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邦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涉及到大体量的土方开挖,工序复杂、交叉作业较多,且施工过程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具备一定的施工难度。确保路基施工达到道路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科学、合理使用路基施工技术是关键。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特点
路基是市政公用工程中最核心的结构,直接决定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各环节的作业要求相对严格,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路基无法达到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导致返工并造成经济损失。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环境相对复杂,可能发生于成熟的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等区域,环境因素的变动也会对路基施工造成明显的影响。例如交通、人为活动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衡量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的指标主要有三,即强度、结构稳定性和水稳性。市政公用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会面临较高的交通压力,路面荷载量大。因此路基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应对来自路面的荷载,避免出现变形、沉降问题,同时有效应对地下水、地质变动等因素对结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长期受到水流的浸泡和冲刷会影响路基的强度,例如冬季常出现的道路翻浆、胀裂问题。这就要求路基具备良好的水稳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2.1施工测量
在正式进行施工前一定要参照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以此来恢复道路中线同时确定出结构物位置所在。施工测量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水准点、中线以及导线的复测,利用施工测量能够将图纸中构造物在施工现场中标示出来,以便实际施工进行参考,从而保证实际施工和设计图纸的一致性。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设计图纸情况,严格遵照设计图纸实施作业,同时要明确设计图纸中是否存在误差问题。在进行中线复测时需要加强地面标高以及临时水准基点的设置,能够为后续施工打好基础。在测量放线过程中要确定出横断面位置,确保定位的准确性,以便后续道路以及结构物能够进行准确定位。除此之外,施工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明确地下隐蔽市政管线情况,防止道路施工而发生破坏。
2.2路基挖方施工
在正式进行路基挖方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要保证排水沟以及截水沟的排水通畅性,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防渗防漏工作,防止路基施工区域出现建筑渗水问题。同时,要清除掉影响路基挖方施工的植物、建筑物等障碍物。在进行路基挖方施工过程中,需要遵照分层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通过挖掘机实施作业并利用自卸汽车将所挖土运输到制定区域。如果遭遇特殊性地质(例如软土)无法采用机械设备的,要通过人工开挖的方式来进行。挖方施工时要遵照设计图纸来进行,为了确保路基边坡的稳定性,需要采取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进行。另外,在挖方过程中也要按照标准实施放样,要控制好坡度以及标高,防止出现少挖或者多挖的问题。
2.3路基的填筑以及压实
第一,为了确保路基填筑的有效性,在对整条道路实施路基填筑之前要设定某一区段进行填筑试验,以此来确定路段的土质情况。在进行试验时需要先测量出松铺系数符合压实要求的技术指标,并且利用压实测试最终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施工设备组合,从而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路基施工。
第二,需要对原有地表实施清理,若是施工现场回填土方在80cm以下,先要对原地表面进行清理,之后对于土层进行翻松(一般在30cm),然后对其平整压实(要保证压实度≥93%)后进行填筑;若是施工现场回填土方在80cm之上,那么在挖除原有地表面之后将基底位置压实(要保证压实度>85%),之后在进行填土。可以对路基填方区域进行区块划分,分别为:填作区、平整区、震压区、检测区等等,在不同区块实施连续性施工。
第三,在进行路基回填土方摊平时需要确保每层土要具有一个路拱,这样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有效排水。
同时要控制每层填土要超出标高之下路基宽度(一般每一侧要宽50cm左右),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路基边缘的压实度。第四,完成回填土方的摊平后要通过20t振动压路机进行多次碾压,首次碾压时无需振动,之后遵照从慢到快、从弱振到强振的顺序进行碾压,要保证每次碾压过程中轮迹能够具有0.4-0.5m的重叠区域,保证碾压的均匀性,不会存在碾压死角。同时要按照对应的频率进行压实度测试,将其报送给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2.4路基的排水
路基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地面径流能够迅速排除路基范围之外,不至浸润基底,导致路基失稳,在高填路堤迎水一侧设置边沟、排水沟或截水沟等,并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设置盲沟,拦截、引排流向路基的地面、地下水,沿路线纵向每隔一定距离设急流槽或利用检查踏步将水流引入排水沟或边沟。在进行了路基排水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路肩的硬化,要对路基边坡实施必要加固,尤其是对于某些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绿化区域,更是要通过相应措施来防止横向排水的顺利进行,可以设置路肩排水沟来确保排水的顺利进行。
2.5加强路桥过渡区域路基的施工
道路和桥梁交接位置的路基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并且道路正式运营使用后这些区域也非常容易出现沉降、开裂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所以这些区域路基施工时一定要保证搭板和桥面厚度、结构层的一致性,同时要保证所用填料具有较好透水性,并且有效控制压实质量,最大程度上降低路基沉降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填料摩擦角来实现有效的路基排水。另外,在对公路和桥梁连接处进行施工时一定要充分考量路面材料、路面涨缩、路面结构方面的差异性。同时,要按照公路桥梁的具体情况选择膨胀系统相匹配的材料,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由于连接处密度不均而造成的挤压或者崩裂等问题。
2.6路基的防护
路基的防护对于延长路基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路基防护可以分为“路基坡面防护”以及“冲刷防护”等类型。
第一,因为地层长时间会受到风化以及雨水等作用,路基坡面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所以增强路基坡面方式是最为关键的。要充分分析路基坡面的岩性、水文特征以及坡度等参数,并结合土质采取坡面加固措施,例如通过水泥加固、种植相应植被等。在植被种植时要选择具有较好生长性、根系发达的植物,例如低矮的灌木等,通过植被能够降低路基受到雨水的冲刷力度,提升路基的稳固性,同时可以对土地的湿度进行必要调节,能够降低风化。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改善道路周边的生态环境,并且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通过水泥加固也是路基坡面防护最为常用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连片带窗孔护面墙实施路堤边坡防护。
第二,冲刷防护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避免冲刷,减缓路基的破坏。路基冲刷防护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防护以及间接防护等类型,直接防护就是指通过砌石防护、石笼抛石防护等,间接防护就是指利用设置结构物来转变水流方向,以此来降低对路基的破坏,实现路基保护的目的。
结束语
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并在实际的路基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以此确保后续施工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袁帅.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2):47.
[2]王兆宇.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9(10):59.
[3]周君磊.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19(09):84+87.
[4]李常委.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究[J].中外建筑,2019(0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