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赵玉柱
[导读] 摘要: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形成,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提升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管理体系支撑。
        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安全管理监督站 赣江新区经开组团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站  330003
        摘要: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形成,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提升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管理体系支撑。基于此,本文针对全生命周期理念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进行了探析,从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构建,到具体的实施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借此推动今后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0 引言
        随着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身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这其中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是当前建筑行业创新发展,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全生命周期理念以及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提升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管理支撑,为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确保全生命周期体系能够得以有效的实施和导入,确保其有效发挥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在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监管模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1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概述
        对于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而言,其所针对的管理范畴不再单单地是指向施工或设计的某一个阶段,而是将建筑工程从前期策划到最终验收的每一个周期都实施相对应的质量管理落实和执行。对于建筑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导入,旨在打造全面性管理效应,最大限度的消除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其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的如期完成,有效的保障建设工程参与方的各方利益。综合国内外建筑工程的建设经验可以发现,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导入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代表的先进管理体系,对于工程的质量具有较为显著和重要的意义,能够更为全面、科学地推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而言,传统意义上的以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核心的建设目标,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建筑发展的需求,以舒适度、美观度和环保性为核心的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目标已经成为建筑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基于当前建筑工程市场发展需要以及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全生命周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将会进一步推动传统质量管理建设向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转变,确保工程建设能够兼具功能性、舒适性、环保性等多方面的质量转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当前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并未形成较为统一有效的标准,但综合来说,在对其进行质量监管的过程中,仍然延续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核心,围绕工程设计、投资决策、建设、施工、验收等多个阶段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2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模式构建
        2.1 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目标
        在全生命周期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其监管目标在于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质量内容能够得以有效和准确的监管。具体来说,监管目标涉及质量构建的项目投资决策、施工方案设计、施工规划形成、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建设以及竣工验收等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并按照时间顺序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管。因此在质量监管链条的构建过程中,基于时间顺序而形成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体系,是该质量监管模式的重要主体和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确保实现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工作能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方面执行的重要工作重点。
        2.2全寿命周期工程质量监管主体
        在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在针对工程质量监管主体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时,主要是围绕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和其他监管等在内的立体监管模式,外加传统的监管模式,进一步的扩大化和立体化。而在责任主体的确定上,监管范围进一步的扩大使其涵盖,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在内的全面性监管工作当中。因此当前我国在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无论是采取何种监管模式,其本质都是在自身监管制度构建和遵循既有监管条例的基础上,并打造更为立体化和多元化的监管体系。

同时在监管过程中,相关监管主体之间不再是单一的身份,而是需要彼此的配合和协调,实现对工程质量更为全面化和整体化的监管。
        3 全生命周期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实施途径
        3.1 勘察设计阶段
        建设单位应该根据项目所在主管部门预先所审批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以及项目筹划阶段所制定并有关部门进行备案的可行性报告内容,来实现承担项目设计的相关单位,并办理有关事宜。开展设计的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与设计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和协作关系,针对项目开发的具体需求进行协商和确定,并在合同文本上对需要交付的相关勘查资料和设计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明确,确保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对相应的设计工作和需求进行明确和追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管理。设计单位结合建设单位需求的基础上,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以及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最终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单位需要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深入的审查和勘查,从而确保设计方案与预先构想相符合,能够最终符合前期所制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实现目标的有效落实。在审查过程中,需要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对设计质量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落实,将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设计的每一个步骤当中,确保建筑项目的最终质量。作为设计阶段所提交的最终成果,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依据设计单位所提交的设计图纸进行项目的实施,也就使得设计图纸的质量对后期的施工质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生命周期质量监管体系的实施中,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需要对设计图纸审查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的明确,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严格的进行。
        3.2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
        在工程施工阶段实施质量管理是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阶段,对于确保项目质量符合建设要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关系到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对工程实体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施工阶段实施质量管理,主要是依据前期所制定的相关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指导进行,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当中。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包括对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步工程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和单项工程质量等多个阶段,进行科学化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建设要求。对于工程的施工而言,质量管理不仅包含开工前的检查,同时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工序交接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并建立自检、互检和专检在内的工序交接流程。同时对于一些停供后复工的项目,也需要对其进行检查,以确保导致停工的相关内容和条件符合开工需求。
        3.3 建设工程竣工阶段
        对于建设工程质量来说,竣工验收阶段也是质量管理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的评定,将会决定假设工程是否能够达到规范的要求,满足功能需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主要是建设工程,在依据设计要求完成所有施工项目之后,交付给业主单位使用之前必须的一个步骤,它是由相关部门以及建设单位等多方主体,根据我国的竣工验收制度,进行相关等级的评定,对建设工程各个关键节点是否能够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和考核工作。对于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来说,这个阶段的质量管理监督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在竣工验收工作当中,必须要时刻关注具体的检验环节,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关键工作,必须要及时进行整改。
        结语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是所有控制要点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才能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理念出发,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进行考量,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能够在整个过程当中形成更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保证在项目进行的每个阶段工程质量都能够满足相关规定要求,从而促使建设工程项目能够更好的达到建设要求,满足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研究[J].刘红博.科技资讯,2011(03)
        [2]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研究[J].程世超.居舍,2018(09)
        [3]试论基于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邢红梅.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