和数字化,实现现代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之中构件规格难、组合多的目标。其次,BIM技术可以在设计前期进一步深化和优化设计成果。现阶段,设计师需要确定装饰材料的设计、墙板组合等,并在BIM技术的实际效果图中展示立面的效果。利用BIM技术数据模型提供的经济数据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确定确切预制施工项目最恰当的实施方案,并应用于具体生产过程。在施工图设计中,装配式建筑行业间的协调更为重要。构件、装饰、施工等部门与BIM技术资料相衔接,实现合理安排和精确协作机制。设计人员在这一过程之中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具体生产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3.4质量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阶段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工程稳定性、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机率。借助BIM技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细致分析施工现场环境,从而应用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管理,维护项目安全性。例如,借助BIM技术可以模拟多种施工模式,检验工作安全性。若出现安全风险,则该技术能够深入分析问题成因,总结防范措施,并对全体员工加强监督防范。BIM技术可以对施工技术、材料完成质量评估和管理,利用其中平面布置模块,整合工程建设材料,帮助建设部门快速找寻所需材料,对比设计过程和施工建设的材料性质,进而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通过BIM技术内的模拟演练模块,可以制定健全的技术标准,提升建筑施工规范性和科学性。
3.5施工虚拟建造
基于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模拟,主要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模拟、施工方案模拟,通过模拟可以保证各参与方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进一步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方案,确保构件准确定位,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的安装。在模拟施工过程时,可以借助施工模拟类的软件结合建筑结构模型、场地模型和施工计划,获得具有时间属性的施工模拟动画,使相关人员能够对施工工艺、流程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结语
BIM技术在建筑业涉猎的项目从房建、市政、地铁到精装、桥梁、钢结构等十分庞杂,且在全球其他领域来看,BIM技术还应用于建设机器人、3D打印建筑、物联网等,各科目间区别巨大,因此建模的技术要求不尽相同,同时不同专业的工程施工工艺、管理体系也存在很大差别,想要BIM技术获得大众和市场的认可,软件专业化甚至说将其与本地的规范深度融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而更为专业且适应各地标准的BIM软件将会深受市场欢迎。作为建筑行业的一员,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BIM技术将会被广泛应用,且具备符合我国规范化的标准,使“中国制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伟翔.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5):84-86.
[2]孙淑彦.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4):195.
[3]杨成龙.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