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组织运行绩效和治理效果,可以解释和预测网络节点的行为,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渐演化为一个热点问题[1]。现有的网络权力对网络运行效率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全局网络展开的,这一视角通过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作用[2]、网络权力的中介作用探究合作经验丰富与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3]、网络运行效率作为中间变量来研究权力对集群创新绩效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网络权力能够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一些依据,但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较为欠缺,所以为了探究网络权力对网络运行绩效的作用机理,本文研究内容将依据Hunt的划分,将网络权力划分为柔性权力和刚性权力;并说明网络柔刚性权力具体的作用途径;同时基于创新网络社群的视角,通过实施网络柔刚性权力之后社群结构的变化,从中观层面揭示网络权力对创新网络运行绩效的作用机理。
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1)通过社群这一中观视角探究,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视角;(2)网络权力有不同维度的划分,但基本可以归结为柔性权力和刚性权力,进一步厘清了网络权力作用途径。
1、网络权力的相关研究
对网络权力分类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59年:French和Raven从来源的不同将网络权力划分为五个维度:奖赏权、惩罚权、法定权、专家权、参照权。奖赏权是指给予权力施于对象某种奖励的能力,惩罚权是指使对象受到处罚的能力,专家权是指具有获取对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参照权意味着权力施于对象愿意与权力拥有方达成联系,从而获得某种身份的认可和资格,或对权力拥有方的成功进行模仿和追随,法定权是指由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等规定的权力,法定权力是一种自然权力(类似于供应商认为某些客户有影响其行为的自然权力)。为了便于研究,学者们将权力科学二分化来进行研究。宋华认为:权力运用得当将有助于冲突的解决,而不当的权力运用则会强化冲突,在区分供应链权力运用妥当与否时,将权力划分为可协调性权力和强制性权力。协调性权力即是企业利用专家权、建议权或自身的影响力等正向的因素影响对方,而强制权则是依靠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强制或司法来实施控制的要素。
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络权力的配置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王核成等[7]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将网络权力划分为强制性权力(激励权力和法定权力)和柔性权力,基于我国本土企业的特殊性,柔性权力包括企业柔性权力(参照性权力和专家权力)和企业家柔性权力(个人信誉和个人能力),对网络权力的分角度研究,能够帮助企业理解在企业战略制定中权力配置的重要性。
延续上述理论,本文网络权力的划分参照王核成等的理论,将网络权力划分为柔性权力和刚性权力,当核心企业向成员企业实施柔性权力时,表现为主动共享信息、资源和知识,向成员企业授权并且尊重核心企业的发言权;刚性权力则是核心企业向成员企业实施硬性权力,控制成员企业,基于自己的利益强占核心位置从而阻止非核心企业的发展和突破。
2、网络社群结构相关研究
网络社群是一个较为新的概念,Newman将具有子网络内部连接稠密,子网络间连接稀疏这一结构特征的网络称为“社群”。魏龙等将网络社群表述为社群是全局网络中致密非重叠的结构子群,属于中观层面的复杂网络结构。
基于网络社群存在为我们研究网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党兴华等对网络社群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VC异质性资源通过声誉、管理资金规模、机构背景来影响社群的形成;风险企业特质通过风险企业地理位置、风险企业所处行业、风险企业发展阶段来对社群形成产生影响;VC关系网络特性作用路径通过网络中心性、关系强度以及信任对社群形成产生影响;外部投资情景作用路径通过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来影响社群的形成。通过探讨社群形成的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为深入揭示社群运行的内在规律以及社群结构的探究做了理论铺垫。
网络社群结构的概念最早开始于1962年Simon的一片论文中提到的对网络社群结构的识别对于研究网络演化以及网络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杜海峰等人[11]对社群结构的研究主要在于社群结构的探测算法这一方面,社群结构可以清楚揭示个体间的关系和网络本身的组织结构,通过对社群结构的探测,有助于更加有效的理解复杂网络结构及功能特性。魏龙等在对创新网络中社群结构的研究表明,社群具有选择偏好的核心-边缘结构,表现为核心区域紧密连接、边缘区域稀疏连接的结构特征。
正是网络社群具有的结构特征保证了网络社群既保证了熟悉伙伴间投资机会识别、信息与资源共享、互惠与合作的顺利进行,又能使其适宜地获得群外新信息与资源,从而更有利于对风险项目进行事前筛选、事后监督与增值服务,一些组织会倾向于在社群之间形成桥接关系,因为社群内紧密的联系会循环冗余的资源和信息,造成对信息的流入免疫,而社群间的纽带为参与者提供了对非冗余信息和新资源的有效访问;社群结构具有的特殊性在研究中不断得以体现,罗吉等表示 社群内部联系紧密这一特征,社群成员之间非常熟悉,使得信息、知识等其他资源分布更为均匀,从而有利于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干中学”来获得需要的技术。由于社群内成员较为相似,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出现知识断层的现象很小,成员间能够很好的理解彼此之间所传达的概念。社群内部联系紧密,成员企业其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我知道你所知道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成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为机构减少成本,提高了机构的绩效。由于社群的结构是核心-边缘结构,在保持内部联系密切的同时,通过桥接关系与外部联系获取异质性、有效的资源避免由于信息趋同导致网络运行效率的降低。
基于网络社群这一中观视角,采用权力二分法,研究网络柔性权力和刚性权力对创新网络运行效率的影响。采用扎根理论研究网络柔刚性权力对社群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当网络柔性权力能够形成社群,那么社群发挥其结构特性,从而提高网络运行效率,这也就说明了网络柔性权力发挥作用的激励,刚性权力的实施能够形成社群,那此时就应该观察社群的结构,来辨别柔刚性权力作用机理的不同
3、研究展望
通过这一研究,能够说明柔性权力更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分柔刚性权力更加清楚的厘清了网络权力究竟是怎样提高创新网络的运行效率的,而社群的研究,会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界,这样其实有利于对提升网络运行效率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国强,张宝建,徐俪凤. 网络权力理论研究前沿综述及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12):47-55.
[2]韩莹,陈国宏.集群企业网络权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双元式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作用[J].管理学报,2016,13(06):855-862.
[3]马蓝,安立仁.合作经验、吸收能力、网络权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组织学习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01):81-87.
作者简介
武成健(第一作者):1995.1.18 武警警官学院历史专业;
潘泽睿:1997.7.15 武警警官学院历史专业;
吴昊宇:2000.5.14 武警警官学院历史专业