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泉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50000 2山东汇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市政道路的作用不容忽视,要在道路软基综合处置及施工检测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置方法及施工检测措施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最终推动道路施工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处治方法;施工检测措施
引言
相比于普通公路和其他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的建设工作不仅存在复杂性,而且其工程处理难度较高。一旦市政道路施工环节出现了软基问题,那么施工人员就必须妥善处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市政工程不会因出现沉降问题而引发安全事故,更不会出现使用寿命缩减和阻碍工程长远发展的问题。
1市政道路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①压缩系数大,抗剪能力低,路面的软土实际上是市政道路的软土基础,软土的特点是接缝大,压缩力和剪切力弱,受外部压力影响,不同位置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崩塌,从而影响市政道路的质量。因此,在建设市政道路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坚固性,必须有效地处理软土地基。②流变性和触变性,由于软土层的特性是土质松软、土层中的空隙较多较大,所以稍有外力的压迫便会变形。而在进行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又需要其拥有较强的承重能力,因此在应用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否则就会由于软土层的流动性和触性而出现变形情况,致使整个道路的质量受到影响,提升了道路表层的事故率。③含水量与空隙率很大,因为软土中水分的含量比普通土中的水分含量要高很多,这也是软土中空隙多且大的真正原因。另外其主要构成成分是粉土粒和黏土粒,而这些成分的外表有较多的负电荷,其遇水后会逐渐上升,致使水黏附在土粒表层排除困难,从而影响了软土力学的成效。
2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方法及施工检测措施
2.1换填法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的换填法适用于地基土层厚、施工周期短的情况,能在挖土和填土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道路的软基问题,增强道路稳固性。在实践作业环节,需要施工人员挖除软土底基层,再以标准化土料填充坑洞,实现软基“换代”。此环节作业由机械完成,而且在挖土后还会开展碾压工作,使得土质的承载能力提高进而降低沉降概率。通常来说,最适合应用换填法的土质是淤泥、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而常见的换填方法则包括换填土、换填砂、抛石和爆破挤淤等。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依照工程实况和具体需求作业,选择合适的填料并保障使用规范。比如,市政道路的软土层厚度并未超过2m,那么施工人员可采用半换填的方式作业;而当土层厚度达到3m或超过3m时,就必须选择全换填方式作业,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实现软土层加固处理。而且,在作业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基于就近原则寻找换填原料,并以提高软土层承载能力和渗透能力为根本目的作业,依靠换填符合工程实际需求的土料,最大限度地降低路面沉降和塌陷问题的发生几率。
2.2挤淤泥技术
①基础操作方法。挤淤泥技术主要是通过向软土地基当中抛石的方式,利用石头自身的重量将土质结构层当中存在的淤泥挤压出来。施工单位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将淤泥进行集中清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这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项工作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用推土机把石块压实,不能出现软弹现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土方填筑施工,也需要选择质量符合需求的土料,以此来确保后续路面施工工作的有序运行。此外,施工人员在应用挤淤泥技术时,应当合理设置石块的直径大小,关注石块的坚硬度。②应用优势及不足。
结合现阶段的软基加固工作情况可以看出,挤淤泥的方式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其通常适用于软土层厚度较小的路基处理工作当中。当厚度较大时,容易造成经济成本的浪费,且软土层的厚度将直接影响挤淤泥技术的应用价值。如果不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就盲目使用这项技术,会导致加固处理的效果不达标,影响交通运行的安全,需要施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
2.3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在进行观测元件的选取时,必须依照规定的数据参数进行选择,下沉的准确度要求和评估要求均是紧要的影响要素,因而应当选择适合的观测元件来实施观测工作。在实施观测元件布置的工作前,需要做好准备,需要在对路堤填埋成功以后再进行,如此便能够更好地防止遗漏重要的感测点断面。接下来我们会讲到沉降观测桩的具体安置步骤(可以不依照此步骤的顺序进行施工):第一,沉降观测桩,埋桩的施工位置是在路基床面的上表层和预加载的路堤上,而沉降的观测点则安置在道路中间的监测哨道两侧,在对钢头的选择上则是需要处理过的不容易生锈的半球型的钢头,在进行安置时应当超出软土表层5毫米之上,从而保证沉降观测桩能够更好地完成监测。第二,处理沉降板,选取一定面积与厚度的钢板,检查钢板保护套和金属条的所用原料,确保观测准确度要大于1毫米,接下来对沉降板实施填埋,再实施防护套的安置,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安置高度需要比沉降板的高度低,从而确保密封管的作用得以有效的利用,然后就是实施最后的填埋工作。
2.4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技术是软基加固施工技术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相对来说,该技术也更为成熟完善。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软土地基的松软程度和范围进行充分的明确,进一步有效确保施工技术的精准性,这样才能使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显著增强。其次,在充分明确软基加固施工的相关范围之后,这样能够对其进行精准明确的定位,从而进一步有效测量管桩的位置,由此可以推进具体的施工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安装相对应的预应力管桩,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在该项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在打桩的位置放置与之相对应的标识牌,并做好相对应的养护管理等等,这样才能使其质量显著增强。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可以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使土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缓解孔隙比较大的问题。然而需要关注的是,这项施工技术所涉及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要应用特别多的物料,如果在某个操作环节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极有可能出现地面沉降的问题,因此对工程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2.5公路软基处理监测技术
第一,竖向位移的监测。在完成相关监测任务的时候,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从源头上确保所得到的数据足够精准,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道路的下降程度会对道路的安全情况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在对竖向位移进行监测的时候,所采取的最为常见的办法就是沉降板及分层沉降板标志法。第二,地表侧向位移及上部侧向位移的监测。由于侧向位移的监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路基的填埋工作带来重大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实施监测的时候,就会相应地使用到坡脚边桩和测斜仪这两种工具。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们的安全出行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对软土地基进行综合处理,进而避免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
参考文献
[1]梁中沛,廖浪.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置方法及施工监测措施[J].珠江水运,2019(10):49-50.
[2]耿军伟.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91,153.
[3]朱丹.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19):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