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市长清区供电公司 山东济南 265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企业在发展中难以避免法律风险。当企业面对法律风险时,若没有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将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构建,加强合同管理,从而能够对企业在经营活动时进行有效的约束。加强落实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发挥良好的控制作用。本文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风险,并如何进行识别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一些防范法律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防范
1公司合同管理论述
不管是维系公司合约关系抑或是提高公司关系标准化程度,合同都有着无法取代的功能。合约的订立是建立在两方意愿上从而形成的,其签订表示着合约具备法律效力与强制性功能。例如,在合作阶段合约一方并没有根据合同约定践行责任,那么合同另一方能够以合约为根据强行地索要赔偿。从合约强制性与法制效力来说,其并非单纯地约束合同甲方或乙方,而是对两方都具有约束效应,是确保两方合约关系能够实现的关键保障。公司如果想让运营活动正常开展,就需要与各方订立合约来进行保障。但是,就合约订立与践行的情况来看,公司既定权益被侵犯的状况还不时出现,而权益被削弱的情况归根结底是合约风险造成的,这亦是合同管理中要化解的。对留存于合约中的法律风险来看,其是致使公司经济权益被侵犯的直观要素,甚而对公司生存也会形成负面效应。
2合约签订时段的法律风险
合同签订是多变的,公司一般把合约签订、合约践行与合约总结当成一项完整的事务来对待。在合约签订时段,必须让合约当事人践行职责并订立款项合同,终极目标是让合约能够形成约束效应。当前,公司通常都具备合约法律风险防范系统,整个系统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贸易风险。笔者的意见是,在整体流程上的风险预防中,最本质也最直观的就是在合同签订时段开展风险预防工作。
3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3.1 企业的法律意识薄弱
如上述所提到的,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越来越成熟,所以很多企业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追求高速发展、经济利润的提升以及经营成本的下降,而针对于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防控部门却有所疏忽,甚至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立相应的法律事务岗位,在企业内部没有一个专业法律顾问去专门解决法律风险问题,这样淡薄的法律意识导致企业并不能够重视和警惕相关的法律风险,从而让风险由此发生。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法律人才,再加上淡薄的法律意识,其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极易出现不可控的法律风险,当合同履行过程中也不能够及时弥补合同中存在的法律漏洞时,企业会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淡薄的法律意识还会引发企业其他的经营危机[2]。
3.2合同的动态管理不受重视
我国的企业合同管理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静态管理,而且大部分的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时还会出现只进行静态管理,而忽视动态管理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将精力和人才放在了合同的拟定、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上,却不够重视合同履行的情况。其实在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客观因素或条件发生变化对整个合同最终的履行产生直接影响。
3.3 合同管理模式得不到更新
其中合同管理模式也是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载体之一。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合同管理模式有待完善,不够科学严谨的管理工作会阻碍合同效用的发挥,导致合同执行不彻底、合同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产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还有部分企业将合同制定的工作和合同管理的工作相混合,使合同制定部门同时接手合同的管理,导致合同内相关条款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得不到二次督查,不能够从法律角度出发,及时发现企业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防范法律风险。
4 防范法律风险的有效措施
4.1注重提高企业中合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在内部成立专业的法律部门,一手抓现有工作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一手抓专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吸纳。合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企业能够有效进行合同管理的重要基础保障。企业要重视员工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员工不仅仅懂经济管理,还要具备法律意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营。第一,对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首先对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能力考核,掌握工作人员的能力,针对不同人员存在的不同短板进行培训。并且针对合同管理过程中重要环节所需的工作技能进行重点培训,从而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二,企业要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使合同管理的队伍更加优秀壮大。
我国每年有关合同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非常多,这为企业招纳优秀人员提供了人员保障。在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中仔细进行选拔,不仅要对学历进行严格把控,还要对应聘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严格筛选,要求应聘员工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即使有些人员的经验暂时不足,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强大的实践能力,也能够使其较快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参与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精通合同管理的基本业务,能够熟练地运用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熟练地把握合同履行以及合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流程。
4.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
企业要对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让合同的全部流程能够有法可依、有理可循,通过法律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将合同规范化和系统化地进行管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改革管理制度,增强合同管理制度的适用性、科学性、合理性。企业要严格把控合同的流程,监督和控制合同的全过程,若其中环节出现偏差也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并且能够未雨绸缪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进行防范。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跟进合同的每一环节,全权负责合同的全部流程。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要着重加强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且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结合建立管理机制时与现代的管理模式,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与法律人员的合作。企业在处理法律风险问题时,要详细地记录执行情况,事后加以分析和评价,为以后法律风险的识别和处理打好基础和提供参考。
4.3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签订合同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合约双方按照约定内容来履行义务,因此,要注重对合约履行情况的监督。从签订合同开始就要对合同中的每一项合同内容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对合同项目开始的过程中,要监督履行合同项目的使用资金和资金的流动情况,监督工程运行的变更以及对出现状况时所需赔偿的情况,从而才能保障合同的有效运行,使得合同交易能够顺利完成。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可以采取动态的监督方式,严格审查签订的合同合法性,从而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为了能够提高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力度,还可以聘用高素质、专业的法律顾问来行使监督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合同履行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对方企业出现的违约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违约行为的产生,从而能够保障合同能够有效地履行,降低合同履行时发生的风险几率,使企业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司要明确合约管理阶段隐藏的法制风险,并根据高效可靠的策略完成对风险的高效预防与消除,未雨绸缪。如此,能够让公司在合同权益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此外,也能让权益最大化并且让其面对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符荣刚.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4).
[2]马珩.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8).
[3]付金娴.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途径[J].纳税,2019(18).[4] 马捷.互联网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
[4]业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7,4(1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