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自主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甘颖雯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的总体经济势态逐渐持续向好,经济环境不断发展,随之而来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主管部门监管任务量增多,需要明确环保验收工作要点,有效从全方位监督、保护环境。
        广州市纳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430
        摘要:随着我国的总体经济势态逐渐持续向好,经济环境不断发展,随之而来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主管部门监管任务量增多,需要明确环保验收工作要点,有效从全方位监督、保护环境。基于此,本文浅述了在环保验收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环保验收工作要点。以期提高环保验收工作质量,加强环保监管效果。
        关键词:责任主体;竣工环保验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引言: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明确强化建设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规范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的程序和标准,验收服务市场也呈现第三方机构激增,在环保监管上逐渐形成了更完善的验收体系。验收工作组验收前需要充分对项目进行调查,了解项目的具体信息,确定工程位置以及施工周期等,明确各个验收要点后才能展开环保验收工作。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常见问题
        (一)未按照要求验收工作
        验收工作主要通过监测污染物排放数据,评价是否达到环保要求。验收工作要保证主体工程稳定,在监测设备稳定运行的条件下进行验收。在验收工作中,很多建设单位未对实际工况进行核实检查,在工况不稳定,或者监测设备不稳定时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并不能客观反映建设项目在稳定、标况中的产排污情况。
        (二)对污染因子监测不到位
        在竣工环保验收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十分关键,选取监测因子时,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下简称“环评”)以及批复文件来确定污染物,根据建设项目性质以及行业类别来对标相应的监测因子,受到验收工作人员能力的限制,监测污染因子的过程过于粗糙,以致数据不精准,造成监测不到位,采样时间和频率均缺乏代表性[1]。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要点
        (一)明确验收工作内容
        进入竣工验收工作的阶段前,需要做好环境管理的前期调研,严格核实、比对环评的具体内容,在建设过程中按照环评施工,确保当前在建项目工程的施工实际情况(即地理位置、项目工艺、生产设备情况、相应的环保治理措施)与报告内容相符合,便于后期的验收工作。验收工作要比对环评报告进行,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在于监测污染因子,建设单位生产期间产生的污染因子较多,为了更全面地改善生产情况,需要对污染因子进行科学选择,严格按照生态环境标准的要求进行采样、分析、测试。由于建设工程工期较长,建设过程中排放污染物不稳定,验收时要注意实时实地监控采样,缩短采样间隔,保证监测污染因子的典型性。如:废水的排放需要详细了解废水处理工艺以及排放去向,如果废水中包含一类污染物,需要特别关注。生产设施的排放口设置监测点,对废水进行监;废气排放要通过排气筒,在排气筒横断面设置采样点,根据排气筒高度、孔径选择采样点位置。如排气筒少于20个,要求随机抽样数量要超过50%;若排气筒数量超过20个,随机抽样数量要超过30%;监测噪声污染,需要在工程法定界限1m处设置监测点。若工程附近有特殊建筑,如学校、医院等,需要分开设置采样点,对噪声污染进行监控。
        (二)加强验收细节管理
        在确定监测点后,需要规定监测频次,设置合理的采样点。一般情况下,采样点需在处理前和处理后各设置1个。从采集废水情况来看,现场人员需要对采样点连续采样,样品所属水体明显不同,经过处理后水样需要停留一段时间,采样结果会造成数据矛盾,出现污染浓度过大的问题。在结束采样后,需要严格控制采样时间,准确计算。现场人员要了解废水排放规律和工艺,保证采样具有代表性。

对于改扩建项目而言,竣工环保验收不仅要对改扩建项目进行监测,也需要重视原本的项目,核算污染排放量时,需要对污染物排放量加强关注,区分新增加量和原本污染排放量。
        (三)制定环境检查计划
        在环境保护验收中制定环境检查计划,有序展开环境管理。首先要明确检查内容,建设初期执行国家环境管理制度,检查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检查绿化、生态恢复以及植被保护情况,检查环境敏感目标,检查环保组织是否健全等。督促自身按照建设项目国家管理制度展开严格管理,设置环境保护职能机构,负责检查国家制定的方针是否得到落实,监管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管理工程排放情况,组织监测污染源排放情况。验收工作组要注意和第三方监测机构、环保部门等各机构的协调,保证验收工作有序进行,提高验收工作效率。如省级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多,需要签订合同,确定监测日期。对间断性生产项目,需要核对监测验收日期,协调各部门展开验收工作。如果验收工作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还需要提前通知其他部门,给予支持配合,以妥善完成验收工作。
        (四)建立公众监管制度
        如今我国群众监督意识逐渐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居住环境,需要充分动员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出群众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为避免公众参与制度过于形式化,需要在建设工程附近,对受到影响的公众中选取调查对象,验收工作组应当公正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公众对建设项目态度,筛查建设工程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向了解公众对营运期残留问题的看法,统计施工期间出现的环境污染,收集公众发现的企业违规违法行为等。通过对公众意见的调查,能直接了解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检查环评和批复中提出的环保措施情况,及时发现运营期间出现的热点问题,能够改进环保措施,了解社会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态度,体现出社会公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通过对公众意见的调查,能够给环境影响调查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撑,反馈出建设项目存在的环保问题,为环境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五)严格执行竣工工程环境检查
        针对竣工项目展开环境检查,不仅是核对资料文件,更要通过验收工作进行环境风险管理。建设环境风险预控机制,按照环评报告以及应急预案,检查环保设施建设情况,如化工建设项目储罐区建设围堰,检查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检查污水处理站是否设置事故池,检查是否安装自动检测毒气系统,是否安装应急设备,消防设施是否满足工程需要[2]。如建设项目和居民区的地理位置,是否采取防护设施减轻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影响。在主干江河沿线的企业是否建设事故池,能够避免污染物排到附近水环境中。经过对环境风险管理的调查,能够对建设项目选址作出合理评价,及时给出指导意见。对竣工工程严格验收,能够把控最后关卡,防患于未然,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安全。
        (六)提高企业自主验收意识
        积极提高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提高其自主验收意识。为了规范企业验收工作,提高企业自主验收意识,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由环保部门定期组织相关企业培训,解读国家文件和要求,强调环保的重要价值。同时要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使用企业座谈、宣讲、政府网站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责任意识。积极建设企业的诚信体系,将环保验收结果作为指标,对各企业进行评价,将在环保验收中弄虚作假、违规违法的企业在诚信体体系中公示,依法追求其责任,起到震慑的作用,让企业认识到自己作为环保验收的主体,主动提高环保效果,消除违规违法行为。
        结论:综上,对于常出现未按照要求验收工作,对污染因子监测不到位等问题,更加坚定了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要明确验收工作内容,加强验收细节管理,制定环境检查计划,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情况,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管理情况、环保验收与排污许可实施衔接情况,建立公众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竣工工程环境检查,提高企业自主验收意识,以此提高环保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云飞,龙湘.浅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J].江西化工,2020(01):60-62.
        [2]杨萍萍.新形势下我国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01):269-270+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