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2082619890129XXXX
摘要:在全新时期中,基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成为了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实现此目标,各领域均需要加紧对相关工作的优化,而建筑事业发展中则需要进一步做好施工安全管理问题。针对此,认为积极开展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整体变革与发展,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满足群众对居住与生活的品质要求,建筑行业亦处于变革之中。部分建筑企业,为提升行业竞争力,从建筑质量外观以及多种因素着手,超高层以及外形特异建筑逐渐出现,并取得显著成果,逐渐成为城市地标。对这些超高层以及特异建筑进行分析,此类建筑施工难度极大。再加上,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恶劣环境,极易威胁现场施工人员安全。为推动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找到建筑施工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引入先进技术,在建筑行业施工前构建立体模型,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在模型中输入多项数据,模拟建筑施工、管理等多项内容,最终提升建筑整体质量,降低建筑行业施工难度,逐渐优化传统施工管理模式。
1BIM技术的优势
(1)动态化建筑工程项目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在BIM技术的辅助下可以集合在一起,将各个信息联系在一起。期间一旦某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发生改动,将导致整个的关联数据受影响。因此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构建起动态化的网络平台,便于安全管理人员动态化监测现场施工情况。(2)可视化BIM技术下构建起来的是三维模型可以让项目管理者更加清楚的看到各个环节的实际施工情况,管理人员在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下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清楚明朗的讨论。(3)协调性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施工期间不兼容问题较为常见。在不同专业不兼容、缺少沟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而借助BIM技术则可以构建起全面的三维模型,各个专业的参与人员可以在同一个远端上相互交流,确保信息下达的同步性,能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安全事故。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2.1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问题进行分析,较为常见且潜在风险较大的一个问题是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而此问题的存在也是其他一系列风险发生的诱发因素。基于安全管理机制的不合理,则不能够有效的规范施工管理热源以及参与施工人员的行为,导致其出现各种违规操作,进而干扰到施工效果及进度。另外,基于安全管理制度中缺少与之匹配的奖惩机制与责任机制,不能够对工作人员形成直接影响,致使工作者没有约束的完成日常任务,增加安全风险。
2.2安全管理方式与技术过于落后
部分建筑企业,经过不断发展与变革,其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与经验相对丰富。在社会进一步过程中,部分管理经验逐渐落后于社会发展所需。但是,部分建筑企业仍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延续老旧管理方式。此种相对落后管理方式与设备,不仅难以保障建筑施工效率,更难以维护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致使多种潜藏风险出现,不利于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再加上,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设备相对落后,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更要对技术设备进行多次维修。针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潜藏风险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完善,势必会影响建筑行业各项工作开展,最终导致多种安全事故问题频发。
2.3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意识
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上,安全管理水平不足或各种安全隐患的存在,均与管理意识不足关联密切,也比较容易在施工后期导致建筑项目出现安全质量问题,诱发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安全意识不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两个层面。
基于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可能会影响到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于各项安全隐患问题,最终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3.1应用BIM技术做好安全施工检查
对国内建筑施工进行分析,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复杂化,无论是建筑设计图纸,还是建筑施工环境,都需要得到全面且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因此,在实际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用引入先进BIM技术,并结合BIM技术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及时检查出建筑设计方案内部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应当结合建筑施工技术,借助BIM技术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动态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借助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现场管理能力,结合建筑施工现场数据变化,对建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3.2构建合理的可实现的安全管理指标
施工安全指标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了相关指标,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施工企业可以利用BIM技术的一致性、实时性和共享性,获取准确的建筑模型并进行计算,从而确立合理的施工安全指标。在BIM技术的应用过 程中,相关的数据之间实时关联,利用BIM技术构建建筑模型之后,施工方就可以实时获取建筑信息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为建筑安全指标的设立给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充分掌握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制定出科学合理精确的施工安全指标。
3.3危险源辨识
若能够在施工现场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危险源,可以大大降低施工危险性。传统建筑建设过程中,往往是由专业人员根据自身施工经验来寻找危险源,并判断其类型以及有害性。但人工识别会出现场地过大,而导致不能第一时间排查出危险源,从而引发安全事故。BIM技术建模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通过BIM技术将建筑施工场地模拟建设起来,通过计算机超强的计算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况进行对危险源的排查。这样一来施工人员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BIM技术观察所处场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规避和处理,极高的缩短了建筑建设周期,大幅度提高建设效率。
3.4优化施工现场配置
随着建筑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结构、设备、材料和施工工艺、流程日益复杂,大量不同专业的施械设备、班组、人员交叉作业,在有限的施工场地空间内,为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合理规划并使用施工场地。通过BIM的3D/4D模拟技术应用,可以创建虚拟施工现场,以现场模型为依据,合理规划物料堆场、装卸平台、通行路线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区域,对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等机械设备进行精准定位,防止机械设备在水平和垂直空间内发生碰撞,消除安全隐患。
结束语
BIM技术利用三维模型表现出的建筑,彻底改变了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现状。真正做到了提前预警、及时处理以及事后防御,让危险问题无法潜藏在施工人员身边,保证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大立.基于BIM技术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0):66-68.
[2]李静.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9):165.
[3]唐凤娇.浅谈BIM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四川水泥,2018(09): 239.
[4]石宝虎.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164-165.
[5]于健.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