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铜陵 2440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促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得到不断的创新与突破,而纵观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在稳定性、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与标准不断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现代新兴施工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为建筑工程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在现阶段社会大众对建筑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建筑质量环境等与以往相比都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同时就是在当下可用于建筑建设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此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该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相对比较困难,技术相对比较复杂,并且对于工艺工序等都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如果在具体施工中存在工艺以及技术上的问题,非常容易在工程建设中遗留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所以在现阶段必须做好对工艺技术的研究分析,改善优化相关技术工艺,有效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一、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概述
模板高度大于4米的模板支架都属于高支模,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根据要求和具体情况来合理设置纵向、水平和竖直支撑点,同时当支架高度大于8米,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支撑体系的强化设置,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所以高支模施工具有非常高的难度,危险性也更大,设置人员和施工人员要求较高,这种施工技术虽然在许多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应用中仍容易产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并且在现阶段对于建筑美观性要求日益增加,需不断拔高相关建筑标准,完全依据既定技术要求来完成相关支模和混凝土浇筑建设,杜绝遗留任何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
二、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流程
1.施工准备流程
工程开始前需要先完成相关施工方案和施工材料的制定和选择,这是工程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来设计出更加合理科学高效的方案设计,以此来满足既定的工程要求和目的,方案的设计结果还应与实际施工场地的大小相适应,以保证方案的实施,选材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在工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作为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全面细致检查各相关材料的性能质量,只有在满足标准后才允许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保证整个支架系统的安全稳固。
2.施工管理流程
高支模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多流程工程建设,作为相关单位,在工程管理中需要结合各环节特点开展有效的控制措施,并规范施工材料和工艺,严格参照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施工方案有序开展工程建设,保证整个工程都处于可控范围内。同时,还需要做好对工程进度的分析管控,及时排查问题和处理问题,是工程建设高效稳定、科学有序。
三、高支模技术要点分析
1.剪刀撑设置
依据相关规定与施工要求,需进行水平、竖向剪刀撑的合理设置,以此实现对支撑架整体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升,确保支撑架的强度达到标准要求,提升脚手架的承载能力。通过剪刀撑的合理设置,可以实现支架承载能力提升26%~40%。另外,支架的承载能力也会随着剪刀撑设置数量的增大而随之增大,例如剪刀撑设置的斜框格与整体框格之间进行比对,若剪刀撑设置占比超过5%,那么支架的整体承载能力可以提升超过30%,若剪刀撑设置占比超过15%,那么支架的支撑能力会提升至原有的1.5倍
2.水平杆设置
针对扫地杆的设置,需按照横杆上、纵杆下的原则进行合理设置,其在立杆位置需控制在距离地面20cm处。
针对水平拉杆的设置,需在立杆顶端位置与扫地杆之间均匀布置,考虑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合理分配步距,保持一步距内设置一道纵横方向水平拉杆。
四、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1.立杆
针对立杆搭设施工作业的开展,需在施工前对扣件及钢管规格、材质、外观做细致检查,只有确保搭设材料的质量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后方可开展搭设作业。在具体搭设作业期间,按照规定在立杆下部设置垫板,应保证垫板厚度超过50mm,进而起到提升立杆稳定性以及整体承载能力的作用。针对梁板立杆间距的控制,则需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梁立杆间距与板的立杆间距成倍数。需注意,上下立杆对接要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的接头需要保持50cm左右的错开距离,并且接头中心位置与主节点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步距的1/3之内,进而提升立杆搭接的合理性。
2.高支模验收环节
高支模支架设计规划工作对于技术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必须保证相关设计规划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经验,同时还需要做好与相关施工人员的商讨,在遵循标准规范和经验的基础上,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规划设计。验收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关系着工程的具体进度,出现问题时,必须进行处理和修整,这就会导致工期延长,所以必须尽快在项目完成后做好对相关项目的验收,及时排查和处理问题,减少在这一方面的影响和损失,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设计方案来明确相关标准规范,为质量检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参考,保证检验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高支模安装环节:高支模的安装过程包括多个环节,施工人员应注意各环节的安装过程,施工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确操作方式,以便更好地操作,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质量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整个模板体系的稳固性,还需要做好底板加固,严格依据标准来验收各环节质量,杜绝出现接口处松动等问题。同时因为整个支模结构体系复杂,混凝土必须在结构强度达到预期标准和要求后,才允许进行相关拆除作业。
五、高支模施工要求
1.梁模板施工
针对梁模板施工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在具体施工期间,先安装梁底模,安装过程中需侧重对中心线的精准控制,可以借助拉通线矫正的方式来提升底模安装的准确性。接着,开展侧模安装作业,按照方案施工保证侧模与底模连接位置的质量。(2)若梁跨度的施工超过4m,起拱高度则需控制在跨度的1/1000~3/1000之内,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3)梁模板需要与墙、柱等支撑架之间进行有效连接,通过构建完善且强度高的支撑系统来提升梁模板施工质量。
2.板面模板施工
板面模板施工作业的开展需注意以下几点:(1)板面模板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顶托、龙骨及小楞的施工,板模应从四周向中间铺设,模板应与支承的木方、梁侧模连接,用铁钉钉牢,板模盖梁侧模,模板板缝采用胶带粘贴,进而保障其施工质量。(2)需提高对板面标高与楼板厚度的关注度,并确保其模板平整性、标高达到施工具体要求。(3)注意核查楼板模板预埋件和预留洞位置的精准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高支模施工质量效果关乎到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鉴于此,要想进一步促进高支模施工技术作用和效能,要依据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要点的分析,严格按照相关高支模施工技术要求和方案,通过施行高质量高支模施工措施来实现对高层建筑施工效果的显著体现,确保高支模施工达到标准要求,最大化发挥出高层建筑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08):150-151.
[2]魏榕炜.试析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福建建材,2019(04):10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