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刘帅雨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村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深,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村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开展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这并不利于我国农村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此必须要采取措施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使我国农村现代化更加顺利。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使我国农村现代化更加顺利,达成人和自然和谐共存。
        关键词:农村;现代化进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农村环境是和城市环境进行比较的,主要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统一。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比较低,开发较少,环境污染问题并不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农村进行了现代化建设,农村的污染问题越发严重,这并不利于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此必须要予以重视,对于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
一、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从事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土地资源非常的有限。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能够使作物更加高产,农户为了提升作物的产量,非常的重视对于农药和化肥的应用,这就导致土地受到污染,并对于周围的水源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对于鱼类以及一些动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影响。
        并且,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大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地膜的出现,为农作物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地膜的残留非常多,也会对于土地和周遭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1]。
        第二,对于住宅区的划分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小城镇和农村聚集点的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在对于新农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作为支持;大部分城镇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只考虑了对于土地的使用,但是却忽略了土地和周围环境以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规划存在着片面性,并且由于对于住宅区的划分并不细致,导致农村居民一般都呈带状分布,并没有和工业区分隔。居民在生活中出现的污染由于管理不当,直接放置在周边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非常的差。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加深,但是这一情况并没有被解决。
    第三,农村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地区。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我国的乡镇工业水平比较低,主要是依靠对于农副产品进行加工、依靠劳动力来进行工作获得的成本比较低[2]。事实上这种工业的发展是将牺牲环境作为动力的,治理非常困难,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解决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我国和生态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少,政府对于农业生产建设的标准较低,这并不利于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对于无公害农作物和农药、化肥的使用规定,使其规范的进行生产。


    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在进行农业现代化之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第二,要加大力度建设环境保护相关的机构,使农村的基础设施设备更加健全。第三,要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政府的重点规划之中,做好环境治理相关工作。
(二)从多个渠道筹集资金
    和城市进行比较,农村的经济实力比较低,资金来源比较少,进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在这一情况下,乡村机构应该和城市进行合作,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乡村环境治理之中,并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使资金的来源更加多样化。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决策,对于农村的环境质量进行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多次进行工作造成的资源浪费[3]。
(三)对于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造成农村污染的因素非常多,可控性比较低,再加上农村居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比较多等,导致农村现代化环境污染问题很难进行解决,在这一情况下,应该加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
        第一,应该立足于农村的现实情况,借助于现代化技术,降低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使其发挥最大化的作用。降低水资源的不必要消耗,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并在田地和水体之间建立一些生态区域来对于污染进行改善。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于农药化肥收取一定的费用,提升其使用成本,降低农村居民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并推动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
   第二,应该注意循环经济的发展,使不同产业加强联系,共同发展。比如说,将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相结合,能够对于污染废弃物进行应用,并且减少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个过程,能够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出现的概率。对于一些住宅区域,由于经济水平的不足,按照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不合理的,可以从农村的现实情况出发,找出适宜农村发展的处理方式。比如说,对于水污染进行处理时,要考虑到水污染的来源、当地的环境以及人口等多种因素,将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的采取措施来进行解决。比如说可以将沼气池和人工湿地相结合,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污水进行处理[4]。
三、总结
    根据上文来进行分析,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具体可以总结为三大类,即从事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对于基础设施设备和住宅区规划不合理造成的污染以及企业分布位置不当造成的污染,这并不利于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必须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对于企业污染进行处理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等措施,使我国农村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顺利的完成转型升级,成为现代化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高新宇,吴尔. 间断—均衡理论与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演进逻辑——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3):75-84+112.
[2]郑璞. 基于自主治理理论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为例[J]. 现代农村科技,2020(01):92-95.
[3]张叶,王晓佳,华林溢,尹维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污染与防治研究——以宿迁市蔡集镇为例[J]. 劳动保障世界,2020(06):68-70.
[4]王康,唐敏,周淑芬. 从环境管理体系效率的角度分析石家庄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06):48-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