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哈尔滨枢纽运输组织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蒋佳辉
[导读] 哈尔滨枢纽在哈尔滨铁路局集团公司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哈枢纽地区运输组织质量,
        哈尔滨枢纽在哈尔滨铁路局集团公司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哈枢纽地区运输组织质量,直接影响集团公司整体运输生产效率和效益。而哈尔滨南站是枢纽中重中之重,提高哈南站运输组织水平对于畅通哈尔滨枢纽提高机车车辆运用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情况
        哈尔滨枢纽为环形枢纽类型,现哈枢纽区内主要车站有哈尔滨站、哈尔滨南站、哈尔滨东站、香坊站、孙家站,其中哈尔滨南站为集团公司管内唯一的路网性编组站,连接滨洲、滨北、滨绥、京哈、拉滨五条干线,承担黑龙江全省、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空、重货物列车的改编及无调中转任务。正线、到发线、编组线共计117条,集中联锁道岔620组,配备有12台和谐型调车机、两座自动化驼峰,最高办理量为22027辆。哈尔滨南站畅通与否和编组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兰棱、五常两个局间分界口列车交接,而且对滨洲线、滨绥线滨北线及哈枢纽各站运输秩序和车流移动直接产生影响。
        二、影响哈南站编组质量的因素分析
         1.到达场阶段性满线。
        因编组计划调整和长大重载列车的开行,哈南站上行系统运输压力不断增加,上行到达场集中到达时,直接造成四场分类线不足,如果出发场发车受限,就会大幅增加上行系统压力。同时,受京哈线、滨洲线客车群影响,京哈下行线车流及滨洲王万线车流阶段性集中到达,哈南站下行系统到发线及编组线阶段压力增大。滨洲上行和京哈下行列车接不进来,直接后果滨洲下行、京哈上行无机可用,列车开不出去。
         2.哈枢纽车流积压。
        到达哈枢纽区内各站卸车流,除整列运输外基本上均经哈南站中转解编,在外围站接卸能力不足或机车不衔接等情况下,卸车流经常在哈南站积压,对哈南站编组线运用产生很大干扰。积压车流中以哈东、香坊站为主,日均影响哈南站中转时间约0.4小时。
         3.哈枢纽区内上、下行车流混编增加哈南站作业量。
        哈枢纽区内主要站(哈东站、香坊站、哈尔滨站)产生的小运转车流大部分为哈南站上、下行系统车流,因现行编组计划规定哈枢纽各站到达哈南站的小运转列车上、下行车流混编,其中香坊、哈东站到达哈南站二场上、下行车流不分组,造成哈南站折角车流增加。
         4.滨洲线车流分组困难。
        滨洲线让湖路及其以远车流主要分为让湖路到站、让通线车流(银浪、独立屯、新华屯站等)及松源、太平川(沈局交口车流)3大组,三间房及其以远车流则因到站分散分组困难。仅以让湖路及其以远车流为例,如果哈尔滨南站按照上述3组进行分组选流,四场至少要占用3条分类线,这对于哈尔滨南站来说,即使无重车积压(沈局电煤、进关车超数等)也很难实现。即使分别占线,每组因车流集结达到成列时间过长,势必影响哈尔滨南站中转时间,同时,四场至六场每取送一组车至少需要40分钟,取送3组成列计算,哈南六场编成一列让湖路及其以远车流即需要120分钟。
         三、提高哈枢纽运输质量的建议
         1.整合车站组织结构。
        建议将孙家站、香坊站、王岗站整合,统一由哈尔滨南站管理,最大限度的优化枢纽运输组织结构。整合后形成的“大编组站”将构成以哈南站为中心的整体系统,编组站对车流调整可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编组站站调可统筹使用所辖站设备能力和调、小机车动力,优化接、发车方案,综合运用编组站和各“卫星”站的到发线资源,做到“机尽其能”、“线尽其用”,编组站的能力得以进一步释放,最大限度缓解哈南站到达场、出发场阶段性满线压力。哈南站将香坊、哈东站车流按到卸车流种类、方向首先疏解到卫星站,最大限度的压缩货车周转时间。

考虑消除哈枢纽区到达哈南站上、下行系统产生的折角车流在站内转场作业延长中转时间,减少编组线运用等因素,哈枢纽区货车周转时间可进一步压缩。
         2.优化调整哈枢纽区各站的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哈东站、香坊站编组到达哈尔滨南站小运转车流按按上、下行方向分别集结,尽量减少哈南站内产生的折角车流量,且从货运日计划入手,均衡哈枢纽内各站装、卸车计划安排,同时减轻其余各站车流集结压力。滨绥线上行矿建应组织整列装车,不能整列的应按到站组织成组装车,有条件时应按滨洲线站顺组织装车和挂运。
         3.疏解哈尔滨东站、香坊站。
        根据两站卸车能力以卸定装,防止因接卸能力不足产生哈尔滨南站车流积压;日常运输组织中部分空槽车在哈尔滨南站就地集结,缓解哈东站到发线压力;合理调整小运转机车运用,克服小运转列车受行包、车流、临时运输任务等因素干扰的困难,做到机列衔接、有流即开。
         4.灵活调整哈枢纽区机车使用。
        结合哈枢纽区出入库单机较多的实际情况,日常调度指挥中灵活运用哈枢纽内的机车动力,尽快疏解枢纽各站小运转车流,杜绝有流无机问题,最大限度缓解哈南站阶段性满线压力和“出口”压力。在完成调车机设备更新的前提下,使滨江、香坊、新香坊、哈东、阿城、孙家等站调车机具备在枢纽区内牵引列车能力,根据牵引定数编组小运转列车顺路捎脚;哈南站到达场满线时,可有计划地调整部分列车在枢纽区周边站停运,待哈南站具备接车能力时利用回库单机或小运转机车顺路捎回;哈南站出发场因机车不衔接满线时,可利用出库机车或小运转机车将列车顺路捎出。
         5.滨洲线车流分组。
        遇齐齐哈尔以远(富裕、加格达奇等)车流量较大时,组织哈尔滨南站单独成列,列车不进三间房站(可进榆树屯站或昂昂溪站),缓解三间房站压力。遇空槽车量较大时,组织哈尔滨南站整列集结(龙凤、独立屯站等),减少让湖路站解编次数。组织哈尔滨南站对独立屯、银浪、林源、新华屯站等通让线车流成列,直接在让湖路西换挂,缓解让湖路站压力。
         6.提高日(班)计划编制质量。
        根据现行列车运行图特点,充分把握哈尔滨南站六场向滨洲线发车的运输空间,每天17:00—0:00及9:00—14:00,重点组织编发滨洲线车流,既充分利用滨洲线通过能力,避开施工天窗,又避免对兰棱口交车产生过多干扰,防止“南西争口”问题的发生。编制日(班)计划必须结合车流结构、季节特点、施工计划以及部、局命令、领导批示等情况进行。严禁向施工天窗内加开列车,该抽线的列车必须抽线,防止机车、车辆浪费,减少列车调度员指挥难度,确保调度指挥安全。编制日(班)计划必须注重运输能力与运输效益的结合,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做到货尽其流、车尽其用,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
        7. 提高枢纽计划调度指挥工作质量。
        枢纽计划调度按阶段实时掌握哈尔滨南站保有量及到达场、出发场情况,及时与哈尔滨南站调度沟通情况,超前布置,及时调整,在确保哈尔滨南站畅通的前提下,按照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和滨洲线车流分组顺序,不断提高哈尔滨南站编组质量。根据车流结构和施工计划,掌握滨洲线列车运行规律和施工天窗对运输的影响规律,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对哈尔滨南站的驾驭能力。在车流适中,机列衔接时,指挥哈尔滨南站对让湖路及其以远车流进行分组成列。而在集中到达、阶段性满线或出发不畅时,可指示哈尔滨南站减少让湖路及其以远车流分组数,缓解四场压力。对滨绥线上行到达整列矿建,充分利用哈尔滨东站、滨江站、香坊站等进行换挂,减少哈尔滨南站无调中转列数。
        哈枢纽相关站整合后,实现哈枢纽内运输组织与货运组织一体化,各站车流移动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系统合理的调配货车的出重配空,并可灵活疏解哈尔滨南站站内哈枢纽车流积压问题。集团公司到达哈枢纽以及兰陵口接、交车集中到发时,扩充了哈尔滨南站在车流组织、货运组织、机车调动等方面的延伸协调能力,使哈枢纽以哈尔滨南站为中心的运输组织结构更趋于合理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