榀素(上海)建筑景观设计事务所 上海 200000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由单纯的观光旅游转化为文化体验与健康养老等多功能多维度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市场规模在整个中国看来,至少有每年不少于1万亿元的蕴含量。如何在文旅产业规划设计里,融合与康养相关的产业特色,同时整合市场资源和产品资源,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文旅产业;康养综合体;康养产业
一、康养产业的政策导向及战略需求
在十九大报告中可以看到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食品安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着力发展健康产业。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与老龄事业相关的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覆盖城乡基本的医疗卫生制度,到2030年,该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前列。
2020年初的一场不可预见的疫情发生,对旅游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给地球上的每个人认识到生命与自然是一种重要的共生共存关系,也揭开未来农业、旅游与康养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国家提出了以“健康中国”为发展核心的战略部署,出台且鼓励一系列与康养产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康养旅游作为新型业态有待挖掘与发展。
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将健康、养生、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人们关心的不是这里的风景怎么样,更多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体验感受。
康养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理念,在大健康大数据的智慧城市背景下,着眼点在于康乐和疗养,结合旅游、餐饮、住宿、购物、商业、医疗等于一体,形成特有的生态产业链,以康养带动其他产业,同时其他产业助推健康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各产业间的优势互补,达到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温泉康养综合体的规划要点
1.设计的原则
遵循地块功能与生态地貌——地块属性决定康养产业的优良,利用山坡谷地、周边森林以及自然河流水系的原生态地形,在设计中有选择地维持原有地貌特征,尽量保留原有水系湖泊及原生树木,不过度开发与资源浪费。
以健康特色为考量标准——以人为本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而康养综合体,无论在规划整体布局上还是景观绿化设计里,甚至在建筑室内的功能细节中都要以健康为准则,科学地考虑环境与使用人的需求关系,使得产品具有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性。
注重精神文化场景的建立——精神文化的注入是康养综合体的内核体现。结合当地原有地域的文化元素,发展长寿文化、农耕文化、孝道文化、养生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等,以独特的文化核心吸引物,延承本土文化,植入文化因子和艺术理念,打造有识别度的文化旅游品牌。
1.概况与定位
枫湾温泉康养综合体项目中,最具优势的资源就是温泉资源,枫湾作为温泉名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该区域的温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且含有游离碳酸高达315毫克/升,属于碳酸泉,对康养、保健具有医养辅助的作用。同时,自然环境资源也有独特的优势,项目地块内主要是平原田地凸起几座小山峰,高度大约在100米左右,是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征,誉为枫湾“小桂林”。
规划定位为:以旅游度假、温泉康养为核心,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山水田园式的宜居养生圣地。
在3000亩的面积范围内,依托原有路网与山体属性划分三个主要板块,形成“一轴、三区、四渗透”的规划格局,其中康养文化为主要发展轴线;三个核心区为:康养文化社区、温泉养心度假区和中医药休闲商业区;通过周边群山水域资源的自然渗透,创造一个宜居宜游的康养综合体。
3.康养产品的特色与融合
3.1温泉文化与森林氧吧的融合
温泉的发展已由简单的沐浴功能演化到根据水质水料具有不同的医疗与美容功能,每一处温泉池都有不同的水温与环境特性。温泉汤里还充分利用场地内中药草基地的优势,由专业中医调制,加入性状温和的复合药材,使得温泉的功能更具强身健体、明眼护目和驻颜美容的医疗效果。
温泉度假区内充分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山地资源,营造显山露水的优美环境,还考虑更多与人互动的设施场所,让泡温泉的单一活动衍生更多区域,比如吸收森林氧吧里的负氧离子、在半山的吊脚木屋里修生养息和环湖慢跑道里休闲散步等。
3.2中医药文化与商业体验的融合
在康养综合体里,需要依托一定的产业链来推动商业购物与餐饮娱乐。中医药休闲商业区通过复古中式建筑的形式打造一条药坊老街,商业的装饰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服务设施和景观小品,汇集了千金中医馆、百草药园、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项目,以参与体验的方式给予游客全方位展示和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针对南方人喜爱汤药养生的生活习惯,在餐饮这块打造特色汤药铺,出售传统保健、美容、养生类汤包。设置老专家中医把脉小门诊,特色针灸治疗的医美小店,延长中医药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产业链。
中医药博物馆以多媒体、实物展示和展板介绍等方式展现中医发展的历史,与药坊街、汤药铺其他项目互补,共同激活中医文化的现代魅力。
3.3孝道文化与康养社区的融合
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里,孝道文化是延续至今仍受人民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孝经》里提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尊老敬老,养老护老也是康养社区里重要的一部分。
在项目南面最深入山体的435亩谷地区域,合理布置舒适的养老社区、养生会所、老年大学和康宁别墅等地产配套项目,注重高质量的环境景观营造,松涛亭、鹤遐湖、长运跑道和太极广场等,保留原有高覆盖率的绿色生态,为颐养天年的老年人,安知天命的中年人和奋斗不惑的青年人提供一个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和便利亲切的居住康养环境。
还探寻一套中国式健康养老社区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不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并促进他们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活跃老年人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实现“养老+度假+康复”的复合型养老模式。
3.4农耕文化与科普教育的融合
基地里占较大比例的平原田地是康养综合体的基础属性,健康与农作,土地与农艺,自古以来,传统的农耕文化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安守“一亩三分地”的桃源目标,项目里还增加了田园花海、中草药田、农耕博物馆、自然教育林等,各种原始农具的展示,当地水田与新型农业技术的展示,还有各种花海与中草药为主的种植示范区,除了给游客带来观赏游览的感受,更多目的在于研究和推广农业与中草药药材的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知识和文化是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以农业起源为起点,以科技发展为主线,通过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把人与自然的探索创意搬进康养综合体里,欲教于自然,对大自然敬畏,才能更深入感知未来。
三、未来康养产业的展望
对于未来的康养产业,不是单一产品和服务的进步,而是通过科技、数据与共享服务的融合,更注重便利性和智慧性。
针对老年群体:建立持续关怀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助理、护理综合性的居住设施和服务,提供各式各样的活动社交环境,减少老人被孤立和沮丧感。
针对康复群体:构建智慧护理机制。按照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理论,以及国外倡导“用尽废退”理念,尽可能地延长健康自理生命期限,现代服务结合数据分析,打造智能化管理的智慧康养社区机制。针对中青年群体:增加旅居康养的条件。养生不是老弱病人的特权,越来越多人喜欢通过旅游度假和运动保健等方式进行“及时行乐”的自我调剂行为,通过共享协同,智慧互联等平台服务的配套让旅游产业往康养产业融合。
四、结语
作为规划设计人员有幸参与了枫湾温泉康养综合体项目的前期工作,从前期的概念策划、目标定位及设计细节深化等等各环节的深入研究与学习,探索在文旅产业的大背景下如何以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为主题来规划设计康养综合体,注重融合同时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点是枫湾温泉康养综合体项目首要解决的思路瓶颈;因此,在该项目的设计阶段采用园林绿化的造园手法结合中草药种植和景观观赏角度因地制宜地营造出基地的绿化景观效果是项目的成功实施关键。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报纸论文. 中国社会报. 2017.10
[2]周佩佩 蔡家峪中医药文化特色小镇文化休闲核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学位论文.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6
[3]易臣何等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与实践研究. 期刊论文. 当代教育论坛. 2019.07
[4]陈晓琴 基于中医药文化的尖峰岭康养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学位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