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贵州铜仁 565100
摘要:近年来,乡镇企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地污染了水资源。农村给水排水设施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采用新办法、新材料、新产品去解决,而可持续发展也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理念,因此,农村给排水系统规划要具有大局观,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同时强调生态原则,尊重自然环境,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给排水系统;设计
前言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合理规划给排水工程,解决农村缺水问题、保障供水安全和加强水污染治理已成为新农村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农村地区规划布局、基础建设明显落后于城市,虽然新农村较传统农村规划布局更为统一、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但就地理条件、人口密度、建设规模等而言仍与城市差异较大,在给排水工程规划中也就难以套用城市已有经验,因此,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来提出应对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的生产生活。
1新农村建设给排水工程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整村拆除、规划重建的农村非常少,更多的则是侧重于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因此,新农村仍具有过去农村布局相对散乱、居民居住分散等特征,导致其在给排水方面面临以下问题:
1.1供水情况较为复杂
由于农村居民建筑未能形成规模,给供水设施建设带来困难,截止相关部门2019年统计,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刚达80%,且许多村庄因特殊的地形地貌,供水管网敷设只能穿越农田、林地等复杂地势,给工程施工造成困难,且水量、水质及水压也无法保障,再加上农村过去缺乏科学规划,管网敷设中道路、果园等既有设施也无法绕过,也给日后维护检修带来不便。未安装自来水的农村,村民给水来源仍为打井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或雨水,部分富裕农户经过简单净化,更多的村民则零处理直接使用,而由于过去乡镇企业肆意排污导致地表水污染严重,农村水源分散,水质监测得不到有效保障,使得部分农村仍面临用水安全问题。
1.2排水系统存在缺陷
由于农村住户居住相对分散,污水种类多样,导致排水系统建设难度较大,据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国内农村污水处理率仅为30%,大部分农村没有配套污水处理系统,甚至许多偏远农村连排水沟渠都未设置,村民只能将污水直接排放到路上或附近沟渠、河流中,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而由于农村污水复杂多样,涵盖了农民现代生活产生的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水、农田灌溉中产生的含有化肥和农药的污水、乡镇企业及农村养殖合作社产生的污废水等,污水量变化大、污水源较分散,且不同地区差异也大,难以形成一套固定处理模式,使得农村已有污水处理系统的收集输送与污水处理厂的统一处理难度较大。还有部分城郊、城边农村原有水系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中受到破坏,而新的排水设施未建设到位,暴雨季节有水浸风险,给村民生产生活造成隐患。
2新农村建设中给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2.1给水系统技术要点
结合新农村给水需求和设计原则,农村给水系统设计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1)用水量预测,按照《村镇供水工程规范》(SL-2014)要求,综合考虑村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农牧养殖业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清洁消防用水量以及管网漏失量等,科学合理地确定用水量,对于北上广等省份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及其它大中型城市的城边村、城郊村,还需考虑外来人口数量对生活用水量的影响。2)水源选择,符合条件的城边村、城郊村等优先接入市政管网;经济较好地区可联村联片投资新建水厂;周边没有水厂且经济薄弱农村,在单村或联村给水时应优先选择水量足、污染小的地下水作水源,上述各种供水方式水质均需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3)水压设计,给水水压应满足配水管网中入户接口点的最小服务水头,通常单层建筑为5~10米,二层建筑为10~12米,两层以上建筑每层递增约4米左右,但入户水龙头最大净水头一般不超过40米,目前广大农村地区以平顶单层建筑为主,但多数农户都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器,故给水最小服务水头应选择12米,多层建筑以此类推。4)管网设计,管网的管径、流速是影响给水水压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用户分散、用量不均、管网呈枝状分布等特征使得管网设计难度加大,对此可采用天正CAD软件,建立给水管网模型,通过将抽象图形与水力计算耦合,快速调整、确定管网关键参数,以提升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2.2排水系统技术要点
根据新农村排水现状和设计原则,农村排水系统应把握以下关键点:1)污水量预测,农村污水量以日常生活污水为主,部分农村也需考虑乡镇或村办企业、养殖合作社等的污废水排放情况,然后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分析计算,也可由当地给水量预测折减计算得出。2)管道布设,农村给排水系统通常采取重力自流收集污水方式,排水管道布设应结合地形地貌、地质地物等情况,并在考虑防冻防裂及预测荷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坡度,把控好管道埋设深度和水力坡降,尽量减少管道安装敷设过程投资且保证后期维护方便,同时有条件的农村可采取雨污管道分流模式,以便分类处理,实现循环用水。3)污水处理,农村地区可以联村联片式设立污水处理站,负责本区域的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工艺应综合区域经济、污水种类及污染程度等选择安装维护成本低、运行管理方便且处理效果稳定的工艺设备,着重提升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污水水质,杜绝二次污染情况发生。
结束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农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农村地区面临的给排水压力也增大。科学设计农村给排水系统、完善农村给排水设施,解决广大农村安全供水和污水处理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治理的应有之义,也可为乡村振兴战略下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农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勇,邱象玉,王明光.北京农村给排水工程设计要点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9):83-85.
[2]潘捷.乡村改造给排水设计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6,14(23):173-174.
[3]王高峰.新农村建设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4(22):47.
[4]马松.新农村建设中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7(6):98.
[5]孙俊.探究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J].南方农机,2015,46(7):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