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吴迪
[导读] 摘要:从过去的低层建筑发展到如今的高层、超高层建筑,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更是大而难,这就需要施工管理者不但要有一定的建筑施工管理知识,还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有足够的了解和完善的措施。
        身份证号:13070219860223XXXX
        摘要:从过去的低层建筑发展到如今的高层、超高层建筑,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更是大而难,这就需要施工管理者不但要有一定的建筑施工管理知识,还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有足够的了解和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般而言,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提高建筑企业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水平。如果管理体制内容存在缺陷,就会阻碍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部分地区的建筑企业为了降低人员薪酬方面的投资,在施工过程中安排的管理人员数量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标准,出现了同一员工身兼数职的现象,不仅会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还无法有效落实相关制度,从而就降低了工程的管理水平。
        2.2对项目管理不够重视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一方面各企业把争夺工程的承揽做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从而忽略中工程的管理工作,导致即使工程开工,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管理而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无形中使工程的成本增加,企业信誉下降,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风险。另一方面项目施工的直接管理者也存在对项目的管理不够重视、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各种工序互相配合之间,协调不到位等,造成项目施工落实不到位,使项目施工管理处于非受控状态。
        2.3项目管理方法落后
        工期制定方面:一般而言,只有因此拥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制定科学完善的工期开展计划。然而,大部分工作人员选择使用简单的横道图来对工期进行编制,同时在缺少先进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上就无法制定完善合理的工序以及流水作业计划,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了计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无法完成预期的效果。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2.1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一般而言,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能够为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而言,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管理、流程控制、施工工序交接、建筑质量检查等方面。因此,要结合施工项目的规模大小构建完善的管理组织机制,确保所有人员能够重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此外,管理机制的建立要满足工程自身的特点,首先要制定总体的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体系,确保能及时发现体系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将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安排专业的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不同施工阶段之间的连贯性,提高施工的质量。
        2.2健全管理机构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现场进行管理是必要的,在现场进行管理,有利于对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技术的监督和指导,有利于施工现场的顺利进行和施工技术的准确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施工人员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在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之下,可以一边对建筑进行监测,一边对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修改,提高整个建筑的质量,避免日后出现不合理的地方会对整个建筑过程产生的影响。因此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规范施工的行为,使整个工程的结果更加美观大方但又稳固牢靠。
        2.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就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方面而言,其要包括材料管理和施工过程监管这两个方面。首先要建立专门的质量监管部门,同时在施工现场安排专业的质量检查人员并配备先进的仪器,以提高质量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在施工工作开展之前,要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对设计的施工图纸以及规定的施工进度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以后才能进行,提高施工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监督,如果发现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工程竣工后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工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2.4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
        (1)P阶段。站在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角度,结合建筑工程采用的建造模式和方法,制定整体的质量管控方案,设定质量管理目标,指导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的开展,把控全过程的质量。(2)D阶段。按照设定的质控管理任务和目标,组建质量管控小组,细化质量控制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搭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建筑质量控制的局面,严格把控建筑工程的建造质量,保障工程的效益。(3)C阶段。从项目管理任务的落实角度分析,极易产生薄弱点。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工作量很大,包括基础工程、主体结构等,控制建造质量,必须要做好全过程、全面化管控,最大程度上把关细节部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这需要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对质量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点,采取优化和改进措施,切实发挥质量管理的价值。(4)A阶段。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管理问题,要进行问题的整改,形成闭环管理,严格把控建筑的建造质量,保障工程的效益。
        2.4施工过程进度控制
        对于施工进度控制而言,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由于施工现场的条件和环境存在变化的可能性较大,只有具体掌握施工现场的状况以及具体施工进度,才能根据影响因素对进度进行调整。如果进度落后就要系统的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施工进行调整。最后,在具体的进度控制工作开展后,相关人员则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的整体进度进行动态的控制、协调。而工程技术部调度室,需每日进行相关进度信息的汇总,以此来对整体的施工进度情况,进行合理的考量、分析。而在技术措施层面,则需要尽量优化施工的方法,并对工序作业的时间进行科学的缩短,以此减少技术间歇,并酌情增加平行做业的线路,从而以平行、交叉做业的线路方式,实现对进度的总控制。
        2.5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时,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原则。成立由技术、生产、安全员等人员组建的文明施工领导小组。操作机械的人员要有合格证书以及专业的操作能力,如果机械产生故障,要及时检查并维修之后才能继续使用。此外,要确保机械仪器的安全装置能够正常运行,这样才不会产生伤害和漏电事故。在施工现场的相关位置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装置,对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要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发证上岗。
        3结束语
        项目管理在国家政策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本着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是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者的不断考验,要适应当前把建筑以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理念,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学习和追求,具有精匠素质,工程管理才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储备力量,对建筑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以及项目高质量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云宏. 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 中国高新区, 2019, (009):231.
        [2] 陈恒良.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7):2718.
        [3] 吴俣.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及优化对策[J]. 城市周刊, 2018(31)23.
        [4] 金福 汤.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 建材与装饰, 2019, (020):154-155.
        [5] 吕圣明.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5):24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