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冶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有效提高土建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保证人们正常有序的生活,施工企业在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合理应方面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合同应用,能够在不增加或不显著增加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工程的实体质量和观感效果,为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贡献力量。论文对土建工程项目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具体做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涉及的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同时也对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作为当前建筑工程基础与主体结构的主要材料,其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工程总体质量的评定,部分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缺陷一旦形成,难以修复,而且要耗费大量工期和成本,因此在实际施工时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高度重视,加强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研究和分析,严格按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和管控,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本文结合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和对其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要点进行浅析,共同探讨和改进。
1.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鉴于混凝土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详细介绍当前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析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建筑应用中取得的成就。
1.1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
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的好坏是混凝土质量优劣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搅拌用水、外加剂和掺合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复合材料成品的质量。(1)水泥的安定性、强度和凝结时间对混凝土的成型质量至关重要,安定性不达标的水泥应予以废弃,否则极易引起新浇混凝土裂缝,对于强度不达标的水泥经批准后只能降级使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则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漫凝水泥。(2)砂、石等骨料的粒径及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与强度、针、片状石子含量等关键质量控制指标均需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3)除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可直接做搅拌混凝土用水外,其他水质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4)搅拌混凝土用的各种外加剂,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并经实验确认后的剂量进行忝加使用,并对外加剂与所使用水泥的匹配性进行试验确认。
1.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比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不但能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能够节约施工成本,能大幅度提高工程综合效益。实际工程施工中为了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掌握以下方面的技术要点:(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单方水泥用量等指标,不得突破规范规定界限。(2)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的重要参数,水灰比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实体质量,水灰比过大影响混凝土强度,易造成混凝土实体的干缩开裂,抗冻性和耐久性都大打折扣;水灰比过小,混凝土难以搅拌均匀,施工和易性差,内部水份不能满足混凝土凝结硬化的需要也会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增长。(3)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关键指标要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砂、石等材料含水率的不同,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实际施工材料配比的科学、准确。(4)混凝土所用砂子、石子等大宗材属地方性材料,一般就近选用以节省运输费用,而不同地区的材料性质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所在地以往的有价值性的施工经验、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总结和分析,对不同种类的混凝土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应用于不同情况下的混凝土的配合比例,然后再投入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
除了以上要求,要获得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还应做到以下内容:(1)混凝土质量配比是否科学,还要通过试验分析水和胶凝材料对于混凝土配比的影响,可以通过3组不同的配比的混凝土进行对比,从保水性、粘聚性、流动性、强度等些方面最后确定出最佳的材料配合比列。(2)每次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都 要按规范要求对组成混凝土的各项原材料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确认。(3)每次确定的混凝土配比,都要进行相关的记录,将应用情况记录下来,以便后来的利用和分析。
1.3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在确定了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后,才可以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用量,对于水泥以及水、外加剂这些材料的用量应该在正确的范围之内,如果出现误差,不应超过±2%的范围;粗、细骨料的误差不应超过±3%。在投料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目前一次投料法多按照石子、水泥、砂子、水、外加剂的顺序来进行。当材料投入之后,需要进行均匀地搅拌,达到均匀搅拌的前提是对搅拌时间进行控制。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更好地对时间进行控制,在全部的材料都投入之后一直到混凝土开始卸料为止,使用的都是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的时间一般为90s以上,并且不使用任何外加剂。如果掺加了一定的外加剂,搅拌时间需要延长,不低于120s。如果在应用中使用的是自落式搅拌机,则要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增加30s的搅拌时间。通常为了确认新拌合混凝土的质量,对首次使用的配合比要进行开盘鉴定,通过混凝土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搅拌机组、试配单位等共同鉴定,评价、确认新拌混凝土的质量。
在混凝土的运输方面,为了防止混凝土在浇捣完成前发生初凝,应尽量降低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2h。对于预拌混凝土来说,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不应该再随意加水,随意加水会直接改变混凝土的水胶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如果混凝土在运输以后出现了离析,可以再一次进行搅拌;如果混凝土在运输到之后已经出现了初凝,则不得使用。同时,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防水的措施,尤其是在多雨的季节或者是在南方,需要特别做好防水准备。
1.4混凝土的振捣技术
振捣技术是应用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使混凝土充分填充到模板内所有角落以保证混凝土均匀分布,并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使新浇混凝土密实。振捣工作中需要结合各种设备进行,并注意施工具体要点,如插入式振捣器使用时,要注意捣实移动间距与振捣半径之间的准确,一般普通混凝土取振捣半径1.5倍内,轻骨料为主的可以小于实际半径即可。实际施工中采用分层法浇筑混凝土的,在上层混凝土振捣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上,以保证施工效果。此外还有表面振捣器、附着式振捣器等设备,在作用中都应结合实际情况规范操作。准确控制振捣器的作业时间,不要超过振动合理时间,以免破坏混凝土均匀性,出现离析、泛浆等问题。在振捣过程中,还要注重模板、支架、钢筋以及预埋件等检查记录,如果出现变形问题,应及时进行异常处理,保证浇筑质量维护。
2 结论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在土建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另外,在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使用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甚至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建筑物的耐久性,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良的后果。基于此,施工企业及施工管理人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降低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保障工程实体的质量、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耐久性,提高建设工程社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家猛.土建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分析与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2):201.
[2]王彩琴.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城镇建设,2019,(8):59.
[3]许鹏.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