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除菌技术及其在家庭防疫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黄惠珊
[导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家用电器行业的发展也有了进步。
        身份证号:44060219800921XXXX;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28311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家用电器行业的发展也有了进步。我国家用电器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从最初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到产业逐渐发展成熟,以及加入WTO以来的整合发展和创新三个阶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市场化程度很高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随着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标准也进入了系统化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家用电器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家用电器除菌技术;家庭防疫;应用
        引言
        选择具备除菌功能的家用电器,尤其在疫情期间,对消费者的健康有极大的保护作用。为厘清健康家电是否具备防疫功能,对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家用电器除菌功能的相关产品标准进行研究。在实验研究基础上,运用对比法对家用电器除菌技术以及病毒、细菌的生物学灭活进行深入分析,将除菌家电的细菌灭活标准与冠状病毒的灭活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当前家电产品中的干衣机、洗碗机、滚筒洗衣机、消毒柜以及空气净化器具备防疫功能。最后,为消费者正确选择防疫类家电提供了选择依据,防止误选影响到自身健康。
        1现行家用电器健康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家用电器标准共分为基础、安全、性能、共性技术和管理五大系列;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分为产品类别、技术发展、生命周期三个维度。健康安全在技术发展维度上,与电器安全、节能环保、产品性能、测试评估方法、噪声、可靠性等14个技术类别并列。例如GB21551.6-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调器的特殊要求》标准中,对房间空气调节器的抗菌、除菌、室内空气净化功能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规定和要求。该标准自2009年3月1日实施以来,填补了我国家电行业抗菌、除菌、净化功能评价方法的空白,推动了家电产品的升级换代,使健康家电从概念阶段过渡到可明确考核的阶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走在先列。
        2家用电器标准现状
        结合三维标准体系参考模型与第二版标准体系框架,对家用电器标准进一步梳理研究发现,现行标准涵盖家用电器安全、产品综合性能、测试评估方法、噪声、包装、安装维修、售后服务、回收与再生利用、产品可靠性等方面。截至2019年底,家用电器标准共计450项,其中国标260项、行标190项。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基础标准系列主要包括术语、图形符号、使用说明、工业设计等,共2项现行标准。——安全标准系列分为电器安全、健康卫生、节能环保、其他四个子系列标准,共134项现行标准。——性能标准系列分为性能技术要求、测试评估方法、部件组件、其他四个子系列标准,共272项现行标准。——共性技术标准系列分为可靠性技术、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噪声技术、其他七个子系列,共42项现行标准。——管理标准系列分为布线、安装、售后服务、安全生产、特殊人群、定制产品、其他七个子系列,共29项现行标准。
        3优化措施分析
        3.1国家标准拟制修订计划
        延续GB/T2155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系列,修订标龄过长、技术指标不适于当前家电产品发展现状的标准,并制定GB/T21551系列还未涉及的家电产品领域。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在居民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不再只是考虑价格和功能,健康、节能、环保、产品舒适性等因素也成为消费者选购产品的重要参考指标。家电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滋生大量致病菌、霉菌等,进而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针对细菌或霉菌的问题,虽然越来越多的厂商都推出带有抗菌、除菌功能的家电产品,但是由于标准研究的相对滞后,导致市场监管不足,行业发展参差不齐,产品的相关宣传不规范,亟需制定储水式热水器、吸尘器、饮用水处理设备等家电产品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的标准。


        3.2家电产品相关标准
        家用电器的除菌是指“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去除或减少作用对象上细菌、真菌的过程”,抗菌则指“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2008年开始建立家用电器包括健康安全在内的多项质量和标准体系。2010年先后发布了GB21551.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功能通则》以及GB21551.2-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等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除菌、抗菌有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在2015年发布空气净化器、多功能电子鞋柜、毛巾保温箱、自动吸奶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将家用干衣机、洗碗机等产品的抗菌、除菌要求及试验方法列入国家标准的考核项目中。针对家电产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白色葡萄球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除菌率,国标根据不同产品作出了不同的强制要求。同时,对家用电器除菌过程中释放有危害化学物计量(如臭氧释放等)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如下:(1)电冰箱除菌要求:在国标GB21551.4-2010中,规定冰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抗菌率要求>90%。有害物释放量要求:箱体周边5cm任意处,臭氧释放浓度<0.1mg/m3;紫外线强度<5μW/cm2。(2)洗衣机除菌要求:在国标GB21551.5-2010中,规定洗衣机产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除菌率≥96%。卫生安全性要求方面,具备银离子除菌技术的洗衣机,银离子释放应符合国标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限量0.1mg/L的规定。具备臭氧除菌功能的洗衣机,臭氧释放应符合国标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计量≤0.16mg/m3的规定。(3)干衣机、洗碗机除菌要求:在QB/T5132-2017与QB/T5133-2017两个行业标准中,规定干衣机和洗碗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除菌率为99.9%。(4)抗菌(除菌)空调除菌要求:在国标GB21551.6-2010中,规定抗菌(除菌)类空调在模拟现场试验条件下,空调运行1小时,除菌率≥50%。空调器自身产生有害物质要求:出风口5cm处,臭氧释放浓度<0.1mg/m3;装置周边5cm处,紫外线强度<5μW/cm2;出风口20cm处,TOVC浓度<0.15mg/m3;PM10浓度<0.07mg/m3。具有抗菌功能的空调,其空气净化功能至少达到对PM10颗粒物净化率>40%,或对甲醛、氨、苯净化率>25%的一项指标。
        3.3家电除菌技术细菌灭活以及冠状病毒的灭活对比
        现有研究表明,以下方法已被实验室证实能够对已发现的多种冠状病毒进行有效灭活,如:臭氧灭杀、紫外线灭杀、高温灭杀、次氯酸钠灭杀、二氧化氯灭杀、酒精灭杀,以及酚类化合物、聚氨类化合物、过氧类化合物等化学物灭杀。通过对比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杀灭研究数据以及不同冠状病毒的杀灭科研实验结果,可以分析搭载除菌技术的家电是否具备对冠状病毒的灭活功能。通过细菌的科研灭活和家电除菌技术的除菌灭活对比分析,发现可以对冠状病毒灭活的家电除菌技术有高温除菌技术、紫外线除菌技术以及臭氧除菌技术三种。同时,通过对比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脊髓灰质炎和2019-nCoV冠状病毒的灭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用高温除菌技术已被证实能够有效灭活所有的病毒和细菌,可以有效防疫。(2)紫外线除菌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率大于99%的家电产品,能够灭活部分冠状病毒。因紫外灯管连续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后,辐射强度不能确定,不推荐用于家庭新冠防疫。
        结语
        综上,目前家用电器标准体系虽不断发展完善,但各标准系列发展仍不均衡。安全标准系列、性能标准系列相对完善,而共性技术标准系列、管理标准系列标准相对薄弱,在未来的标准制修订过程中,既需要充分考虑共性、关键技术在家用电器行业的应用,并通过技术引领行业发展,还需要从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提高服务管理,提升消费者使用家电产品的满意度,充分利用并发挥标准体系对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及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苏亮.“银离子除菌技术”评价方法出台助力洗衣机行业健康升级[J].家用电器,2018(10):66-67.
        [2]王莹莹,李伟伟,刘振华,王忠卿.洗衣机抗菌、除菌技术综述[J].家电科技,2018(07):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