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54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在近几年的建设中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景象。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长、分享多、施工环境复杂,在实际施工管理中会面临着各种问题。其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以其效率高、制约因素少和解放人力资源等优势而被广大施工单位所应用,对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为此,本文就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建设。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引言
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实际来说,其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在工程建设阶段能够大幅度节材、节水以及节电。运用此技术,能够减少建筑生产产生的垃圾量,同时减少碳排放、扬尘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和效益,有着很大的帮助。目前,各地区纷纷推广装配式建筑,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装配式建筑简述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大批量生产施工配件,之后交由施工工地,并在现场由工人组装而成的建筑成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式建筑,其不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仅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施工模板,以及在现场控制好施工步骤便可以生成新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有着众多优点是传统式建筑无法比拟的。例如装配式建筑可以通过大量的配件模板自行组装,根据业主需求去组建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建筑,因此装配式建筑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且装配式建筑配件是由工厂施工大批量生产,在流水线先生产出大量材料配件,而在施工现场仅需要工人使用起重机便能够组装成新的建筑结构。因此装配式建筑还具有施工成本较低,无需过多的人力和物力。不过由于装配式建筑生产技术要求过高,而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较晚,还不具备控制其施工质量的能力。因此建筑施工过程中,房屋的质量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施工隐患。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一)质量好
与传统建筑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楼梯、阳台板、外墙板等建筑主要构件,均在工厂内进行预制,预制完成后,再运输到现场进行吊装。在预制墙板上直接铺设外墙面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面砖的黏结度,也有效避免了新型墙体材料砌筑而导致的外墙渗水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预制装配式建筑可有效避免传统建筑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建设质量。此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墙体、屋顶、门窗框架、地面等,均采用的是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有效确保了建筑的品质与质量。
(二)效率高,成本低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不仅使现场施工作业时间被大大缩短,也使工期的可掌控性、可预测性更高。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一部分构件生产完成后,便可以运输到现场进行施工,对这部分预制构件进行吊装施工的同时,也可以在工厂内生产其他构件,不必等所有构件均到现场后才开始施工,从而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同时,在工厂内预制构件,减少了现场湿作业,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也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三)绿色环保
相比较于传统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对能源、材料的消耗量相对较小,可减少建筑垃圾的形成与建筑污水的排放,也可减少噪声污染、粉尘污染及有害气体的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比较集中,符合降耗减排、绿色环保等现代化建筑理念的要求。此外,不管是建筑墙体结构材料,还是内部装饰材料,预制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均是绿色、环保材料,建筑外墙工厂化生产,有效确保了其质量,通过科学的加工、改造,还可以保证建筑物的色彩久不褪色。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预制墙的施工技术分析
在预制构件安装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是下层板的预留插筋应伸入到内墙预制预留板的螺栓孔内;二是可事先在螺栓孔中注入一定的水泥砂浆,再以螺栓进行固定,使各部分有效连接,自成1个完整的整体;三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将预制墙的连接螺栓放置在整体结构的中心位置。这样做,一方面可提高墙体自身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预制柱、梁的生产和制造
预制构件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预制工厂设备的先进与否以及材料供应情况;二是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预制柱的生产流程如下:首先,作业人员需将模板准备到位,并对其进行清洗,确保表面无杂物等存在,并做好端模定位工作;其次,将模具固定在套筒续接器上,并将其放入钢筋笼中;再次,采取有效的方式安装预埋件并对侧模进行封闭固定;最后,浇筑混凝土,并对表面不平之处进行处理。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管道内无堵塞现象。预制梁的生产流程如下:一是清洗模具并做好侧模定位工作;二是将钢筋笼绑扎到位后将其吊放至固定位置;三是安装预埋件并做好侧模封闭固定工作;四是浇筑混凝土并对模具表面进行抹平处理。预制墙板面砖的生产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实际所需明确砖模的具格,并将其放入面砖内;其次,定制分隔条,使用滚筒对面砖表面进行压平处理;再次,使用专用刷将其进行有效固定,压粘分隔条;最后,制成成品面砖。
(三)预制构件吊装
1、起重装置辅助措施
通常建筑工程中的预制构件的体积和质量较大,在安装施工中对塔吊的附属措施亦有着严格要求。在预制构件加工前需要明确附属杆件与结构连接点之间的恰当位置,从而保证塔吊能够进行精准的安装。通常情况下,附墙措施中的构件需要与塔吊的型号趋向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其的安装有效性,避免出现构件安装问题。
2、构建良好的建筑施工分析制度
良好的建筑施工制度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必须构建完备的建筑施工分析制度,在施工前期便对整个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制定合理的应急解决方案,此外,制度中除了施工环节方面的分析,还要对人力资源的分配和责任的归属进行明确划分,从而让施工人员能够完全按照施工分析制度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在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时间段将当日所吊装的构件与编号等内容以定量分析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避免工作人员盲目施工现象的发生。
(四)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技术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其安装过程最典型的要求便是叠合板与作业层要保持一定的间距,通常情况下间距的掌握要在300mm以上,施工人员在对叠合板进行安装工作时要注意轻拿轻放,叠合板具备易碎的特性,轻拿轻放能够避免出现叠合板的损坏,从而防止资源浪费。为了能够提高叠合板安装施工效率,可以在其底部安置一定的临时支架,以方便保证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能便于施工人员对其进行安装,提高施工的有效性。当叠合板的安装工序完成后便可对其临时支架进行拆除。另外,在对双层架构的叠合板进行安装工作时可以采用双层支架,将上层安装完工后可在中间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等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0%以上时便对下层支架进行拆除,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预制叠合板的安装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更能创设出安全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阶段得以有序推进。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业化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采取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减轻材料损耗,进而节约工程投资成本,增大工程的经济效益。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施工工艺,并加强施工的安全控制与施工质量控制,以此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前行。
参考文献:
[1]王宏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丝路视野,2018,000(013):P.124-124.
[2]周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8,000(009):107.
[3]张凤仙.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No.389(15):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