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金振华
[导读] 摘要:新时代发展下,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可以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身份证号码:45010319830828XXXX  南宁新技术产业建设开发总公司
        摘要:新时代发展下,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可以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但是,纵观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要想从根本上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工程监管部门、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科学分析,采取现代化手段加以解决。要与建工工程项目开发商、业主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能够站在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好管理工作,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对策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专业的工作,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应通过强化前期建筑工程报建管理、创新中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明确后期建筑工程项目验收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前期建筑工程报建管理
        1.1招投标标准流程
        第一步,确定招标方式。共有两种方式:面向社会公开且透明招标和招标人邀请投标人进行投标。第二步,公开招标。即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招标,公告中包括工程项目的基本概况、招标截止时间等,投标人可以在公示期内(5d)提交招标方案。第三步,资格审查。在公示期内,招标人可以根据投标人的信息(包括资质信息、资金状况等)对其进行审核。第四步,编制招标文件。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投标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招标文件(主要包括施工技术、评价标准等)。第五步,发布招标文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将招标文件发布给各投标人。投标人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制定施工方案。第六步,组织开标。依据相关规定公开唱标,公布各投标文件的内容。第七步,评标。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核,最终选择能力较强、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成为中标人。第八步,定标。确定中标人后,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d。公示结束后,对该项目的中标人下发中标通知书,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承包合同。
        1.2做好造价预算审核
        造好造价预算审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我们必须进行的一项手段,通过进行造价预算审核,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相关的内容,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其中的问题,为后续的工作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这样就能突破传统的建设,使得造价管理能够切实的发挥实际的作用。造价预算审核工作的水平需要不断地提高,我们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素养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还需要在实际的发展中做好预算审核工作,完善相关的内容,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使得预算审核工作的有效性大大提高,这样就能更好地处理相关的内容,达到一定的标准。这对我们现在发展来说非常的重要,是我们造价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就需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全面地进行管理和发展,保障工作的质量,对各项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和保存,这样才能符合人们的发展需求,实现造价预算审核的价值,在发展中能够发挥作用,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传统建设的局限性,拓宽了发展范围,使得造价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企业现代化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样才能更好的普及,不断地完善造价预算审核工作的内容,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中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工序控制要求
        1)秉持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将施工所涉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程序、关键环节、施工安全、新技术、施工质量通病以及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等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作为重点检查控制对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些检查点进行重点管控与质量问题预防,确保施工质量。其次,全面执行质量检查方案,做好工程质量抽查、巡查以及关键施工环节与部位的检查工作,实时掌控工程施工质量。2)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对工序产品、分项工程进行检查,通过目测、实测与抽样检测等手段落实对上述内容的检查工作,需要借助数据的检查项目,工作人员要做好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判断检查项目是否符合要求。3)检查合格的工序产品或分项工程,工作人员应及时申请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2.2工序控制程序
        1)施工工序交底工作应包含施工作业技术要领、工序产品质量标准、施工依据以及各施工工序前后的关系等,借助详细的讲解,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施工,了解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而更好地将施工技术进行应用。2)施工阶段,对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检查,避免因出现施工流程错误而导致的工序产品质量不合格。检查工作所含内容为:施工总流程、施工各工序顺序等。在通常情况下,应按照先准备后施工,由深至浅、先进行土建分项施工后进行安装环境施工、工序产品验收合格后交工等顺序检查。3)施工所具条件检查,也就是每道施工工序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施工工具、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及施工现场的环境等进行检查,判定其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所要求内容相符。
        3、后期建筑工程项目验收管理
        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需要由专业人员和部门对这些工程资料进行完善、修改、整理,这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了解工程的验收管理的方式、效率和质量就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反映出在相关职位任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管理质量高、效率高,说明相关任职人员的责任意识高,专业能力强,反之,则说这些管理人员不具备应有的责任意识和个人专业能力,这会阻碍建筑行业持续向前推进,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一项建筑工程包含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而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最终可能会通过查阅验收资料,通过对验收的分析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来对整个建筑的质量进行管理,促进建筑管理效率和质量共同提高。就如当项目完工后,监理人员要严格根据工程图纸的要求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从而保证工程验收同设计方案相符合,若当验收工程质量时发现了问题,需要立即向有关部门进行上报,并要求施工企业对其实施整改,这样,才可以彻底消除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风险对建筑工程后期使用的影响。
        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管理予以全面强化,能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程度提升,加强工程管理的质量,进而进一步保障区域居民的生活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应立足于现状,加强前期建筑工程报建管理,重视中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做到后期建筑工程项目验收管理,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对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有效改善基础上,提供施工质量控制效率与工程管理水平,从而为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凌土炎.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17.
        [2]王勇.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21.
        [3]许捷.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现状与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23.
        [4]金家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9(36):125.
        [5]杨晓东.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与对策[J].安徽建筑,2019,26(12):226-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