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齐礼俊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齐礼俊
[导读]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可利用土地面积不断减小,从而引发高层建筑房屋的大量新建。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公司  广东深圳  518045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可利用土地面积不断减小,从而引发高层建筑房屋的大量新建。高层建筑通常还存在地下室结构,而地下室结构的防水工程成为了系统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工作要点和难点。地下室结构防水条件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技术应用不到位,就会导致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质量不达标。基于此,文章将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要点及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同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当前经济发展很快,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工程中,防水系统要能够通过对各类专业化设施的建设,提高地下室空间的防水性能,包括墙体防水、地面防水以及其他区域的防水等。目前针对各类防水操作体系已经开发出了专业的技术类型,比如对于防水卷材的使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等,需要根据该地下室的本身构造形式,对于各类技术体系进行合理的分配。
        1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内容
        1.1 地面防水
        地下室的地面防水中,所需要加入的施工技术包括防水卷材的使用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两个方面,混凝土技术又涵盖混凝土的准备、调配、浇筑以及后期养护,从而全面提高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密实程度,从而形成专业化的防水工作体系,为整个系统的防水能力提升过程奠定基础。针对防水卷材的使用,需要根据防水卷材的技术类型、技术使用标准和专业化的工作模式,研究各类防水卷材是否能够达到应有的防水水平,并且形成专业化的工作体系,完成对于卷材的配置任务。
        1.2 墙面防水
        墙面防水工作本质上和地面防水工作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墙面出现一些施工裂纹,同时在地下室的建设过程中,也会和周边的土层空间接触,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都会导致墙面的防水工程复杂度要高于地面制作。墙面防水工作所需要投入的技术包括防水卷材的使用、混凝土的浇筑以及墙面裂纹的填补,尤其是针对裂缝填补过程,要合理选用技术类型和填堵材料,以提高该系统的防水能力。
        2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常见的质量原因
        2.1 工程设计的考虑因素不全
        目前大多数的工程设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地下室的防水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的区别,认为只要保证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厚度,就具备了良好的防水性能。因此导致在后期的施工中,没有做好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致使混凝土在后期加快了碳化的速度,使得其中的钢筋受到水大范围的侵蚀,导致混凝土材料中出现裂缝。同时,大多数工程设计人员是不会在工程中具体表明防渗指标,或对防水工程的质量制定出明确指标或规范。导致在后期施工中,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操作规范与引导,没有处理好工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施工缝或变形缝的处理目前大多数工程设计人员都不会主动与施工人员进行足够的沟通交流,导致所设计出来的图纸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致使图纸根本不能用于指导施工。也有些设计人员没有经过详细的施工环境考察,仅仅凭借着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设计,导致图纸中标注的预埋件的位置或件数与现实不符。或者在设计时,没有处理好对细节的控制,使用了一些不恰当的设计。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防水工程的质量。
        2.2 柔性防水层的破坏原因的分析
        一方面是由于防水层材料选用不当所致,如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厚度不足等;另一方面则是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地下室底板工程,如果采用点粘法或空铺法,则地下室垫层与柔性防水层将存在缝隙,无法密闭,从而为渗漏水提供了通路。此外外防外贴法施工法能较好地促进结构混凝土和柔性防水层的结合,但当地下室出现下沉或进行回填施工时,很容易造成保护层变形或断裂,从而破坏了防水层。


        2.3 混凝土结构刚性自防水失效
        地下室结构由于所处的环境和上部建筑不同,由此混凝土浇筑应根据地下室结构所面临的浸水环境,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材料,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1)施工质量缺陷:如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实、施工出现停滞、施工缝处理不妥当、与旧混凝土接搓未按照施工缝作业等原因,从而导致混凝土局部松散,进而发生渗漏问题。(2)排水方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过早的进入混凝土结构,从而使得结构破坏。如: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出现断电问题,则会影响排水设施施工,如果此时地下水降水深度不足,则地下水将会涌入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中,导致混凝土失效。
        3 地下室的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3.1 做好地下室细部防水抗渗设计
        3.1.1施工缝
        受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当混凝土浇筑无法整体连续完成时,需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施工缝。常见的施工缝有两种: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在具体设计施工中,通常为平缝,但由于存在橡胶膨胀带易变形、对接处粘连不紧实等缺点,很容易发生地下水泄露,因此目前在其基础上设计出了企口缝、凸缝等新范式,设计原理都相似,只是结构不同,有效地提升了防水率。
        3.1.2后浇带
        常用的后浇带有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前者能有效地降低裂缝概率;后者主要应用于沉降有差别、结构重量悬殊的情况,作业时间较长。但后浇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后浇带二次加固后,周边钢筋无法分割,容易积累污垢,进而造成地下水渗入。因此研究者设计出了跳仓法,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土初凝时期内部的应力释放出“抗与放”的特性,通过对结构分割成许多小块,进行逐块施工,接缝处按照施工缝的需求处理。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温度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而且可以减少温度后浇带的设置。
        3.1.3穿墙套管
        建筑设备大多安放在地下室内,因此地下室内部管线数量较多,并且为了保证管道畅通,大多地下室内外部管线是通过钢管套进行联结,然后预埋在混凝土中,并设置止水环。在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对止水环的厚度、高度等特性进行严格要求,对于空隙部位要选用恰当的材料进行堵漏密封。
        3.2 优化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
        部分高层建筑地下室,受绿化、消防通道的影响,埋置深度较大,由此距离地下水更近,对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能要求更高。在地下室内部结构中,往往对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有着严格要求,较厚的混凝土结构有着较好的抗渗性、安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减少能耗,还需要对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进行优化。其中保证原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点,具体措施为:正确选择水泥型号进行配置,根据水泥的物理化学特性,缩水性能等,为地下室结构选择合理的配置。
        3.3 细部结构施工
        细部结构的施工过程通常涉及原有施工技术、相关辅助设置的加入、钻孔设施的使用等,要根据实际的处理加工要求和工作方法,让整个细部施工体系不存在漏水渗水风险。另外在细部结构的处理过程,要根据该结构的施工表现和施工要求,实现对于相关施工技术的合理加入,并且在实际获得的施工参数方面,也要实现对该系统的精准控制,防止由于施工人员的误操作导致对原有的结构面造成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在整个系统的后期建设过程,要全面探讨整个工程系统的建设标准,基于此实现对于各项工程施工技术体系的合理应用。
        4 结束语
        总之,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前的预控,加强施工中的处理,可靠的防水材料和科学的施工工艺,这样才能提高地下室的抗渗性能,做好地下室的防水。
        参考文献:
        [1]唐海.探究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18):36+38.
        [2]顾艳芳,吴安华,李智英.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控制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S1):2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