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智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和田 848000
摘要:我国工程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改善我国民生。在经济不断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新时代的经济形式催生出一些多元化企业和职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数据信息成为最具价值的财富。在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的今天,工程造价在信息化时代下的管理模式也不断更新变化,以适应多元化的工程项目形式。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近年来很多先进技术运用到我国各行业中,使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工程造价是企业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项目成本投入,决定企业项目经济效益获取,同时具有规避企业投资风险的作用。
1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到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的落实,主要受信息化平台影响,信息化平台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一旦平台构建不够全面、成熟,技术较差,直接导致工程造价出现较大的偏差,无法对工程实施高效、集中的成本控制。当前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构建主要有以下问题: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的实施流程混乱,缺乏完善规范的工作程序;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目标不明确,工程造价没有目标依据,导致工程造价与工程实际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前进的脚步。2.预算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环节较多,专业性强的综合性复杂工作,其中预算环节是工程造价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工程造价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是在工程施工之前,结合工程施工设计,对工程各个环节的资金做出合理推算,对每个施工环节的工程量都有具体的掌控,将各个施工环节的成本整合在一起,编制工程造价。所以,预算朝着信息化方向转变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一旦预算信息化管理环节存在问题,将直接导致工程数据混乱,资金分配不均,工程成本难以控制等问题。预算管理信息化也是一个较为烦琐的过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应重视预算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能够全面、具体、准确地掌握工程数据,实现对工程数据的深入分析,避免出现预算偏差,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2优化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2.1设计阶段对于优化方案进行选择
在现在的建筑行业中,大部分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对于施工中的各项数据不能进行充分的应用,不敢随意使用新的施工工艺,不能做出最优化的设计,工程造价计算也可能出现缺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因为施工图纸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返工情况,对于工程造价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估。而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信息化分析通过对于施工中各项数据的分析,提供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和较为准确的工程清单,有效降低施工中因为返修而导致的延长问题,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降低预算,让企业在投标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2.2施工阶段
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发生诸多的变化和政策性调整因素等情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通过开放的信息平台与结构化工程造价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是高效收集法律法规信息、指数指标、材料价格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时代,造价管理的网络信息覆盖范围广泛,共享平台能促进建筑市场价格信息流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时对市场信息做出科学决策,节约建筑造价成本;施工过程中很多主要材料价格不断变化,我国材料价格的确定是以定额价格、调差文件为依据进行据实调差。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数据共享有对不同地区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科学依据确定调差价格。信息化技术还能实现施工中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效沟通,发挥工程造价管理合力,以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各项施工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实现全动态和全周期的控制模式,并且可以针对施工情况,对施工资源做出合理的调整,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消耗的情况。
2.3增强造价管理人员的意识
要想确保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高效实施,应注重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转变自身传统的工作模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应用在工程造价中的重要性,树立管理人员工程造价信息化观念意识。首先,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作为一名21世纪的现代化员工,应认识到信息化已经是社会发展趋势,信息化发展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更是一个不断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所以,在构建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时,应不断优化信息化平台的软件,实现软件兼容,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提供强有力保障。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构建涉及不同施工环节数据的收集,需要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构建稳定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能够提升数据信息利用率,更能为工程造价提供基础保障。同时,造价管理人员应该随着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不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加强学习,实现自我优化,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2.4完善信息内容
1.做好信息存储管理。基于不同规定加强对重要内容的整理,通过取样方法、收集时间以及渠道等进行划分合理应用,凸显其价值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信息分类,便于信息加工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完善信息内容,进而为工程造价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与支持。2.信息化管控。基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角度分析,预算信息化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有效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预算工作的可靠性,保障数据质量。3.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涉及诸多的内容,为了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要通过分类管理的方式凸显价值。通过分析造价报告做到精细化的管控,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实现造价管理目标。
2.5强化预算信息化管控
预算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预算信息化平台管理,不断完善预算信息化平台构建是确保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预算信息化管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积极构建完善的预算信息化平台,从根本上确定预算的准确性;其次,预算管理平台需要全面的囊括工程不同施工环节的内容,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全面分析与掌控;最后,对各种工程数据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为编制工程造价成本提供准确数据支持,预算信息化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加快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结语
工程造价信息化是发展必然趋势,能够极大地提升工程造价编制的精准性与科学性,能够更好地为工程施工提供成本依据,实现高效的成本管控,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当前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成熟、预算信息化与数据库信息化平台构建不够全面,极大地影响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前进的脚步,应结合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信息化的认识,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雨琳.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铜业工程,2018(06):27-29.
[2]王利英.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制度保障体系[J].智能城市,2018,4(6):43-44.
[3]竹生,彭金平.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制度保障体系[J].工程管理学报,2015(2):22-26.
[4]张卓然.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133-134.
[5]彭大敏,王罕.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管理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68-70.
作者简介:
王勇(1982-) 性别:男 学历:大专 籍贯:四川仪陇 现任新疆智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造价员、项目经理,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招投标工作、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