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达胜琦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7
摘要:近年来在十三五的规划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对建筑工程需求也与日俱增。混凝土浇筑技术较于其他施工技术有着成本低、效率高的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中。本文探究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对此过程中出现的材料选择不当、易出现裂缝等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改进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施工;工程
0引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时,所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其面临着一系列裂缝问题的挑战。对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浇筑的技术特征进行更为详尽化的分析,找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实际性操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其为基准,设置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标准,合理的使用该项施工技术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工艺环节的施工速度以及品质。严苛的规定好施工操作行为,全方位的进行工程技术的管理以及监督,定期的开展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将理论和实践更为合理的整合在一起,明确各类施工操作规范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当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使用频率比较高,其是一类常见性的施工技术,通过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来进一步的稳定建筑设施。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体积量会比较大,施工的难度也比较高,总体施工结构厚度较大。需要使用科学工艺技术,确保连续性浇筑不受影响,控制好化学外加剂的使用量。在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其混凝土受到自身体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内部的水化热比较大,不能及时的将其热量挥发出去,致使其混凝土内部温度急速的上升,水分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裂缝问题,其给建筑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果产生该种问题,其必须要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做好混凝土的养护管理工作,切实的提升其自身的整体性,降低裂缝的产生现象。
2大体积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注意事项和应用方法
高层大体积建筑在施工的时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被广泛的使用,为了可以使这一技术完美的实现,施工前,工人要对建筑的表面先做一些处理,要把表面清洗干净,避免有杂质的出现,影响浇筑,对已经有的缝隙进行处理,对那些辅助的设备进行调整设置。对于混凝土原材料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浇筑的方案也要做到最优化,对于温度的改变,可能引起的裂缝出现,要做到提前准备,提出养护方案,在选择表面保温材料的时候要依据当地环境。
2.1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
在选择配比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配比是否可以实现规定的设计强度,还要注意温度变化,气化热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把细节处理好,为浇筑做好准备工作。
2.2凝土浇筑方案的选用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时应该采纳二次振捣,相比于一次振捣,二次振捣可以避免混凝土中由于水分和气泡的存在而产生的细小空隙的问题,在正常的情况下在混凝土最初凝固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它还可以受到振动,但是混凝土凝固形成后就不在可以受到振动,如果只经过一次振捣那么混凝土跟容易就和钢筋脱离,所有要对混凝土进行第二次的振捣,这样可以保证混泥土和钢筋容易和在一起,可以避免出现脱离。
2.3预测温度和设计养护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表面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可以改变混凝土的质量,使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出现裂痕,因此温度是重要的一个因素。混凝土对于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当表面的温度下降比较明显并且速度也快的时候,这样就会使表面出现裂缝,所以,施工人员要对建筑的表面温度和周围外界环境温度进行测试,将测试数据记录好,根据这个结果要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尽量避免温度下降过快,除了对温度测试还要对定期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表面进行养护,这样才能减少表面出现裂缝的情况。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材料选择
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建筑施工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对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质量。根据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选择施工材料,充分考虑到包括建筑工程的用途及其特性、工程预算是否充足等因素。结合基本材料的特性,最终选定用作建筑施工的材料应当符合工程需求、性能较高、成本适中、后续维护容易等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严格管理施工材料。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材料的检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检查材料基本性能是否符合工程需求;检查材料是否符合施工标准;检查材料在在质量上是否达标。对工程材料进行科学选择和有效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2出现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混凝土内部水热化集中,升温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时,混凝土便会产生裂缝。裂缝影响了建筑质量,作为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会酿成建筑事故。如何解决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技术面对的核心问题。导致裂痕出现的原因并不固定,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因人员施工不当导致裂缝的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振捣必须达到一定的目标,保证混凝土的均匀与密实。混凝土的整体强度由混凝土的离析密实度决定,当强度低于一定限度时,容易受外力作用产生裂缝。在混凝土还未形成初凝时,强混凝土的离析密实度由两次甚至多次振动强化的方法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二次振动也可以避免残余在混凝土的水分或气泡上升形成微孔,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平整。
温差过大导致裂缝产生。根据温度变化采取有效措施是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重要环节,温度的变化具体包括水泥的水热化及外界温度变化。水泥与水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水化释放热量,这个过程中集中释放的热量被厚重的混凝土阻断,聚集在混凝土内部,无法及时散发到混凝土外,导致内外温度不同,出现温差;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施工中外界气温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内外温差增大。受温度应力的作用,极易产生裂缝。为了减少这类情况出现出现的裂痕,注意原材料的选择,在预算范围内,宜采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采用中砂作为细骨料,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品种,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等。要做好混凝土配比,注意砂石的合理配比,添加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和矿渣粉等掺合料降。在此基础上完成浇筑后,混凝土测温与设计养护也是工程的重要步骤,要求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尽可能控制在25℃范围内,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大气温度的差异尽可能小于20℃,同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天。通过科学选料和后期对混凝土的测温与养护可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差过大而产生的裂缝。
4结语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所发挥出的效用也十分的显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难度会比较高,所以该项技术的应用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需要合理化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以此来更好的规避裂缝的风险,降低总体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系数,构建出一个更为良好的施工环境,切实的提升总体混凝土的性能,选择高品质的施工材料,设置好操作规范,防止其产生违法操作等的不良行为,注重开展混凝土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浇筑方案,保障其项目的安全性能,防止其日后影响到建筑设施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鑫.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