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利泵站运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刘海艳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是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水利泵站作为水利工程的关键部分,应该被人们重视。
        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  223800
        摘要:水利工程是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水利泵站作为水利工程的关键部分,应该被人们重视。目前的水利泵站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确保工程的正常开展。水利泵站电气自动化是在保证管理的前提下,采用自动化的工作模式,以计算机监控为主,常规控制为辅,从而增强水利泵站的精确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多水源进行联合调度。我国的水利泵站管理水平低,起步晚,所以,加强泵站的自动化管理是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水利泵站要安全稳定地运行,就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改造。
        关键词:水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
        只有不断地提升水利工程泵站的安全性,才能使泵站工作有长远的发展。不管在电气自动化的更新上还是泵站电气自动化前期阶段,都将会投入许多资金。在泵站运行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巨大的噪音、管理系统不完备等,直接影响了泵站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所以在泵站的运行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和设备养护。在水利泵站运行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检查好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进行检查维修。在技术方面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排查出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一、电气自动化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水利泵站建成的时间比较早,泵站受到了许多技术条件的影响。在建造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泵站质量也比较差。由于建成年代早,国家在建造泵站时放低了要求,导致水利泵站受到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影响,质量和工艺相对落后。现阶段的泵站,大多数使用年代久远,设备老化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水利系统的运行,所以自动化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1]。
        例如:泵站设备安全性低,泵站设备的绝缘性下降。而泵站自动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虽然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但泵站起步晚,所以建成时相关经验和技术不足,很难对泵站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水利泵站运行自动化的设计十分重要。相关的泵站人员要根据泵站的实际情况和结构进行多方面解析,制定一套完备的电气自动化管理系统。
        二、泵站电气自动化要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根据不同泵站,从电气自动化程度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部分系统自动化、数据采集型和综合自动化型。所以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技术设备的支持,泵站的电气自动化就无法实现。所以在泵站自动化设计中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确定。千万不能马虎大意,给以后的自动化系统运行造成负担。
        (二)遵循先进可靠的原则
        泵站电气自动化的核心就是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性。所以在相关系统和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要对泵站的需求进行确切实际的考量。在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时期,要加强对设备的养护和更新,否则将会对泵站运行造成一定影响[2]。
        (三)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
        无论在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前期阶段还是在设备的维护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泵站有固定的职能,实际运行时间少,造成了资金和运行时间之间的矛盾。所以电气自动化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要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否则后期要不断投入资金来进行设备更新和设备养护,泵站的运行受到限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三、泵站电气自动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泵站电气自动化进程的进行,它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目前虽然一些泵站的电气自动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制度方面
        1、泵站管理工作中技术人员缺乏重视,只是日常检查维修,并没有形成标准规范的体制,导致工作管理注重形式。由于缺乏考核制度,人员管理不当,泵站管理工作的责任不明确,使管理效果受限[3]。
        (二)设计方面
        1、泵站设计的不合理,成本和运行考虑不周全,导致设备的适用性下降。
        2、设计和管理之间不能及时进行交互,使泵站的安全性降低。
        (三)技术方面
        1、技术人员水平不足,只是对设备日常维护,完不成对泵站管理的要求。
        2、由于缺乏管理施工意识,技术人员对泵站的认识不够,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管理人员自身管理工作不够尽责,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四)泵站的运行环境较差
        许多泵站的机房传统老旧,采用钢窗设计,在雨水和风的侵蚀下,造成了锈蚀的现象。许多机房没有办法打开或者关闭钢窗,因此就出现机房封闭不严、漏雨的现象。虽然经常对泵站机房进行清洁,但是还是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五)泵站管理手段落后
        泵站普遍有“重建设”的现象,尤其对于运行少的泵站来说,管理的频率更少。还有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管理水平低。除此之外,许多泵站的经费有限,很难有高素质的人员培训,导致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
        四、完善相应自动化制度
        要想改善水利系统,就要有一个健全的体系和合理的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让管理更加方便有序。要想细化管理制度,就要分化好每一个部门的责任。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责任,需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这样,工作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工作中要奖罚分明。给予好的员工奖励,提倡他们认真做事的态度。态度消极的员工要给予处罚,才能确保制度的公平。在制定任务中也要科学合理。不能制定一些不可能、不科学的任务,这样会导致员工的抵触心理。合理的设计也是泵站安全运行的保障。我们需要用合理的手段对设备进行改造,目前许多泵站设计并不合理,导致了运行效率低下。许多设备在初期设计时过于简单。因此,科学改进设备,多种方案调节方案也十分重要[4]。
        五、结论
        泵站运行的意义十分重大,它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想要实现泵站的电气自动化,就要结合泵站的实际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真正了解泵站电气自动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要以生产服务为目标,对泵站进行精准定位,优化泵站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在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时,要注意泵站电气自动化普遍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总而言之,水利企业想要安全正常运行,就要提高泵站电气自动化的管理水平,为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曹文[1].水利泵站运行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J].水电水利,2019,3(1):33-34.
        [2]奚智清,杜晓康,陈珺炜.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与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8,(5):76-77.
        [3]陈世杰.基于智能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6):111-111.
        [4]刘银坡.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9,(10):227-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