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 姚新光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姚新光
[导读] 摘要:近些年,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建设进程,如何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建筑行业不断思考的问题。
        身份证号码:32072119871112XXXX
        摘要:近些年,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建设进程,如何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建筑行业不断思考的问题。对于建筑施工工程来说,需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才可以促进其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引言
        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发展速度也产生较大影响,在应对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及时改进施工技术,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将当前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降低工程管理中的成本,进而保障住户的安全。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加强内部调整,引进相关的科学设备和技术等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建筑企业的有效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等等,并且无法正确使用先进的科学设备,以至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建筑企业在相关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施工技术的水平和效率。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复杂,相关建筑技术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越来越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并且在许多施工环节中需要进行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根据管理制度的实际情况完成建筑工作,从而有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更好地促进建筑企业的有效发展。其次,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因为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质量管理,很容易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建筑企业和相关施工人员应该加强保证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2.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缺乏完善
        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本前提。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有些建筑公司缺乏良好的管理,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混乱,一些管理人员不是很了解自己的管理内容,导致出现问题没有负责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就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对于自己管理的内容不明确,有些地方出现重复管理,导致下面的施工人员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效果差,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整个工程施工不能够有序进行,为建筑质量埋下隐患。很多时候相关的管理人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问题被忽视,然后无限被放大,最终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有效防治建筑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每一个建筑行业从业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2.2监督意识不强
        一些建筑施工的队伍中,由于一些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监督意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的效率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这些监督意识不强,对于建筑施工也是极为不利的。监督意识是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条件。监督制度下,相关施工人员被充分调动积极性,可以更好地、高效地进行施工,提高其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创新策略
        3.1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想使自身的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首先一个就是要完善施工管理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同的施工企业有着不同的优势特点,在制定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自身的情况来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

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图纸的了解,分析与审核制度、施工组织计划与施工总体规划图的制定与绘制、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制度的建立等。其次,还要对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施工方案进行检查,确保施工方案运行的有效性。
        3.2健全施工技术监督制度
        高效的建筑施工需要有一定的施工技术监督制度来提供保证。只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才可以帮助各个部分的施工人员认识到自己当前的不足、所需要做的内容、需要完成的工作,只有明确目标,得到一定的压力,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建筑施工。
        3.3优化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最关键的阶段为施工阶段,该阶段的质量与管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与成本,应在此环节加强技术应用管理。首先,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根据多种要素,如施工气象条件、技术标准、施工合同、施工图纸、施工环境及工程项目基本特征等进行方案编制,从而保障施工方案的合理与科学,并顺利应用相关施工技术。其次,设计人员还应结合施工进度与预付款实际金额,使材料采购方案更为合理。根据工程项目的预估成本,更新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通过培训,或外聘技术能力较强的施工人员,防止出现机械闲置或无价值的施工人员,避免工程成本的浪费。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将工程项目的要求与规范纳入其中,并编写出符合实际的施工内容,特别要注重该内容与施工需求的契合度,保证依照进度要求与计划完成施工工序中的每项环节。针对异常情况与突发事件,管理人员要制定出科学的计划与充分的应急预案,从而降低施工时的不稳定因素,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益。在编制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设计人需明确整个工程的计划与目标,并科学制定各项施工工作的细则,完善现场的管理与监督,利用信息反馈、优化设计等方式提升应用该技术方案的时效性与可行性。最后,在关键性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间的协调与配合也十分重要。在多项工序的衔接处保证其有效性与紧密性,整套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当一道工序完成后,相关监管人员应严格测试该阶段工程质量,确保各项指标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从而降低因衔接问题而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
        图1整套施工流程
        3.4优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建筑工地的管理模式来说,需要进行一定的信息化的处理和加强,从而优化其信息化的建筑效率。随着社会科技力量的提高和发展,建筑施工也需要适当地使用一些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和施工效率的提高。在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时,也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优化,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应用中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式。
        结语
        综上所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等,并且无法正确使用先进的科学设备,以至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并且加强对施工技术工作的管理。其次,应该科学设置安全管理防护措施,并且在一些比较危险的施工区域贴上安全标识,从而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尽量减少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并且在建筑施工结束之后应该利用科学手段对各项工程进行严格的检查,从而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尚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研究[J].居业,2017(9):148.
        [2]张晓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7(12):191.
        [3]饶卫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与创新方法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8):101-102.
        [4]薛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与创新方法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5):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