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业在数字环境下的转型升级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张艳鑫
[导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传统书籍的出版企业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传统书籍的出版企业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传统模式的出版方式正面临着淘汰的危险。与时俱进是出版企业生存下去的首要目标,只有响应时代的号召,出版企业才有可能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关键词:出版企业,数字环境,转型

        在目前的出版模式中,数字出版首当其冲被认为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出版模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的兴起,我国的出版产业在模式和形态上都要有所变革和创新,而我们出版企业主要的转型方向就是数字出版。
一.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困难之处
1.出版企业数字转型信心缺失,经验不足
        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带来的也是残酷的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出版企业不能应对时代给予的重大压力,做出相应的改变,那么被淘汰的,一定是他们。在新媒体时代的变化下,出版企业层出不穷,这其中有好有坏,而出版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就要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核心和营销模式,目前许多的出版企业对自己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不重视,消极怠工,固守传统的发展模式,没有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意,且对自己技术改变、加强数字化出版没有充分的信心;面对新媒体的“来势汹汹”,许多出版企业自乱阵脚,没有相应的作战策略,在面对数字化出版转型之际变得手足无措。
2.专业技术与核心输出的结合不当
        出版企业数字化的转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相较于传统出版企业,其在出版方式、运行方式、经营模式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出版企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素养,来满足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在当前的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的核心地位有所下降,拥有技术的平台商和服务商地位逐渐上升,但二者在资源拥有上是一种互补的态势。[1]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与推动下,需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开拓性能,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遍性,但出版企业的核心输出是不能改变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将出版企业的核心输出比作骨架的话,专业技术就是丰满它使它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鲜血液。在这方面,一些出版企业的关注度就少很多,那么对该方面关注度的缺失,就导致了现在出版企业在转型方面寸步难行,无从下手。
二.出版企业的转型之路
1.培训人才技术,投入人力资本
        出版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置培训课程,对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进行相应的教学培训,无论是在出版内容方面,还是出版设计方面等,都可以将传统出版转换为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出版模式。出版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技术手段,将东西方技术相融合,形成新式的技术路径。而出版企业的人力资本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形式,包括出版企业管理者整和资源的能力和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技能。[2]创新技术不是凭空想象就能产生的,它需要出版企业投入相应的成本,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来帮助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更上一层楼。
2.丰富产品类别,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由于新媒体环境下出版企业对数字化的疯狂追求,许多传统出版企业忘记了自己原本具有的资源优势。虽然革故鼎新是响应新时代号召的必要条件,但传统出版企业中有许多优秀的书籍资源内容是值得出版企业保留的,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在保留优势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丰富与创新,拓展自己产品的种类,书籍内容包含范围可以更广,新媒体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新领域,都可以作为其内容拓展的目标。而为了防止组织惯例僵化,保证企业在动态环境下做出快速适应,出版企业必须持续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才能激活和锻造信息吸收能力、资源整和能力、组织执行能力等组织动态能力。

[3]
3.运用外生动力,适应市场需求
        出版企业的动力机制来自于外部环境与内部系统两个方面,其中,源于外部环境的市场环境作用、产业发展带动、技术进步推动、政策行政导向等称为外生动力[4],在文化政策的呼吁下,出版企业需要积极运用外生动力,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技术本领和运营模式,比如可以选择和移动运营商合作,扩大自己的营销方式与优势,现如今移动阅读也成为电子科技时代的一种主流阅读方式,可以作为出版企业的参考营销方式;其次,出版企业要对应不同的客户,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出版企业面对的客户是各种类型的,相应的,出版企业就应对自己的出版物进行不同的分类与创作,来适应市场,并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来满足不同用户多样的需求,实现出版物的价值最大化和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4.拓宽发行渠道,寻找潜在客户
        2020年突然到来的新冠疫情,让原本就危机重重的出版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各种线下门店关门歇业,零售市场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在这种内外夹击的情况下,出版企业更要开拓思维,拓展新兴发行渠道,尝试多种探索,网络书店、微店、图书馆配书、社群团购、母婴频道等多种渠道并行发力,寻找潜在客户,开发新的销售增长点。出版企业要有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抓住新媒体的发展机会,顺应读者不断变化的购买需求,例如近一年迅速崛起的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带货商业模式,销量惊人,既满足了读者对新兴购物方式的追求,又给传统生产行业带来了一线生机。出版企业要打破传统局限的销售方式,在如何享受新媒体直播带货的红利上下足功夫,进行思维创新,充分拓宽发行渠道,线上线下联动,多条腿走路,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局,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不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5.丰富出版载体形态,加快数字化建设
        在这个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企业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出击,快速调整经营理念,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纸质图书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已经逐渐丧失了绝对吸引力,除了低幼、教辅、收藏等针对特定人群的、具有较强功能性的书籍外,纸质图书也不再是最合适的出版载体。人们不断追求更加科技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内容展现形式,所以出版企业要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化、数据化、网络化延伸,一是要用数字化的方法,在图书中铺设二维码,添加音频、视频,利用AR技术、VR技术等多种技术,丰富图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载体形式,提升图书的附加价值。二是要积极进行现有出版内容的数字化转化及渠道分发,使内容资源得到多渠道、多形态利用,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让原本的一次性收益裂变成多重收益,创造其更大的价值。三是要积极进行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积极进行传统出版与其他新业态、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探索,与时俱进,保持开放创新的精神,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成功的转型升级。
三.总结
        伴随着外界的出版环境的日新月异,出版企业需要在自身进行技术创新、满足市场需求,而为了激活出版要素、提高出版效益,新时期在推进我国出版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新的路径,以实现出版企业之间创造性发展的新双赢。[5]无论是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实践,还是在市场上抓紧人民需求,亦或是企业间强强联合推动出版界进步发展,都需要出版企业付出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只有这样,出版企业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的考验下茁壮成长,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 杨玲,张润彤.商业生态系统视域下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J]. 中国流通经济. 2012. (8): 68-72.
[2] 孙寿山. 知识资本与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J]. 中国流通经济. 2004. (4): 36-39.
[3] 黄倩. 基于组织动态能力的出版策划创新研究[M]. 中国编辑. 2012. (3): 38-41.
[4] 原继东,王树恩. 我国出版企业的成长动力研究[M]. 出版发行研究. 2011. (8): 27-31.
[5] 薛巧玲. 关于构建出版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的思考[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