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强化策略 刘艳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刘艳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都是以建筑物为基础。
        身份证:37131219901207XXXX  山东省临沂市  376034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都是以建筑物为基础。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施工技术有所发展,出现新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等。许多危险工作岗位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还是屡屡发生,像高空坠落、意外伤亡等等。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察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强化策略
        引言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全方位监督,其目的在于控制其中的危险因素,保障施工过程的稳定推进。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且多为户外作业,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因此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大量新型施工工艺加以应用、施工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新时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更是不断增加。因此,构建现代化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建筑工程提供方向引导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要想推动这一体系的优化运转,就必须协调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建筑企业的协调合力,全面落实各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创设一个更加优质的施工环境。
        1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意义分析
        ①可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与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根据调查可发现,安全监督的管理,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与水平。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视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制定相对完善的安全监督与管理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建筑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对安全相关工作的重视,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安全与管理意识,提高其安全防护技能。在施工建设中,有效消除施工安全的隐患,保证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开展,在特定的施工进度内完成施工任务。此外,安全监督与管理下安全事故的减少,也能够帮助建筑工程项目减少因事故造成的大量额外成本,对于施工总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从整体上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②有助于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对建筑工程施工各设备开展有效的利用及维护,有助于降低设备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及伤害,尤其是在设备适应及运转阶段对其开展有效的保护操作,能够大幅度提升人员施工安全性。倘若不开展相关保护操作或者所开展的保护操作不到位,将大幅度提升相关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且会对设备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无法运转,极易导致相关的机械设备出现整体性瘫痪的问题,或者直接导致施工人员出现一些安全性事故等。经由提供精准数据的方式,也可以促使设备保护工作的实效性较为优良的发挥出来。积极提升对设备管理及使用工作的监督及管理,有助于在相应的数据支持下,促使相关设备更有效、稳定的运行。保护设备可有效降低各种施工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且有助于确保设备更科学、可靠的运转,发挥出更高的实效性。
        2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强化策略
        2.1制定完善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之初应该把制定完善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放在首位。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在有序、有保障中进行,只有做好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其他方面工作才能在预期当中完成。要想让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发挥真实有效的作用,还要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出发,做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责任明确,做到安全问题大家负责,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求专门人员监督管理。建立与管理检查制度相应的奖惩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进行惩罚,对于表现出色的也要进行及时具体的奖励。


        2.2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监督管理技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强化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可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监督管理技术。主要可体现为,将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利用该技术留在施工现场的传感器及客户端,对管理系统加以完善。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环境,确保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能够在实际施工中得以落实。在应用视频监控技术时,可将其安装于施工主出口、入口,选择视线比较开阔的区域,做好点位处理。由此,实现对建筑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的全面监督、管理。
        2.3强化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
        建筑企业是直接负责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因此安全生产的实现首先需要依托于建筑企业对于安全施工的重视,只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形成对于安全生产的认同,才能在决策层面形成良好的施工导向,并贯彻到后续的施工环节。同时,建筑企业是负责安全生产投入的主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设施配备等均需要企业的资金投入,只有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才能在资源支持上予以倾斜,为建筑施工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除此之外,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还承担着同建设行政部门相互沟通的职责,其安全意识的提高,可以为推广最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政策提供基础。具体来说,要从如下方面强化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①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时要组织专门的企业负责人培训小组,采用案例教育的形式,建筑企业的参加施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在案例教育中也应当强调违规生产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破坏,从而引导企业主要负责人形成对于安全生产的强烈认同。例如,以某一违背安全生产操作的企业作为案例,强调其因此遭受的损失,如停牌、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甚至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惩罚等;②采用分级约谈的方式,所谓“分级”指的是本区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分级。在实践中,可以由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安监站站长开展约谈,指出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给出改进参考,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之后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如果其安全管理仍然存在诸多漏洞,那么就要由上级主管领导进行约谈。这种分级的方式,可以为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提供清晰的参考,同时分级的形式也可以营造出严肃的安全管理氛围,让主要负责人“带着人物”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2.4制定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采取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来降低事故影响是必不可少的,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类应急预案和施工事故现场处置方法体系。做到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全面、及时的处理,寻求合理补救措施,控制事情造成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安全管理机构做好对现场施工安全事故的管理,平时加强对施工人员防范现场安全事故的演练,培养施工人员面对安全问题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密切关系。通过重视、强化安全监督与管理,能够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各环节进行监督,明确施工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掌握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意义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施工设备检修与维修、监督与管理安全体系、现代监督管理技术等方面,研究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强化策略。期望在本次研究下,可为日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吕新凝,胡鑫雨.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中如何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J].居舍,2018(36):133.
        [2]朱文锋,徐韶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18,4(22):35.
        [3]董高伟,张巧云.浅究房屋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安全问题与质量管理[J].消防界(电子版),2018,4(2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