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国虽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在农业的生产中主要依赖于人工的体力劳动以满足当前的社会农作物需求,因此在人工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背景下,发展现代机械技术,利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机;农艺;农业
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以及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以及农村的人口比例失调,人口大幅度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供需矛盾增加的同时,农业的生产也受到了劳动力的限制。因此农业生产发展为了符合经济发展水平,不得不进行生产方法的改进。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农民的个人农艺水平较高,但是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却未得到显著增长。在新形式下,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结合农业机械和农学,逐步采用现代机械生产方法,通过机械取代手工生产方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一、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进行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所必要的生产方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现代化也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农业是一个与自然密切相关的产业,要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包括农业在内的所有与自然友好相处存在问题的产业都必须树立起环保的年产量,利用保育耕作技术,通过配套农艺措施的实施,在免耕播种、施肥管理,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处理秸秆和土壤表面等具体的领域进行技术的更新。由于传统保护技术在其推行的过程中有着费时费力的弊端,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1.2农机与农艺结合生产的普及实例中看其重要性
1.2.1水稻机械化生产
在过去,传统的水稻生产是手工进行的,从育种到栽培,从栽培到收获,整个水稻生产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设备,但与此同时,大量投入的背景下其生产力仍较为有限。
而随着水稻种植集中在温室或田地里,采用半精确播种或细粒播种时,已经是农业生产的新尝试。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拖拉机农户其中主要使用的机器,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机器类型也在不断的更新。虽然在当前的机械发展中,水稻种植完成后也有作物保护机器进行农作物的外部保护,但由于该机械的使用效率较低,尚未在水稻种植中广泛应用,同时收获机也由于适应性差和通用性差的问题,在当前的水稻种植中并不普遍。为了有效的进行作物的保护,当前的农户较多的使用的是喷洒杀虫剂,但由于喷洒的主观性,其喷洒的效率与质量都无法保障。
1.2.2棉花生产机械化
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有效的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发展进程,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创新、技术整合和推广能力,加快了成果的转化以及新技术和新机器工具的传播。
大型自走式采棉机、三膜十八行机采模式棉花精量播种机、拖拉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激光平地机、一膜四行移栽机等新机具在棉花生产中的推广,成果的实现了机械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有效转移。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促进新机器的研发,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已经逐步加速其机械一体化进程。
通过引进和推广棉花采摘机和辣椒的收获机械更新了新疆乃至全国农业机械设备现状,其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得到了优化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扩展,推动土地回填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也满足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基础
2.1农业现代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的构成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其生产技术在不断的改造与创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分散的农场到大规模的耕作,随着农业机械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其生产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机械与农业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之一。以现代的农业生产方法,利用信通技术的远程控制,实现了农业生产中物资和设备的更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准。
2.2有机农业的社会经济发展
有机农业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粮食安全方面。有机食品是当前消费的重要趋势,因此在市场的需求背景下,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有机农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化与农学相结合的重要基础之一。
为了满足消费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确保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以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满足市场的需求。有机农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业经济,通过其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生产过程的有机化可以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减少农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其生产方式符合自然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则。
三、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策略
3.1建立农业机械与农学相结合的工作体系
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和农业科学的有效结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为这种结合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由于工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农机农艺和合作必须自上而下地建立,通过各部门的分散实现高质量的结合。因此从结合必要性来看,建立农业机械和农业合作机制是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农业机械整体发展和农业合作的基础。
3.2有关农业人员的培训
为了有效地将农业机械和农业科学结合起来,必须加强对有关农业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要求农业人员掌握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效率与应用质量。
机械化和农学的结合要求农业人员具有专门的栽培知识和栽培经验,因此农业部门必须充分利用农民职业培训的新平台,有效地指导受训人员进行农业机械和农学的学习,并培训其进行知识与生产的结合。同时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人员定期对农业提供支持,以促进农业机械在推广过程中与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同时在农业机械的应用过程中实现对于农业人员的高质量培训。
3.3建立起农机农艺结合的示范区
农业机械与农学相结合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当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因此对于在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地区,进行结合的示范与结合经验的总结,在指导其他地区开展结合的同时降低推广的难度的,促进农业机械和农学的一体化进程,并促进有机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的推广与建立,利用建立大型有机生产基地和大型商业服务基地的形式使农业机械和农学的组合成为可能。
结语: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和农艺组合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两者结合工作的开展必须在多个方面加强农业机械和农业科学的一体化;在具体措施的实践中改进体制;在技术推广中培训工作人员;通过建立示范区的方式指导其他地区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与农学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蔡秀红.山东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农艺与农机结合的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7,15(12):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