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吴正岗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吴正岗
[导读] 摘要: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是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会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
        青岛英之建装饰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200
        摘要: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是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会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树立起良好的造价管理理念,将造价管理充分融入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原则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现阶段面临的难度更大,为了较好依托该管理工作实现对于最终经济效益的提高,管理人员必然需要首先明确造价管理的基本原则,在相关原则的指导下,把握好各个具体造价管理要求,确保自身管理工作更为高效有序。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该关注工程全过程,有效改变和纠正以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明显缺陷问题。这一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相应负责人能够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环节中去,尽量能够做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提前介入,避免仅仅关注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阶段的控制,致使前期一些影响因素威胁造价,不利于经济效益体现。比如前期设计方案如果失控,致使设计方案没有考虑投资预算要求,或者是明显不够合理可行,后续会出现较多工程变更,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效果。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还需要关注各个细节,要求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适应于当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的繁杂因素,提前更强积极应对效果。造价管理人员应该从工程项目入手全方位分析,切实把握好各个影响因素,同时能够将这些影响因素予以细化,转变为具体的管理任务目标,杜绝因为侥幸心理的存在产生任何管理漏洞。比如在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的管理中,都需要落实到细处,体现更强管控效果。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还需要重点关注人员,因为当前管理难度更高,必然也就对于管理人员提出了高要求,切实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就成为重要前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门槛应该有所提升,要求相关人员具备相匹配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于新形势下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任务,具备较强岗位胜任力,尤其是在面临较为繁杂管理目标时,需要管理人员能够有条不紊的予以处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以积极寻求其它相关单位和人员的配合,更好服务于造价管理工作。
        二、建筑造价管理项目存在的弊端
        1、造价管理体系缺失
        当代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相对完善的造价管理体系尚未建成,严重妨碍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精细化实施。一旦建筑造价管理体系不完善,那么就会导致针对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无法防范到位,资源协调水平低下,有效的控制工作未能到位。项目造价管理是一个多方面控制、协调进行的工作,造价管控人员未能合理应用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导致突发性问题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造价控制难度,对造价管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建筑工程单位造价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当前我国造价管理体系从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型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难题。建筑工程造价机制不完善,则是造价管理忽视了预算、结算等项目进行的必要性。造价机制管理不健全,容易导致造价管理与实际控制落实存在脱节的问题,未能发挥有效的权威限制作用,导致造价管理出现很大的形式化倾向,无疑将会导致实际复杂的造价工作出现无序的局面,影响了造价实际控制水平的提升。
        3、专业人才队伍尚未建成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是一个面对多方面问题处理、需要应对多方面突发性因素的工作,必须切实依靠创新性的、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够有效落实。

而当前专业人才队伍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造价管控人员未能给与足够的重视,人员未能全面落实现代化造价管理与传统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导致实际造价管理工作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地方;另一方面,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忽视了经验与知识、人员学历构成与年龄构成等方面的协调,人员队伍过于僵化,未能获得创新发展的活力。
        三、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
        1、工程项目成立阶段的预算控制与管理
        要想体现出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建筑企业的项目部门在工程决算的阶段就需要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加强造价管理控制体系的建设,并在提升相关工作人员造价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工作造价管理工作,以此来促进预算方式的创新与改革,提升造价管理的最终效果。在工程预决算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成本控制和管理意识到提升,并在造价管理和工程预算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保障工程质量,并以最大化减少生产生本投入等方式来进行成本控制。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控制效果,对各阶段的成本投入进行合理控制,并建立起统一的核算与支出标准,优化工程资源的应用方式和应用过程。这样才能够真正从工程预决算的角度来对工程进行合理的造价管理,将工程项目的前期成本投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此来最大化的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施工设计阶段进行造价管理
        就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阶段而言,造价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阶段主要是最大化的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成本投入。从实际建设的角度分析来看,施工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费用较低,与整体工程项目建设相比较而言,此部分的费用几乎可以是忽略不计。但是从施工设计的角度来进行成本控制是决定了工程整体的资金支出,一旦此阶段出现了问题,就会在后续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资金使用不当的资金链断裂问题,使得工程项目在缺乏流动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而停工。这样不仅会拖延工程的施工周期,对于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口碑也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加强造价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工程项目施工后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资金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以此有效减少工程设计工作对后期投资的实际影响效果,加强招标工作的有效性,这对于提升工程经济效益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效果。
        3、加强成本核算意识
        要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质量,把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容,施工企业就必须要加强成本核算意识,要全面培养造价管理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作为造价管理人员要具有材料成本核算意识,能够对材料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不断改进成本核算的方式,以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企业要能够充分调动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挖掘管理潜能,以提升成本核算工作质量,实现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另外,相关人员要做好成本的详细记录工作,为后期材料成本核算提供数据参考。作为材料管理部门,要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严格规范员工在施工过程中材料使用的方式,避免材料的浪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施工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4、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由于建筑工程的投资巨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造价管理的问题都会对整体施工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施工建设阶段,大部分的资金支出都是集中于此,因此在此阶段进行造价管理工作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于每个建筑的施工部分进行成本控制,并对于特定的技术来进行成本管理,这样将成本的控制观念贯穿于整个的施工阶段。在工程竣工之后还需要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此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后续施工造价的工程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建筑工程真正施工时,施工单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会在工程建设的每一步骤中体现。将建设工程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进行真正的工程建设,以确保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更加合理,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维阳.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9(31):24~25.
        [2]陈汉平.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5):197+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